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烧友或许已经发现,近两年一股复古潮流正在悄然席卷音频圈。从随身CD机、磁带机到收音机音响,这些曾经的经典设备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更有趣的是,并且以更优质的现代工艺打造这些在设计上有复古元素的产品。耳机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最近又流行起来了小尺寸的压耳式头戴耳机,凭借独特的外观和便携性,再次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时尚宠儿”。然而,有些“复古”耳机可能还真不是用新设计来“做旧”,而是它们的设计自品牌诞生起便始终如一。可以说,这类耳机不仅是复古潮流的代表,也更是“复古”本身。来自日本的 「ASHIDAVOX芦田音响」就是符合这一说法的品牌。
ASHIDAVOX这个品牌此前并未正式引入中国市场,因此在国内耳机发烧友中是鲜有人知的。就算你把这个牌子丢去百度上搜索,能够找到的中文信息也只有寥寥数条。然而,这个品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2年,其资历甚至比索尼还要悠久,是个1959年就已经开发了民用耳机的老字号制造商,并于1960年推出了其首款民用产品ST-1。在索尼MDR-CD900ST普及之前,ASHIDAVOX是日本录音室里最受欢迎的监听耳机,其地位可见一斑。不过,品牌似乎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淡出了大众消费市场,转而专注于专业领域。近年来它重新回归,也重新吸引了发烧友的目光。
ASHIDAVOX的业务主要面向“工具型”专业设备领域,包括麦克风、户外扬声器以及头戴耳麦等产品。品牌创立之初,便以专为广播电台设计的高性能麦克风和扬声器设备打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ASHIDAVOX的产品制造从许多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到整机的生产,大多由其自家工厂自主研发并手工制作,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其产品的一大特色。
现在,如果你想购买ASHIDAVOX的产品不再需要花功夫去代购了。这个品牌已经由翼数码正式引入国内市场。只需在淘宝搜索“ASHIDAVOX”,就能轻松找到。目前国内已引入了三款核心产品,分别是头戴式耳机ST-31-02、压耳式小头戴ST-90-07以及耳塞式耳机EA-HF1+。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一次性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三款产品。
可能有粉丝已经认出了这张照片中的这位姐姐。没错,她正是日本传奇乐队「ZARD」的灵魂人物——坂井泉水。从1991年出道开始,ASHIDAVOX的ST-31耳机便一直陪伴着她的整个音乐生涯。而如今,这款来自三十多年前的经典耳机在2023年被ASHIDAVOX更以全新单元升级的形式推出,初回限量300台预定试售,结果被瞬间售罄。现在如果想要购买这款耳机已不再需要抢限量了,ST-31-02可过通过正常渠道进行入手了。
ASHIDAVOX的产品包装一直保持着极简风格,采用的是瓦楞纸盒直接套装产品。上一次见到这种朴素的包装,还是在索尼的MDR-CD900ST身上。这或许这就是专业线产品特有的简洁——一切以实用为先,无需多余装饰。
作为曾经在录音室领域广泛应用的经典型号,ST-31曾是行业监听回放的标准之一。而ST-31-02在外观上延续了三十年前初代的模样,目前仅有一个黑色的外观可选,如果能再复刻当年这款红色外观的那味儿就更对了。这个耳机的外壳采用类似汽车内饰那种仿皮纹的搪塑工艺制作,表面细腻且质感独特。外壳中间部分有一块突起,并以金属盖覆盖,细节处理精致。头梁部分则采用全金属结构,外覆手工缝制的皮革,两片式头梁的设计可根据不同头型调节,佩戴起来十分舒适。
