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她是妓女还是满清太后的姐姐?1886年9月24日:哈同和罗迦陵结婚。
说起来,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不算多,罗迦陵则是非常独特的一个。
在20世纪初期的清末和民国时期,罗迦陵可谓大名鼎鼎,是全国闻名的八卦人物。
她不仅仅是超级犹太富豪哈同的娇妻,也被谣传是个从良的妓女,更是个女强人兼社交女王。
我们从头来说!
罗迦陵是一个中法混血儿。
罗迦陵曾说,她的父亲是一个叫作路易·罗诗的法国水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就是1864年来到中国上海,认识了她的母亲沈氏。
出生在福州的沈氏,是个略懂英语和法语的女佣,在洋行为外国人做家务。
路易·罗诗在法国有妻子,仍然看上了沈氏,选择在上海纳妾。
那个年代,很多法国人在全世界各地娶妻。当他们回国时大概率会甩掉这些异国妻子,沈氏就是无数受害者之一。
1864年,他们的女儿罗迦陵出生在上海。
仅仅几年后,路易·罗诗丢下一笔钱回国,从此没有音讯,应该是抛弃了这对母女。罗迦陵后来宣称他的父亲回国后病死,不是恶意要抛弃自己和母亲,然而这种说法没有任何证据。
沉溺于忧伤中的沈氏,在罗迦陵7岁时一病而死。
从此,罗迦陵成为没有父母的孤儿。好在她还有几个不错的亲戚,将幼小的罗迦陵抚养长大。
身为孤儿又寄人篱下,罗迦陵的日子自然非常难过。好在她从小就聪明伶俐,非常会说话,吃百家饭的日子让她学会察言观色、推测别人的真实想法,更有一定的谋略和远见。总之,罗迦陵小小年龄就能哄得亲戚们都很开心,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在十三四岁时,受了很多白眼和闲气的罗迦陵,就出门找工作,很快同她母亲一样成为洋行的女仆。罗迦陵拥有超越普通人的智力,很快就在工作中学会了英语,更精通了难度很大的法语。
鉴于罗迦陵会外语,又干练果断,洋行让她兼职作为翻译和秘书,薪水高了很多。
此时的罗迦陵已经成年,年轻美貌,很快成为众多洋人追逐的对象。
后来传说罗迦陵在洋行做过妓女,同各色洋人睡觉,也是没有任何证据。正常来说,如果罗迦陵真的做过咸水妹(指专门接待外国人的中国妓女),那么多嫖客不可能人人为她保守秘密。
其罗迦陵看到了母亲的悲剧,不愿意成为洋人在中国寻欢作乐的人形泄欲工具。
她希望找到一个家庭观念浓重、未婚又有潜力的男人。
在新沙逊洋行工作期间,迦陵看结识了一个叫作哈同的犹太人。
这里要提一提新沙逊洋行,它在1867年成立,是旧沙逊洋行创始人第二个儿子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创建的。伊利亚斯因为家业继承问题,同父亲和大哥闹翻,自立门户搞了这家公司。
新沙逊洋行主要在印度和中国搞进出口贸易,毕竟沙逊家族的根就在孟买。新沙逊洋行成立后没多久,就专门从事鸦片、棉花和面料这三种生意。
此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根据满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是可以合法买卖的商品。新沙逊洋行通过鸦片贸易赚了很多钱,后发现中国在国内大量种植鸦片,就转而专门经营棉纺织业。
到了1880年伊利亚斯去世,儿子雅各布继承公司的时候,新沙逊洋行已经完全压倒了旧沙逊洋行,资本是后者的3倍。
雅各布上台以后,立即大展拳脚,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扩大业务就需要大量的得力帮手,公司会提拔大量高级职员,这让一个叫作哈同的犹太小伙子找到了机会。
哈同在1851年,出生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巴格达。由于历史原因,伊拉克地区生活着很多犹太人,哈同家族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同富贵的沙逊家族不同,哈同家族是底层平民,过着没有隔夜粮的贫穷日子。
为了改善生活,哈同5岁时,他的父亲带着妻儿搬迁到沙逊公司大本营孟买。犹太人有互助的传统,哈同得以在沙逊家族资助的犹太学校就读。哈同是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有很大的胆量,从小就是人中的龙凤。
只是,这改变不了哈同家里贫穷拮据的生活。在21岁时,哈同带着相当于6块大洋的一点钞票,单独跑到香港淘金,第二年被沙逊公司雇佣去上海做看门人。
哈同这个人非常聪明伶俐,学习能力非常强。身为小小的门卫,他却发明了号码牌等待制度,大大提高了公司会客的效率,也减少了客户们的抱怨。因此,哈同深受上级赏识,第二年就被提拔为文员,月薪提升到5两银子。
又过了一年,上级认为哈同的能力突出,小小的文员职务无法让他发挥能力,将其提拔为经理,薪水又大为提高。
在新沙逊公司扩张新业务期间,公司老板钦点年富力强的哈同,为最为重要的地产发展科负责人,由此成为公司顶级职员。
哈同在上海打拼了14年,最终成为商海精英人物,积累了不少私人财富。
在这期间,一直没有结婚的哈同结识了罗迦陵。两人都是出身贫寒、能力突出、欲望很强的人,非常谈得来。
罗迦陵比哈同小了13岁,此时是一个22岁的青春靓丽的混血美女,不缺乏有钱的追求者。
然而,她最终选择了35岁的哈同。
在罗迦陵看来,哈同同她非常谈得来,家庭观念浓重,更有极大的职业潜力。
于是,两人在1886年正式结婚,成为了夫妻。
这里要提一提,在两人结婚前3年,也就是1883年发生的事情。
