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姚文瀚绘《弘历鉴古图》横轴
故宫博物院藏
在世界文化史上“复古”与“创新”往往是一枚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复古”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则一直通过古典造型的继承与技法的借鉴来实现着。从商周礼器奠定中国古典造型体系,到宋元时期对商周物质文化上的创新与流变,再至明清宫廷与文人对早期文明的多样化探索,“复古”与“创新”既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理解古人的钥匙,亦为当下的我们开凿了一条逆流而上的时光之河,且让我们沿着这条时光的河流,在瓷器五色斑斓的釉色中再览中国古典造型之美。
清乾隆 仿古铜洋彩金蕉叶纹出戟花觚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6.5 cm
备注:英国SIDNEY L. MOSS旧藏
出版:《中国陶瓷》(艺术版),2011年第十二期。
展览:东方陶瓷学会展览,1956年
把其它材质的艺术风格移植到瓷器上,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一项绝技。这些以瓷为之的各种工艺品,都能准确地表现原物的色彩和质地,做到仿什么像什么,仿制技术达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成熟阶段,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里的技术人员已充分掌握了各种釉彩的配制方法,以及对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的掌控技术。正如乾隆时朱琰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蒋鲍云治铜、濮仲谦雕竹、江千里螺甸、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目前所见乾隆时期以瓷为之的这类作品有仿斑花石、洞石、朱漆、雕漆、古铜、书函、竹、木等。其中仿古铜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造型有方瓶、牺耳尊、花觚、汉尊、鼎、炉、盒、圆洗、佛像、三足盆、凫式壶、三羊洗、葵口洗等。一般都是在与古铜色调相近的茶叶末釉瓷器上进行装饰。在众多器形当中,花觚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
清乾隆 仿古铜牺耳尊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仿古铜鎏金花觚目前所见共有三件,造型、大小、色彩均相类,高度均在27厘米左右。两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本件由私人收藏。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商代青铜花觚,喇叭口,长颈,筒腹,近足处外撇,圈足。腹中部作扁鼓状突起。花觚四面出戟,通体雕刻古铜纹饰,中间扁鼓状突起处雕刻夔龙纹,上下分别雕刻仰、覆蕉叶纹。非鎏金处施铁锈花釉,其上涂点松石绿釉,以模仿古铜器上之绿锈斑。外底中心雕刻阳文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有的款字笔画还涂金彩。
这种花觚造型规整,各部分比例协调,工艺精湛,质感逼真,除非拿在手上掂量或轻轻敲击听听声音,否则,若陈设在一处,人们只是驻足观赏,恐怕不会有人认为是瓷制品。因此,这种乾隆仿古铜鎏金蕉叶纹出戟花觚充分反映出中国制瓷技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高超制瓷技艺。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螭龙耳汉壶式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51 cm
本品敞口,硕颈,凸起弦纹一道,肩饰对称鸠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其纹饰自上而下繁密铺陈,口沿绘两道弦纹,颈部饰蕉叶纹、折枝花、缠枝花卉和海水纹,腹部以缠枝花卉纹为主题,足墙饰仰莲瓣纹、折枝花和如意勾云璎珞纹。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天津市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拍品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藏品,而另一件与此相似的龙耳尊则为1998年香港苏富比封面拍品,造型完全相同,纹饰相类,上下边缘纹饰及布局略有不同,后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再次拍卖,编号1058。
此尊体型硕大,胎体坚实,肩部饰对称双龙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外壁青花纹饰以青花双圈为界,呈带状分布,自口沿向下依次为蕉叶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海浪纹、缠枝四季花卉纹、莲瓣纹、如意勾云纹、璎珞纹等。纹饰布局繁而不乱,青花描绘精细,发色纯正。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左:清乾隆 青花花果纹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 茶叶末釉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乾两朝宫廷仿古艺术思潮兴盛,体现着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对圣王时代的顶礼膜拜,是有意识地宣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其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并成就了十八世纪清宫艺术文化的复古风尚,本品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双龙耳大尊正是诠释该艺术理念之佳例。
此件造型仿自上古青铜器,造型恢弘俊伟,气质端庄大方,甚宜殿堂陈设。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颈部左右附饰双龙耳,自上而下绘饰洒脱,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且色泽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堪称乾隆御瓷少见之重器。其周正端庄,制作严谨,成型技术要求颇高,难度不逊于方器的制作,双耳、圈足、瓶身均需要印模成型后粘合方成。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洋花纹“三阳开泰”汉壶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H:34 cm