耳罩部分设计成了可以轻松摘取的包裹式结构,虽然安装回去的时候要稍微大力出奇迹一点了。在线材上,ST-31-02并没有采用主流的可换线设计,在可玩性上还是欠缺了点,但原装线材的质量也还蛮扎实的,长度约为1.5米,接口处采用了3.5mm端子并配有6.35mm的螺纹转接头。
整个耳机的外观与细节,都散发着上世纪专业耳机设计特有的“质朴感”和业务用设备特有的那种“皮实经用”的气质。常说流行的审美是个轮回,这样的一个复古的造型重新面世后,也确实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ST-31-02的驱动单元采用了一颗全新调整的50mm动圈单元。并针对聆听和音乐欣赏的方向做出了优化。即便如此,从它声音的表现上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些专业工具耳机的特性,尤其是在适配性和易驱动性,你甚至无需考虑过多的前端设备投入。越是干净、简单的前端,越能展现ST-31-02的声音特质。我尝试了一圈各种播放器和台式解码耳放的组合,结果发现最让我满意的声音竟然是直插个MacBook Pro就完事了,或者直接用一根普通的ddHiFi 3.5mm转接线也行,因此它对于驱动设备的要求下限非常低,可想而知在专业声卡上去使用也是能游刃有余的。它在调音时估计也对大部分消费者主流、常用的设备做了特别的考虑,确保普通设备上也能得到理想的听感表现。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并不需要更高端的前端去支持,反而更适合那些朴实的音源设备。基于这样的特性,我的整套听感也都以MacBook为基准来展开。
从ST-31-02的内部构造上来看,其整个结构都是非常传统和朴实的,我反正愣是没看出有什么很花里胡哨的加成,但其声音表现,特别是三频的量感却有非常综合性的那种“均衡”,一耳朵上你是找不出有什么明显的缺失或偏向,而且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其空间感的塑造、乐器的独特泛音质感,以及非常舒服且耐听的整体音色。ST-31-02的声音质感是偏向松润饱满并带有温暖的基调的。音场扩散十分自然,呈现出一种非常球形的空间感,尤其在聆听器乐时,它能展现了很立体的声场架构,乐器的位置定位还原的十分到位。整体能量感丝毫不差,听起来具有十足的活力,但它又不像拜雅的监听耳机那种刻板音响的那种“线条感”,虽然ST-31-02的声音密度并没有刻意做到特别扎实,但它能在舒适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音乐中细节和元素的精准反馈。甚至包括音源本身的一些底噪和电流声都能非常清晰的反映出来,并不会说把他可以修饰掉,这点其实也和它易于驱动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个耳机其实能依然体会到一些监听耳机的特性在里面。
ST-31-02在各个声音的分离度上都能恰到好处的剥开,形成一种有序且自然的混合感。在低频的细节和纹理反馈上,ST-31-02虽然并不是特别丰富,但它在表现低频轰鸣感时却展现出很高的张力。这种低频不仅有力量感,在特定的音乐中表现出弹性,比如鼓面的膨胀感和弹跳感都被诠释得恰到好处。同时,它的低频下潜深度也相当到位,为整体声音提供了饱满的基底。这也是整个耳机那种温暖基调的来源。
而在人声质感上的,它的表现颇为有趣。虽然展现出一种松润而宽松的听感,但与此同时嘴型和唇齿音的细节又足够清晰。通常来说,人声的能量分布覆盖中低频到中高频区域,其中中高频部分主要呈现唇齿音的细节表现,而中低频主要是人声喉音的部分。ST-31-02中低频的人声喉音这块并不是那种非常凝聚的风格,反而带有一种扩散感。而中高频部分则呈现出干净且略带润感的线条,气音部分清晰明了,但又不过于刺耳,展现出一种细腻且克制的风格。在大多数曲目中,人声并不会表现得过于靠前或者突兀,它并非那种明显带有染色感的风格,而是更加中性化的调音,当尝试专注于人声部分时,ST-31-02也依旧能够让人声显得足够聚焦,这种表现与其优秀的空间感密不可分。
