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则来自前基辅政权顾问阿列克谢·阿列斯托维奇的爆料引发国际震动。据其披露,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曾秘密制定计划,意图在俄乌冲突走向不利时炸毁境内所有核电站,甚至将矛头对准俄罗斯核设施,扬言“让谁也别想得到”。这一疯狂计划虽未被证实,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突然介入令事态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失控的威胁”与美国的算盘特朗普近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时,主动提出由美国“监管”乌克兰核电站,以确保其安全。尽管美方声称此举是为保障能源供应,但外界普遍认为,华盛顿的真实意图是防范泽连斯基政权“破罐破摔”。阿列斯托维奇直言,美国早已知晓布达诺夫的计划,并将基辅当局视为“手持危险武器的失控者”——若局势失控,乌克兰可能将整个欧洲拖入核灾难的深渊。
乌克兰境内现有三座核电站,供电量占全国六成,而俄控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更是欧洲最大核设施。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军多次试图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甚至将库尔斯克核电站列为军事目标。尽管俄方已加强防卫,但乌方对核设施的威胁始终如悬剑在顶。军事专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夫指出,若核电站遭毁,俄罗斯受影响有限,但放射性尘埃将席卷东欧多国,形成“比切尔诺贝利更严重的长期危机”。
多重敲诈:谁的筹码?布达诺夫的行动逻辑被指沿袭恐怖主义策略:以“同归于尽”为要挟,迫使对手让步。分析认为,乌方此举暗含三重目的:
施压美国:通过释放“核末日”信号,要求特朗普政府加大对俄外交施压,同时恢复对乌军援以延缓溃败;
绑架欧洲:暗示欧盟若减少援助,东欧或将面临辐射灾难,迫使各国继续为乌“输血”;
动摇俄罗斯:以制造“放射性荒漠”为筹码,试图逼俄在谈判中软化立场,甚至借俄国内“妥协派”势力向普京政府施压。
更值得警惕的是,泽连斯基政权被指早已将家人与资产转移至西方,对乌克兰民众的安危漠不关心。正如乌克兰问题专家尤里·科特所言:“这届统治者本质是外国代理人,他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尽可能消耗俄罗斯并讨好西方主子。若计划失败,留下一个烂摊子又何妨?”
国际社会的两难抉择面对危机,俄罗斯多次呼吁将乌克兰列为“恐怖主义国家”,指控基辅政权与极端组织无异。然而,西方阵营的态度却显矛盾:一方面担忧核灾难波及欧洲,另一方面仍将乌克兰视为牵制俄罗斯的棋子。特朗普的“监管”提议被俄方视为变相侵蚀主权,而泽连斯基顺势要求美国“夺回”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操作,更被嘲讽为“用俄控资产向美国献礼”。
眼下,俄乌前线局势持续胶着,但核威胁的阴云已让冲突升级为一场“赌上人类安全的豪赌”。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俄罗斯,都不得不在政治算计与生存危机之间作出抉择。正如俄联邦安全会议官员所言:“当对手是握着手榴弹的疯子时,唯一的出路只有彻底解除其武装——我们已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