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至将至,也意味着正式进入寒冷的冬天,包括我们口中常说的数九寒天,一般来说,便是从冬至之日开始数,冬至即为数九的第一天,一直数到八十一天之后方可算结束。只是,大家清楚古人是如何度过严寒的冬日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古人如何度过严寒的冬日
冬至古人取暖的方式和当下无异,只是少了一些科技的成分,比如古人取暖的方式就有使用取暖设备取暖、利用建筑材料取暖、以及通过饮食、运动达到取暖的目的等等。
古人取暖方式
1、设备取暖:火炉、汤婆子
最常见的便是在室内放置炭火盆或火炉,通过燃烧炭火来产生热量,从而升高室内温度。从一些电视剧中也不难发现火盆或者汤婆子的取暖设备,汤婆子是一种铜或锡等金属制成球状或南瓜状的瓶子,瓶身上方开口带有个类似帽子的设计,从这个点灌热水进去,就能抱在手上或是抱着取暖。也就是我们现代热水袋的雏形。
2、建筑保暖:火墙、火坑
这种取暖方式与现代取暖方式大同小异,主要是利用各种材料来建造房屋,以抵御严寒。古人比较常用的手段便是在屋顶上铺设厚厚的草料和稻草,以防止寒风渗透,有的还会专门在墙壁上涂抹泥巴、草料等保温材料,从而达到减少室内温度的流失的目的,其中部分地区还会修建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以提高室内温度。
3、饮食、运动取暖
通过饮食取暖,顾名思义便是食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等,或者多食用一些热茶等食物,以增加身体的热量,从而达到温暖的目的。此外,古人还会组织一些冰嬉等游玩项目,从而使身体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