此器摹取三羊铜壶为范,追求端庄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肩部堆贴模印三羊首,精巧别致,以缠枝花为主题纹饰,并加海浪纹,蕉叶纹作衬托,安排规整自然。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苍雅之气跃然眼前,与温润莹白的釉面相映衬,更见丽质不凡。
参阅:
1.龙美术馆《盛清的世界 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书画出版社,P405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06
清嘉庆 珊瑚红地八吉祥花觚一对
“大清嘉庆年制”款
H:26.5 cm
备注:
1.英国贵族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1843-1934)旧藏
2.爱尔兰贵族庄园Glenmalire House,Laois旧藏
仿青铜器造型,喇叭型口,瘦长身,小圆鼓腹,喇叭形底座。花觚内饰松石绿地,外珊瑚红地,通体粉彩描绘缠枝莲花和八宝纹,口沿、颈部、足部均有描金,加置如意纹、变体莲花纹、青花回纹边饰带,纹饰层次感极强,华美艳丽。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绿釉,束腰处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其珊瑚红釉一色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其它彩绘深浅自然,精工细料,富有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
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装饰纹样多为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有番莲纹和八宝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见以各种色釉为地的粉彩器,色彩娇艳夺目。八吉祥亦称为“八宝”,为佛教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
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模印有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花觚为五供之一,形制古朴,纹饰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时期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特征。由于清代皇族将藏教奉为国教,宫廷中佛事活动繁多,故此花觚作为佛前供奉之物,常年接受皇帝与皇亲贵族叩拜,此殊荣非寻常宫廷陈设器可比拟。
清雍正 白釉模仿仿古青铜兽面纹双耳尊
H:21.2 cm
备注:
1.新加坡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10年6月5日,编号4843
展览:“百年华章·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2021年,深圳鹏瑞基金会
本品拟取周代铜尊为型而成,气质古朴,典雅端庄,颈部和胫部均饰三道弦纹,上下呼应,肩部与腹部各浮雕饕餮纹一周,双耳为半圆形,俯贴肩部,胫部镂空六个海棠形孔,是为青铜觚尊所特有,为本品平添古意。其釉质匀净莹润,一如凝脂,所饰饕餮古纹,清晰流畅,此浮雕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作,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底暗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之精致考究,可见雍正御瓷烧造水平极高,如蓝浦《景德镇陶录》就有评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
本品包装
雍正帝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现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另可证年窑摹制白瓷的史实和烧造技术尤佳,蓝浦赞誉不为虚言。
左:宋至明 错金银兽面罍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雍正 白釉模印夔凤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存世所见雍正御瓷之中白釉浅浮雕器皿,极为稀罕,不见与本品相同者,而工艺相近者亦仅知二例,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亦为摹制青铜古器,浮雕青铜器纹饰,以上堪称雍正御瓷之独特摹古佳器,唯有款式不同,本品为阴刻六字篆款,后二者则是青花六字楷款。摹古,是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题旋律之一,摹制青铜古器纹饰最早见于康熙青花,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
清乾隆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盉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7.6 cm,W:24.5 cm
备注:日本关东财阀家族旧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壶取商周青铜酒水器“盉”之造型,广口外侈、阔颈、圆肩、深腹,前后设直流及曲柄,下承四柱足;造型秀雅端庄。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四足、鋬及流装饰卷草灵芝纹,腹部主体纹样为莲托八吉祥,八宝居于莲花之上,排列疏密得当,衬带婉转,颇具动感。纹样绘工流畅自然,青花发色纯正,并采用乾隆时期流行的“点涂法”以仿永宣苏麻离青之效果。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包装
盉作为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乾隆一朝摹古之风兴盛,清宫内外皆崇仰三代古物,其中以瓷仿铜为当时常见之法,此件即为乾隆时期摹古之作。据《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司库刘山久、崔总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窑青花八吉祥高足壶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照此壶样式花样,多做几件,得几件并原样先送来。钦此。”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大官釉高四足茶壶、宣窑青花八宝高四足茶壶各一件,传旨唐英烧造。”此处所载高足壶即为盉,嘉庆、道光两朝均作为大运瓷器品种烧造,道光时期清宫谨遵道光皇帝节俭的治国思想,奉旨停止烧造“不急之务”的十六种圆琢瓷器,此类器为其中之一,故此类器形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御瓷有所烧造,其它朝代不见,尤显珍贵。
左:清乾隆 青花莲花托八吉祥纹盉式壶《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第296页
