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推动全民健身,国家财政部持续增加对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补助资金。然而,有网友注意到,部分地区获得的补助金额却出现缩减,比如北京市2022年为100万,但是2023年所需的补助金额为50万。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力度是否减弱的疑问。

北京朝阳体育馆。
针对上述疑问,国家体育总局回应表示,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并积极会同财政部做好年度补助资金的分配工作。2021-2023年,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分别下达补助资金9.3、10.8、11.8亿元,分别有1340、2180、2491个场馆纳入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补助范围,补助场馆数量、资金均逐年增加,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力度稳步提升。
对于部分地区补助资金出现缩减的情况,国家体育总局解释称,这并非意味着开放力度降低,而是“个别地区由于受到场馆维修改造等场馆自身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场馆未申请补助资金或不符合纳入补助条件,导致该地区受补助的场馆数量有所变动,补助资金总额也因此产生波动的情况。”
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符合条件纳入补助的场馆数量为7个,补助资金为100万元,平均每个场馆补助资金约为14.3万元;2023年符合条件纳入补助的场馆数量为3个,补助资金为50万元,平均每个场馆补助资金约为16.7万元。
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市2023年获得的补助总额虽然有所下降,但并非是政府降低了对单个场馆的补助标准,而是符合补助条件的场馆数量减少所致。
专家建议,在关注补助资金总额和场馆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提升场馆的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补助资金真正用于提升场馆的开放服务能力,惠及更多群众,避免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真正实现公共体育场馆的惠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