虽然外观上是颇复古的,但ST-31-02在高频的密度和细节处理上有却蛮到位的,甚至可以说带有一些“现代感”。它的高频在听感上控制在了一个很舒服的区间,既能展现出足够的明亮感,又不会刺激耳朵,没有过分追求锋利的线条感,而是在亮度和头顶的延展性上做得恰到好处,塑造出一个通透宽敞的空间感。在乐器表现方面,ST-31-02泛音部分处理的也很不错,尾音脱出后略带一种自然的缥缈感,但又不至于显得慵懒或拖沓。它的混响处理恰到好处,即使在一些快速行进的乐器段落中,高频依旧能展现出良好的爆发力和瞬态响应,这也是这个耳机的张力感的来源。
ST-31-02的整体表现我认为还是相当杂食的,无论是J-pop还是器乐类型的歌曲都蛮合适的。然而,它依然以一些不擅长的地方,对于音轨过于复杂、动态过满的电子乐或嘈杂风格的音乐来说并不是强项。虽然它的声音定位在大部分歌曲里是不错的,但在面对这些类型的音乐时,过多的信息叠加显得有些混乱。不知道是不是“信仰加成”,亦或是它的调音风格本来就合适,在聆听ZARD的歌曲时,ST-31-02的表现就很不错,能很好地契合那个年代独特的混音风格。与现代锐利、完整的电子音不同,ZARD所在的时代,歌曲的音色往往带有一定的湿润感,在表现那些经典的年代感音乐时,尤其是日系流行的老歌,ST-31-02就显得尤为适合。
ST-90-07这只耳机的原型ST-90可比ST-31还要有年头了,它的历史可以往前追溯到1973年。当年ASHIDAVOX推出了一系列压耳式小头戴耳机,包括ST-70、ST-80以及ST-900。对于民用产品而言,这些轻巧便携的小头戴会比那些大耳更亲民易用许多。
虽然上面这留存下来的照片年代非常久远了,但ST-90-07明显在外观、材料以及整体质感上,几乎忠实地还原了ST-90的经典设计,除了耳罩部分以外几乎和图上的ST-90一致。耳机外壳部分采用了塑料材质,提供黑白两种配色可选。黑色款式沉稳,而白色款式则更凸显复古气质。头梁采用金属材质,并在整个外表包裹了一层硬胶材质,整体重量仅为120克,佩戴起来非常轻便舒适。
耳机的机内线直接裸露在外,贯穿头梁。ST-90-07同样也是不可换线的设计。不过,这款耳机的线材是有来头的,它是与日本老牌线材厂商ひさご電材(Hisago Denki)特别合作定制的,这个公司也是个1966年创立的老字号了,以制造吉他、电缆和麦克风线材而闻名,专注于乐器与音响设备的线材制造。
这只耳机的复刻推出后,还曾一度霸榜日本知名音频零售商 E-Earphone 的有线头戴耳机销量榜第一。在2024年的最新销售榜单中,它依然榜上有名,热度不减。虽然前代 ST-90-05 似乎是一个预算更加亲民的选择,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线材的配置上,ST-90-05未配备新的升级线材。尽管如此,无论是 ST-90-05 还是 ST-90-07,这个系列的耳机在日本市场备受欢迎的程度和热度都可见一斑。
想要产品更大众化,那就要设计去降低使用的门槛。显然 ASHIDAVOX 无论是 ST-31-02 还是 ST-90-07,都显著考虑到了耳机的驱动下限。ST-90-07 的声音风格虽然也有ASHIDAVOX的特色痕迹,但却与 ST-31-02的声音风格截然不同,是一个特色化极其鲜明的耳机。初听 ST-90-07时,我选择了一些比较常规的器乐和流行音乐进行试听,它的声音节奏感相比 ST-31-02 要快上不少,但却又带着一种“蒙感”,而且切了几首歌总觉得这款耳机的这种特色性有些太强烈了。直到后面随机到 DECO*27 是「モニタリング」时,我对这款耳机的声音特点一下子有了新的理解,它的调音目的一下就能说的通了。