右: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八宝盉壶,北京保利,2013年6月4日,编号 7599,成交价:RMB 2,760,000
同类器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例,《清康雍乾名瓷》页101,图71;另南京博物院藏一例,著录于《清代官窑瓷器》,页175;西藏博物馆一例,刊于《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页116-117;香港天民楼1992年曾展览于台湾鸿禧美术馆一例,参见《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页212。
清乾隆 仿官釉穿带琮式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9 cm
备注:
1.寸巢庵,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2.杏邨珍玩(木盒题书)
3.日本关西著名实业家族旧藏
本品包装
本品为仿古造型,作琮状,拍品通体施仿官釉,釉面温润如玉,汲取了宋瓷的特征。其器形方形器身,圆足,象征天圆地方;瓶身以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此件拍品瓶身一侧上方有两组对称的象鼻穿眼,穿眼内缘的积釉在出窑后曾予打磨修整,以确保通畅,这两组象鼻穿眼和圈足两侧的方形孔洞,应为穿绑绶带固定之用,线条挺括。底部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为典型乾隆早期「唐窑」款识。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风,唐英《陶成记事碑记》所记「仿铁骨大观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等等即是证明,极力仿制宋代制瓷艺术风格与美学高度。宋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是分不开的。宋代艺术追奉的创作原则是「台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是「天工与清新」,甚至皇家御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基于此,在乾隆皇帝与其倡导的仿古美学影响下,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在遍临宋代名窑瓷器之后,尝试将古韵今意融于一体,仅借鉴宋瓷某一特点而加以变化,创烧了一些新品种。
左:明 仿官釉琮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宫旧藏
右:清乾隆 仿汝釉镂空穿带琮式瓶 保利香港,2012年11月25日,编号778,成交价:HKD 2,990,000
清康熙 天蓝釉鼓钉小花觚
“大清康熙年制”款
H:18.5 cm
备注:庆宽家族旧藏,北京市文物局退还清单,1991年,00630号
此件花觚撇口,似喇叭状,细颈,椭圆腹,腹下渐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颈下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三道,腹上下各凸起一周鼓钉纹。足内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花觚造型端庄,凸弦纹处露白色胎骨而颜色浅淡,与整体釉色形成深浅对比,在清雅简单中又富于变化。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统治逐渐步入全盛时期,在统治者的直接关心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终于初具规模,尤其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极督窑之时,景德镇御窑厂终于迎来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产高峰,创烧了以单色釉为主的大量旷世名品,除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熟知的品种外,同时期的其它单色釉如天蓝釉、黄釉等同样具有极高的质量与档次,且烧造数量更少,更值珍视,本品便为其中佳例。
本品之天蓝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似天青之蓝,故名,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豇豆红釉媲美。但与同期名贵的釉色豇豆红相比,天蓝釉器物烧造数量少之又少。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件白釉鼓钉小花觚,形制与本品相同,唯满施白釉,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杨静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3页,图112。另一例可参考《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图219。与本品可为一对者,形制,釉色,纹饰皆完全相同,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康熙天蓝釉花觚,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一 上册》,页308,图115。
左:清康熙 天蓝釉花觚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康熙 青釉鼓钉觚,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庆小山(1848-1927),名宽,号松月居士。隶正黄旗。工书善画,供职于醇亲王府,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凡帝后的衣食住行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自清初顺治时设立后,各朝沿置不变。庆宽在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三院指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属正三品,在大清内务府的历史中,能一身而居三院卿者仅庆宽一人。
任三院卿后,庆宽被慈禧太后钦派办理宫廷大典、领衔绘制紫光阁宫廷历史绘画、宫廷肖像及陵寝礼图等,成为一名内务府重臣。光绪十一年,紫光阁修成,朝廷命征粤、回、捻三案战绩,并绘功臣真像,设立功臣画馆于京师。庆宽总管其事,经六年而全图成,计百数十轴之多。光绪十四年,庆宽依据内务府藏圆明园档案,重绘图稿,兴工修复清漪园,修复后改称颐和园,占地290公顷。
“十四年颐和园兴工,凡宫殿楼台亭榭以及点缀各景图样皆出自先生之手。”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庆宽奉旨主笔绘画该典礼全图,工笔彩绘人物、礼仪,图尽其态,极为工细。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庆宽奉旨绘该典礼全图,从紫禁城直到颐和园之庆典全图长卷。庚子事变后奉慈禧之命负责散落宫外的器物的重新收集工作。庆宽家族的明清官窑收藏,也是百年来北京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品质极高,一旦出现在市场,必以高价成交。
