国之重宝——曾侯乙编钟,它的出土竟让世界的音乐史彻底改写

义哥记录文物 2024-07-22 08:44:34

谁能想到这组文物的出土竟让世界的音乐史彻底改写,仔细看这件文物不简单,今天分享的这组文物可以说是国之重器国宝中的国宝,它不但是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1月它还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2013年它直接进入了国家档案遗产目录,它就是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大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图一

这套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直接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整套编钟,它代表了我国先秦以前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科技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二

1977 年 9 月,一支部队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平整山头时意外发现了曾侯乙大墓,经国家考古队发掘,1978 年 5 月,这套编钟得以重见天日。其整体造型庄重古朴又气势恢宏,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分三层八组悬挂于铜木结构的钟架之上。整体呈曲尺状的钟架长 7.48 米、宽 3.35 米、高 2.73 米。上层悬挂有 3 组共 19 件扭钟,中层是 3 组 33 件中型甬钟,下层有 2 组 12 件大型甬钟,中下两层的立柱均为三个铜质佩剑武士的造型,令人惊奇的是钟架还能随意拆卸和组装。

图三

这套曾侯乙编钟不但规模宏大且数量众多。最大的通高 153.4 厘米,重 203.6 公斤;最小的通高 20.4 厘米,重 2.4 公斤,全套总重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1 万公斤

图四

这套编钟的纹饰可以说是精美绝伦,钟体上铸满了各种浮雕和花纹。有蟠螭纹和云纹以及涡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增添了编钟的艺术美感,更反映出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此外,编钟和钟架以及挂钩上共有惊人的高达3755字的铭文、内容为编号和记事以及标音和记录等,诸如音名和阶名以及八度组和各国律名对应关系等方面的乐律理论。其特点显著,音域宽广,跨越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全,可以旋宫转调。这使得它能够演奏出丰富多样的旋律,完美的展现出古代音律的精妙。

图五

曾侯乙编钟的出现将我国有明确音律记载的音乐历史提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比西方同类乐器的出现要早数百年,彻底改变了世界对音乐发展进程的传统看法。

图六

总之,曾侯乙编钟的文化价值难以估量,它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卓越象征,反映出当时高度发达的音乐文明。其铸造工艺也标志着先秦青铜铸造技术的登峰造极,对于探究古代科技和历史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璀璨结晶,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它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成就!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0 阅读:0

义哥记录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