当年,中法爆发了战争,到1885年法军攻打镇南关(今友谊关)时,遭遇满清老将冯子材率领广西健儿的伏击。菜鸡法军本来就不能打硬仗,更别说镇南关这种复杂地形大大减弱了法军的火力优势。此战法军大败,不但没有打下镇南关,还丢了文渊、谅山,向南溃逃上百公里才站住脚。法军将领尼格里胸部中弹负重伤,副将赫本哲被打死,输的非常的惨,这就是镇南关大捷。
虽然战争中法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然而法军登陆台湾后又被刘铭传连续陆战击退,只能勉强占领了基隆和澎湖,无法继续推进。
这种情况下,上海法租界的富人们都慌了,认为满清一定会趁机收复上海租界。于是,富人们带着所有细软逃离上海,还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将法租界的地产出售。
哈同在法租界买了一些私人土地,正在犹豫要不要低价抛出,防止被清政府无偿夺取。
他的女友罗迦陵是个中国人,对于满清政客的无能和社会的腐败,远比哈同要清楚的多。
罗迦陵认为,满清政府的一切力量,都用于维护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的统治,也就是对内镇压,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藩属国越南、朝鲜。无论镇南关打赢了还是打输了,满清政府都会选择妥协退让,唯恐国内民众趁机叛乱,这才是他们最关注的。
所以,满清政府根本不会在乎藩属国越南的死活,更不可能冒着得罪列强的危险收回租界。
在罗迦陵的建议下,哈同没有抛售自己的土地,反而掏空了积蓄,在低位购买了很多别人低价卖掉的土地。
一说,两人虽没有结婚,罗迦陵却将自己私房钱甚至几乎所有的首饰,全部交给哈同去买地。
哈同对此非常感动,毕竟两人只是男女朋友关系。
罗迦陵真是个预言家,满清政府果然“不败而败”,签订了《中法新约》等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殖民越南,也就等于公开宣布放弃藩属国越南。中国各地法租界,当然完全不受影响。
由此,哈同购买的那些法租界土地,价格直接翻了很多倍,他的财富一下子就翻了10倍,一跃成为商海富翁之一。。
很多人认为,罗迦陵是标准旺夫相,两人婚后哈同的事业有着飞速的发展。
结婚仅仅1年时间,哈同就在上海房地产投资方面大为成功,为新沙逊公司赚了500万两白银的财富。从此,哈同被上海各色人物认为是投资天才,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就是1887年,哈同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
公董局和工部局就是租界自治议会,董事就是议员。在租界中,只有德高望重、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董事。
老连续剧《上海滩》最后一集中,丁力和许文强联手杀掉了冯敬尧和聂人王,操控了整个上海黑道。丁力曾得意洋洋的告诉许文强,他已经被选为工部局董事。丁力为什么会得意?董事只有租界顶级精英才有资格担任,等于白道黑道都承认了他的地位,自然要得意一番。
自然,哈同的野心不满足于在新沙逊公司做高级职员,在1901年辞职创建了哈同洋行,专门搞房地产。
那个年代,在上海搞房地产,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
用丁力的话来说:可能一夜之间暴富,也可能一夜之间破产,风险是极大的。
然而,哈同成为房地产投资界的霸主。他独具慧眼的投掷了南京路,购买了这条路接近50%的地产。
有种说法,投资南京的建议,就是妻子罗迦陵提出的。
当时上海租界热闹的商业街是广东路和福州路,南京路则相当的冷清,地价也便宜。
罗迦陵从小生长在租界,对这里的一切都很了解。
她告诉丈夫哈同,未来的南京路必然会成为租界最繁华的街道。
随着租界经济的蓬勃发展,现有地盘已经不够用了,必然会向北部扩张。
而目前繁华的广东路、福州路都靠近租界南段,一旦租界大扩张后它们的位置就偏僻了。
相比起来,南京路的位置极佳,交通非常便利,周围人口密集,绝对会碾压广东路、福州路。
哈同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妻子罗迦陵的观点是正确的,开始掏空公司资金在南京路两侧大量买地。
此时南京路还没有开发,哈同买地非常顺利,价格很低廉。
随后,哈同又在妻子罗迦陵建议下,私人花费60万白银巨款,购买大量铁黎木铺设南京路地面,又浸了沥青,细细码上,再喷上柏油,将南京路铺设成为当时上海最高级的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踩上去不仅平整,还有弹性,一下雨,水转眼就能被吸干。
由此,南京路成为租界最平整、最气派的道路,将这条街的档次大为提高。
消息传出后,被渲染得越来越玄乎。人们说,大上海的十里洋场,遍地黄金,就连马路都是用上等的红木铺的。
很多人甚至商人同行都嘲笑哈同,认为他是神经病,花这么多钱搞公益。
随着南京路档次提高,很多商家和饭店开始在这里集中经营,一时间就成为租界最热闹的街道。
没多久,租界因势利导的大力发展南京路,试图将它建立成上海的香榭丽舍大街。在1908年,东西横贯上海的该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就是沿着南京路,那里成为上海交通最方便的地方。这里很快店铺云集,又成为上海商业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在数年间地价上涨千倍以上。
