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开门被称为“开财门”。这天不管遇到谁,总会说一句“恭喜发财”。
这种风俗既是希望开个好兆头,也是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可财气真的只靠一句吉利话就能来吗?显然不是。一个家庭的财气,不是靠嘴上说,而是靠实际行动去争取。
真正决定家庭兴旺的财气,藏在以下三扇门里。
开远门,外出求财
俗话说得好:“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意思就是,有些地方天生环境限制,再努力也难有出路。这话放在70后、80后那代人身上,再贴切不过。
那时候农村的日子真是难熬。土地多,可粮食价格低。孩子的学费都要靠借钱凑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于是,很多孩子不得不提早辍学,揣着借来的路费,走出大山去打工。背井离乡,一路艰辛,但很多人靠自己的双手,终于改变了命运。
身边一个叔叔,他20岁就去了广东,那时候他啥都不会,只能在工地上扛水泥,一天挣十几块钱。干了几年,他咬牙学了点技术,后来进了工厂,工资翻了一倍。再后来,他攒够钱开了个小店,如今孩子也考上大学,买了房子,生活稳定了。虽然这些年没少吃苦,但日子却越过越好。
老家虽美,可机会太少。城里竞争虽然激烈,但却有可能出人头地。很多人离开老家后,安家在城市,下一代不用翻山越岭上学,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人总结说:“老家的阶层已经固化了,资源都被占了,你待在原地,只会被困住。”
开远门,不仅是谋生之道,更是对子女的责任。老话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拼尽全力让孩子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大的世界,为的就是让下一代有更好的起点。这样一代接一代积累下来,家庭的未来才有希望。
每年过年,开远门是一种提醒:别贪恋眼前的安逸,早做打算,筹划未来。年轻人要早些谋生,长辈则要给子女铺路,让家庭的未来有更多选择。
开矮门,低头纳财
生活里,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结果却反而吃了亏。蜜蜂和苍蝇的故事就是个好例子。
密执安大学有个实验,把蜜蜂和苍蝇分别装进两个玻璃瓶。瓶底对着窗户,瓶口敞开。蜜蜂因为总追着光飞,一次次撞在玻璃上,怎么也飞不出去。而苍蝇到处乱飞,没多久就找到了出口,飞走了。
蜜蜂太过相信自己的经验,结果却被经验限制住。苍蝇没有经验,反倒能灵活应对,找到活路。这就是“蜜蜂效应”——自以为是,往往害了自己。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蜜蜂一样,死认一个方向,却撞得头破血流。听过一个故事,有人问苏格拉底,天有多高。他回答:“三尺。”那人很惊讶:“怎么可能!”苏格拉底笑着说:“你低头,就在三尺之间。”这话意思是告诉我们,别总想着高处,低头看脚下,或许路就在你身边。
家庭也是如此。想要财气旺,不是一味往高处看,而是要懂得低头。放下架子,接纳更多机会。有些人觉得自己学历高,非得找体面的工作,可现实并不如意。反倒是一些肯低头的人,去做别人看不上眼的活,最后靠勤劳踏实过上了好日子。
以前村里有个木匠,手艺特别好,日子却一直过得紧巴巴。他总觉得自己手艺好,不能去工地打工丢脸。后来迫于生计,试着接了点工地活,虽然脏累,却也比以前挣得多。慢慢的,他攒了钱,还开了个家具铺,村里人都羡慕他能吃苦,成了“能人”。
低头,是一种智慧。家庭需要学会务实,不追求面子,不怕从头做起。只要一家人肯齐心协力,不怕苦不怕累,财气自然会慢慢累积起来。
开正门,正道行财
家里最忌讳的,就是见不得光的“歪门邪道”。很多人为了快速赚钱,不顾后果,最后把家底都折腾没了。
还记得村里有个堂兄,年轻时爱投机,什么来钱快干什么。后来被人骗了几万块,家里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没了。几年后他吸取教训,重新踏实干活,如今才渐渐把日子过回来。
赚钱不能心急。路要走正,钱要挣明,别被贪念迷了眼。家风正,才能积累长久的财气。古话说得好:“欲而不贪,廉而有德。”意思就是,欲望要有分寸,品德要正派。家庭里无论是长辈还是孩子,都应该坚守本分,这样才能长久。
正门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正”,也包含对家庭责任的“正”。有些人家里遇到困难,夫妻彼此埋怨,甚至闹得分崩离析。其实再穷的日子,只要一家人同心,苦都会慢慢过去。正门意味着坦坦荡荡过日子,一起承担风雨,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身边的一个邻居,夫妻俩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虽然吃了不少苦,可一家人从没抱怨过对方。后来孩子大学毕业,有了稳定工作,第一时间就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了。他常说:“家里越是齐心,财气就越旺。”这句话简单,却是生活的真理。
家庭的财气,就藏在这些“门”后头。开远门,意味着不惧改变,敢于拼搏;开矮门,是懂得低头,接纳更多机会;开正门,则是坚守正道,靠踏实过日子积累财富。
这三扇门看似普通,却包含着生活的大智慧。家庭的兴旺,不是靠一朝一夕,也不是靠投机取巧,而是靠一代代人脚踏实地地努力。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懂得经营自己的“门”,财气自然会越来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