这种特化较明显的是作用于人声上的,尤其是中高频段的气息音的处理ST-90-07显得非常的克制,唇齿的细节和轮廓感被适当削减,这种减法便是这个耳机“蒙感”的来源。然而,中低频段的人声却依然保持了足够凝聚的结像。可能说,哎这细节减少了是不是就等于劣化了,我并不这么觉得,反而认为这是一种高明的美化。这个调音需要去结合日本年轻人喜爱的歌曲,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样做了,我们知道许多J-POP、术曲或 ACG 音乐里通常糅杂了众多风格,有些歌也算不上很严谨的摇滚,但也不是纯粹的电子音乐,甚至还可能夹带一些金属音乐的成分,而总结下来其实就是有这么些特点——躁动、快速且信息量密集。
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超炮的OP 「Only My Railgu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T-90-07就很适合去处理这类歌曲。这首歌就是节奏快、能量强,张力大,但里面也充满了过满的信息堆叠和动态,而 ST-90-07 本身在动态表现和能量感上是足够出色的,那么如何去处理这些堆叠的信息呢?这类歌曲常见问题出现的地方就是中高频。如果中高频细节、密度不够,再去硬加上能量感,就容易出现刺耳的问题。但你要求这个价格的耳机去把素质做的多牛逼显然是不可能了,那就得另通过一些别的方式。而ST-90-07 的调音手法就巧妙地规避了这一点,适度模糊中高频的部分线条感,同时又不影响速度和节奏感,有充足的能量且整体听感也十分顺畅。而且歌曲里的一些埋在这些刺激声音后面的声音元素,也能更好的显现出来了。此外,J-POP 中很多我们熟悉的歌手的声线往往偏亮,偏细,爆发力又强,这也是刺激点的来源,而 ST-90-07 恰好能柔化人声的这部分刺激感,同时还保留亮度和能量,因此不会造成很多听觉上的劳累
中高频的特化是一方面,ST-90-07 的低频是一个颇有发散性的,呈现出一种扩散的膨感,且带有块状的能量分布的听感。这种表现方式让使整体声音呈现出饱满的包裹感和一丝暖意。不过,这种肉感和微暖的特质并未削弱耳机在动态表现和能量感上的特性,因此听感不会那么的慵懒。从声场来看,ST-90-07 的是一个横向大于纵向的椭圆形声场。但受限于耳机的体积,声场的整体规模和摆位相比 ST-31-02 会稍显局限,特别是在纵深上的层次感是做不到那么自然和中正了,
因此可以理解ST-90-07就是专门围绕 JPOP 进行特调的,与 ST-31-02 的中正风格截然不同。ST-90-07 的特长在于表现那些躁动的音乐类型。它能镇静一些刺激感的同时,不影响整体的情绪感,更注重整体音乐元素的清晰呈现。也得益于其强劲的能量感和带动性,ST-90-07 在节奏感强烈的电子舞曲、JPOP、金属、摇滚等等风格的音乐表现中尤为出色。如果你的歌单倾向于这些音乐,ST-90-07 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是能让你能长时间把音乐听下去,不会让这些歌造成太多听觉疲惫的,而且也足够high的起来。从这些角度来看,在日本卖的火也不是没有原因。但如果你是想听正经的女毒、民谣、器乐这些,ST-90-07严谨上来讲并不是很合适。
在写ST-90-07去查E-Earphone的时候,还发现ASHIDAVOX还和日本女子偶像组合私立恵比寿中学联动出了一个淡蓝色款式的ST-90-05e-A,这个颜色我感觉还蛮好看的。
接下来就是 EA-HF1+ 这只耳塞了。其实早在去年一月份的上海线下聚会中,就有一位朋友拿这只耳塞给我听了,当时给我的印象还挺深刻。当时因为国内没得买,还得托人从日本代购回来。当然现在如果想入手,淘宝上已经可以直接买到了,而且价格和在日本买的差距并不大。第一眼看到这只耳机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的反应一样——这不就是那种标准的古早手机配塞的造型吗?但在听了声音以后,哦?还真蛮有意思的。
包装和配件方面,和上面两款头戴式耳机一样延续着ASHIDAVOX的简洁风格。配件虽不算丰富,但也达到了常规水准。除了标配的硅胶耳套外,还附赠了一副M码的Comply T-400海绵套。这个外观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复古,虽朴素简约,但也提供了红、黑、蓝、绿四种配色。