哈同财富就像坐火箭一样飞涨,瞬间成为上海顶级富豪,军功章里也有罗迦陵的一半。
哈同很感激妻子,在1904年花费70万两白银购买了静安寺路300亩土地,到1910年建成了上海最大最豪华的一座私人花园,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为爱俪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同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湖沼,完全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是模仿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号称“海上大观园”。整个园林共有景点60余处,每处均冠以美丽的名字,是当时上海最大、最为豪华的私家花园。
有了极大财富,加上已经60岁了,哈同逐步退休享受生活。
在罗迦陵的劝告下,哈同开始热衷于公益事业,经常为慈善事业捐款捐物。
在1919年,哈同在杭州西湖边孤山平湖秋月附近,修建了“罗苑”,后以每年1块银元的价格租借给国立艺术院作为校舍。
有趣的是,哈同是犹太人,然而妻子罗迦陵却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一生笃信佛教,为佛教事业做了很多贡献。比如在1909年,罗迦陵拿出20万银元,花费4年时间刊印了全套《大藏经》,这是中国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铅印本《大藏经》。
罗迦陵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创办了复兴古文化的仓圣明智大学,这是一所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的膳食、住宿和学杂费全部由园内提供。课程则侧重于中国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制度,聘请的学者包括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他们还曾出巨资收集河南安阳出土的大批甲骨,并请著名学者罗振玉等进行整理,中国的不少甲骨文专家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学校鼎盛时曾有学生1600余人。
奇怪的是,哈同和罗迦陵一生没有生育孩子,两人一共领养了20名养子养女,分别是两人各自家族的儿童。罗迦陵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都姓罗。
1931年,80岁高龄的哈同病死,留下了大概1亿7200多万银元的财富,全部交给妻子罗迦陵。
说起来,哈同一生也是极为辉煌了。他年轻时候带着6块银元来到中国,死的时候就有了接近2亿银元的身价。
此时的罗迦陵有67岁了,根据英国法律交纳了1700多万银元的遗产税(哈同的国籍是英国)。
丈夫死后,罗迦陵非常悲痛,仆人回忆她长期卧床,什么事情都不管,连日常家务都让仆人自行处理。
10年后的1941年10月,罗迦陵病死,被葬在哈同花园内。
这算她的运气好,短短2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上海,霸占了哈同花园作为军营,大肆掠夺破坏。到了抗战结束,哈同花园的建筑物就所剩无几了,财物更是被洗劫一空。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哈同花园被改建为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
有趣的是,哈同和罗迦陵一生积蓄了上亿银元的财富,也愿意撒钱做慈善和公益,个人日常生活却非常节俭。
据说有一次仆人给他倒咖啡,咖啡里发现有一只很大的蜘蛛,哈同大发雷霆。当仆人要倒掉咖啡重倒时,哈同又说不能浪费,捞出蜘蛛,把咖啡给喝了。
还有传说,说哈同和妻子约定每天晚上电话响一下就是回家吃饭,响两下就是不回家吃饭,以节约当时价值不菲的电话费。
类似的说法有很多,虽然真假未知,但哈同夫妻在生活中的吝啬,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罗迦陵本来是一个被法国父亲抛弃的私生女,后来又成为寄人篱下的孤儿,成年后长期从事被人鄙视的女仆甚至女招待职业,社会地位是极低的。
有趣的是,20世纪开始罗迦陵先后得到清朝皇帝溥仪、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徐世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御赐、封号、赠匾。一个民间女子获得如此尊荣,中国近代历史上,可谓第一人。
更夸张的是,在1909年,满清最后一个太后,隆裕太后的母亲收罗迦陵为干女儿。那么,罗迦陵等同于成为太后的姐姐,隆裕太后更是赐给60名太监回上海使唤。
一会是接待洋人的应召女郎,一会又成为满清太后的姐姐,人生就是这么讽刺。
可惜再风光的人生,终究会被死亡终结。
萨沙想到了妙玉的名言: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也算是一生风光不虚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