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潜艇的传说,那些老兵的回忆总是蕴含着神秘而难以考证的元素。有德国潜艇兵声称曾悄悄潜伏在大西洋海底,等待着商船队的经过。一些军事爱好者在互联网上展开了讨论,探讨在战争时期,潜艇是否能够提前赶赴海域,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航母编队下方,发动致命一击,成为一种可行的战术。
然而,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设定一些限制和条件。假设目标是一支水面航行的航空母舰编队,航母吨位在10万吨以上,编队航速受限于远洋补给船,保持在18节。同时,潜艇在复杂的海底地形中埋伏,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尽管在理论构想中,潜艇可以提前知晓航母编队的航向和航速,并在复杂的海底地形中隐匿,然而,这个构想在实际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潜艇为了跟随航母编队,需要保持与其相近的18节航速,这对潜艇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便是拥有卓越静音性能的“海狼”级潜艇,其在水下航行时的噪音仍然可能被发现。
深入了解潜艇的水下情况,我们发现潜艇的静音性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航速的变化而变化。在水下航行时,潜艇与海水之间的摩擦声和其他噪音源可能引起不小的噪声。因此,即使潜艇提前知晓航母编队的轨迹,要保证在水下保持“不被发现”仍然具有一定难度。
更进一步的讨论表明,航母编队拥有更广泛的侦察网络,可以通过舰载航空兵提前侦察敌人的动向。舰载航空母舰几乎无法感知从其上方通过的潜艇,这直接表明了航母编队对潜艇埋伏的无知。因此,潜艇方在情报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的来说,按照构想中的战术,“潜艇提前赶赴相关海域,潜伏到航母编队的下方,之后找到机会发动致命一击”并非一个可行的战术。水下复杂的地形、潜艇的噪音问题以及航母编队的侦察网络都使得这一构想面临着实际可行性的挑战。
综上所述,潜艇要在水下埋伏并成功发动致命一击,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和战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