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婆媳之间,不是“天生的敌人”

卧龙心术 2021-02-11 15:32:31

美国心理学所罗门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被命名为阿希从众实验。在这个实验开始之前,所罗门每组邀请了六个志愿者,事实上,其中五个都是和所罗门事先串通好的“托”,只有一个志愿者是真正的实验对象。

实验开始后,所罗门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让大家判断这条线和另外一张卡片上的三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线条之间的长短是有明显的差异的,正常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并做出来正确的判断,但正确的判断并非是所罗门想要的。

五个“托”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同一个错误答案,于是,每个组的志愿者都迷茫了,自己搞不懂哪个才是正确的。实验结束后,结果是有75%的志愿者被“托”带偏。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特别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分不清事物到底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我要讲从众心理呢?从众心理与婆媳关系有什么联系呢?这得涉及到下面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婆媳之间,是否是天生的敌人”。

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纷争不断,不是婆婆不待见自己的儿媳,就是儿媳不待见自己的婆婆,总而言之,在大多数心里面,面对如此的社会现象,内心深处大都拥有共同的观念,那就是“婆媳之间,是天生的敌人”。

我的观点或许与众不同,我不认为“婆媳之间是天生的敌人”,反而,我认为“婆媳之间应该是最好的闺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婆婆为了儿子能够娶上媳妇,花光所有的积蓄,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吗?不是的,婆婆是想着后半生能够有个照顾自己的人,婆婆是想着儿子后半生不觉得孤独。

女人嫁给男人,是为了与婆婆成为敌人吗?显然也不是,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心快乐。

婆媳之间的身份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是,其最初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加舒心快乐,都是为了自己“爱”的人幸福。

之所以在相处之中产生矛盾,不是因为“天生的敌人”,是性格、三观、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的。简言之,婆媳之间,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的。

举两个例子:

婆婆经历的苦日子多了,总想着省钱过日子,因此会特别看不惯大手大脚花钱的儿媳,这种看不惯的行为,对儿媳而言或许是觉得婆婆对自己有偏见,但在婆婆心里面,是想着儿媳与儿子未来不至于为钱所困。

儿媳与婆婆生活在一起,儿媳不喜欢吃肉,认为吃肉对身体不好,也不想让婆婆吃肉,婆婆呢?则会觉得儿媳是有意针对自己。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相处在一起之后,若不能做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正是这种误会,造成了婆媳之间千古难以解决的矛盾与争吵,导致了不少人认为“婆媳之间是天生的敌人”。

假如婆媳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对方的小缺点也能够忍受,婆媳之间的矛盾还存在吗?不存在了,不仅不存在,两个人还能成为最好的“闺蜜”。

做情感导师的那几年,我就遇到一个把自己婆婆当闺蜜的已婚女性,她说她什么事情都跟婆婆说,婆婆什么事情也都跟她讲,在相处之中,但凡她的老公欺负她,她的婆婆就会立马帮她出气。

或许有朋友不认可我的说法,认为自己的婆婆或者儿媳是品质有问题,压根不是三观不同的问题。确实,在婆媳关系之中,有不少的婆婆、儿媳虚荣心极强不说,还自私,搞得家里不得安生。

然而,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婆婆、儿媳都是如此的。并且,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不是都是好人,也有坏人,也有品质不好的存在,只是由于你运气不好,遇到了品质有问题的婆婆、儿媳。

遭遇品质不好的婆婆、儿媳,不要抱怨、埋怨,在本专栏之中,有着许多解决的方案,我就说一种,拒绝对方提出的任何过分的要求,你就不会被对方欺凌。

婆媳之间,从来不是“天生的敌人”,在最初目的一致的情况下,反而是“最要好的闺蜜”,所以,我们不能被从众效应影响,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婆婆或者儿媳产生偏见。

文末,送给朋友们一番话:

婆媳都是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并且,两个人只要心在一起,就能够掌控家里的主动权,让那些不务正业的男人变得积极勤奋,变得顾家又专一。对待双方都有利的事情,真的没必要搞得双方成为“仇人”,便宜了那些喜欢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

0 阅读:5
卧龙心术

卧龙心术

卧龙心术解情惑,一笔落下透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