清道光 仿官釉八卦琮式瓶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款
H:28 cm
此瓶为仿先秦礼器玉琮样式之宫廷御用精品,唇口,短颈,平折肩,长方体腹,器腹四面饰凸起的八卦纹,圈足。底部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形制端庄,胎体厚重,端凝古朴,以瓷质仿古,尽得上古礼器庄严神秘之风。制器考究严谨,修胎完美,胎质细腻坚致,通体满饰仿哥釉,釉质肥润,温厚醇和,莹泽如玉,釉色沉凝,釉面布满大小开片,交错自然逼真,形如冰裂。
琮式瓶,清代又称“四方八卦瓶”,始于南宋官窑、龙泉窑,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玉琮外型并加以变化而成,古朴而雅致。因其形由玉琮变化而来,故称琮式瓶。此式一开,遂为后世历朝所遵循,烧制不断,清代亦将道教意义上的八卦纹饰饰于器身,乾隆朝以后成为官窑的传统器形,底圆体方,暗喻天圆地方之意。
清道光 仿哥釉八卦琮式瓶
北京保利,2011年6月7日,编号 9295
成交价:RMB 874,000
琮是中国古代用于祭地的玉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此瓶以八卦纹为主体纹饰,八卦纹是由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图形。相传伏羲创八卦图,八卦分据八方,居中为太极图。《易传》认为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易经·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此件道光仿哥釉琮式瓶传承旧样,造型古雅规范,釉面润泽细腻,开片自然,实为道光官窑单色釉之上品,配随形木座,极富欣赏与收藏价值。
清雍正 仿官釉铺首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17×16.5×27.5 cm
备注:黄民三博士收藏
本品器型仿汉代之铜壶化裁而成,唇口束颈、宽肩敛腹,底足外侈,造型上下呼应,端庄稳重。器身饰弦纹数周,肩部两侧施铺首衔环耳,除此外别无繁饰,仅以通身仿官釉装饰。仿官釉釉质肥润,简洁有致,大气婉约。
除仿官釉外,相似器型雍正一朝有诸色釉品,相同例如清宫旧藏炉钧釉铺首耳壶,见《故宫陶瓷馆.下编》,页445,图354;另台北故宫博物院入藏茶叶末釉铺首尊,著录《故宫清瓷图录.上卷(康熙窑 雍正窑)》,页152;尚有窑变品,出自大收藏家Hall Family旧藏,曾经著录于《Hall Family Collection inventory no. 441》;另有青花者,造型一致而尺寸和纹饰不同,如南京博物院典藏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尊,《清代官窑瓷器》,页63。尚有一例,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31。
黄民三博士(1896-1986)原名良弼,祖籍广东台山,1896年出生于加拿大,幼年回到广东读书,后在美国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因为拜服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民三」,后来他还在海外帮助孙中山先生筹款。黄民三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牙医,是牙医国际学院五位中国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香港牙医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在专业之余,黄民三最大的爱好便是收藏古玩,1947年,他移居香港,将在海外收藏的所有藏品都带回香港,黄博士在香港仍然致力于收藏,在他去世三十年后,其后人终于将其藏品公诸拍场。
黃民三博士(1896-1986)
所敷施的仿官釉色幽隽淡恬,散见开片,颇具旧迹,暗合宋人《坦斋笔衡》:「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之评述。其形敦实古拙,深得宋官神韵。对宋官器物的形制来源与审美感受,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论官哥窑器」作如是评述:「论制如商庚鼎、纯素鼎、葱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面花纹周贯耳壶、汉耳环壶、父己尊、祖丁尊,皆法古图式进呈物也。」「故余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为之飞动,顿令腹饱。」
胤禛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他按照胤禛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以求胎釉、气韵一致。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研陶心得《陶成纪事碑》中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重视程度之高。本品底足平扁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之效,观之古意盎然,可知唐英摹古细致入微,对每一处特征皆细加留意。
清乾隆 仿官釉八方贯耳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4.5 cm
备注:壶中居旧藏
本品整体呈八方形,两侧各饰一贯耳,腹部微鼓,下承圈足。瓶内外壁通施仿官釉,釉色天青,釉面肥厚,其上散落空灵开片,端庄素雅,超凡脱俗,器物足端平切,涂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纯正,款识具有乾隆官窑早期款识的特征。
本品包装
《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江西烧造磁器处》中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官釉收小八方双管瓶一件,官釉四喜瓶一件,官釉太极纸槌瓶一件,官釉放大天盘口大汉尊一件,官釉六方双管尊一件,官釉莲座蒜头瓶一件,官釉葵瓣笔洗一件,官窑腰元罐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综上对于烧造此类瓷器的严格要求,以及下发原样照烧的做法,对于仿官釉瓷器的重视由此可见。
贯耳瓶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宋代官窑首先将其运用于瓷器之中。清代贯耳瓶器形多样,有圆、方之分、大小之别。如本品这样的八方贯耳瓶,一般常见有两种,一类高度为十四公分的小尺寸贯耳瓶,一类高度为三十至四十公分的杏圆贯耳方瓶,尤是此类高度为二十四公分的八方贯耳瓶十分罕见,流传数量极少。查阅各大博物馆馆藏及近年拍卖市场资料,不过寥寥数例,且均署早期款识,可见此类中等尺寸的仿官釉贯耳瓶应为乾隆早期的特殊产物,不似小尺寸或大号杏圆贯耳瓶一样多见,尤为稀少,凸显其珍贵。
清乾隆 豆青釉贯耳方瓶
香港佳士得 2006年5月30日 编号 1486
成交价 HKD 3,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