耳机的线材同样未采用可替换设计,线身上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一看插头——原来是ONSO提供的线。我想不少烧友在换线的时候多少一定有查到过这个牌子,在日本本土的升级线品牌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EA-HF1+上的这根线与ONSO的01在外观上有些相似,而01单独购买价格也差不多要370元了。
从上面讲的两款头戴式耳机中也能看出,ASHIDAVOX更倾向于去使用一些稳定且成熟的方案。虽然EA-HF1+这种类似造型的耳机我们见过不少了,但也别嫌弃这个外观。细想一下这种设计确实是几乎唯一的,既可以兼顾到无感且舒适的佩戴,又可以容纳进更大尺寸动圈的最佳方案。EA-HF1+搭载的是一颗尺寸15mm的动圈单元,如今在500元这个价位的HIFI耳机里,几乎找不到有这么大尺寸的动圈耳塞新品。当然,这并不是说耳塞的动圈尺寸越大,音质就一定越好,但更大的动圈确实具备其独特的优势,比如更出色的动态表现以及更宽广的声场。这两点优势恰恰都能在EA-HF1+上感受到,一耳朵能感受到它有着非常强大的气势感和一定的迫力。在我接触过的许多日系品牌的新耳塞中,它们并不会循规蹈矩的去贴近什么正确或者标准曲线来进行调音,而是更关注如何打造出一个能够“抓耳”的声音特质,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能够在同价位产品中脱颖而出的特点。EA-HF1+正是这种理念下的产物。
EA-HF1+ 的调音风格与 ST-31-02颇有那么点的相似性,一耳朵给人一种“均衡”的印象。但相比之下,EA-HF1+ 的整体透明度更高,稍偏冷声,同时呈现出一个规整的球形声场。它更愿意把细节上声音去拎的很明细,但这些充沛的细节听起来又不会太疲惫,对声场和能量的疏散上处理的非常老道,是一个非常抓耳的声音。这种抓耳感首先体现在它的人声表现上。与 ST-31-02 那种略带松润感的人声不同,EA-HF1+ 的人声更加扎实且凝聚,形体和轮廓清晰而凸显,因此人声的颗粒感和中高频段的唇齿音也是较为明显的,并且带出了一种鲜活、年轻化的倾向。这种特性使得 EA-HF1+ 对于声线活泼和纤细的女声表现尤为适合,同时,对于器乐来说,这种中高频的处理能很好地凸显管弦乐应有的那种线条感和一点金属质感,为整体听感增添了抓耳的冲击力。一点无伤大雅的瑕疵是我觉得人声的位置稍微高了一些,接近眼睛平视的位置。
得益于大尺寸动圈单元,EA-HF1+ 的低频质感表现相当不错。低频的澎湃感十分充足,量感给得恰到好处,但不会让人感到轰头。低频带有适度的残响和混响湿度,但控制得恰当和适宜。极低频部分向下的延展性很强,整体呈现出一种顺滑的趋势。如果单独剥离低频来听,你会发现它的行程感足够的到位,且弹性十足。因此这个低频呈现出来的效果其实是蛮干净利落的,在保持音乐整体爽感的同时,也很好地权衡了和中高频的关系。
在高频方面,EA-HF1+ 没有过多的修饰,更多是以中正还原的风格为主导。然而,它的高频亮度是足够充足的,线条感虽然不如中高频那样突出,反而是以一个顺滑自然的延展。头顶位置没有明显的边界感,整体显得开阔且自然。此外,其泛音的呈现也很丰富,特别是呼应中高频线条感这点上。如果途有这段勾勒,但高频缺乏相应的延展和弥散,声音往往就会发干,发硬。而 EA-HF1+在这方面的衔接上就做的很不错,因此EA-HF1+ 的高频表现放在同价位耳机中,也完全可以算是高于平均水准之上的。
这个耳机同样也有易于驱动的特点,但它的上限更高,在更好的播放器上,它的潜力可以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动态表现和声音框架的梳理会更加到位。如果想找一款音质上佳,也不折腾线材和前端的耳机,那EA-HF1+还是很值得一试的。虽然 EA-HF1+ 不支持换线,但耳机套可以成为这个耳塞进行微调的手段。官方标配的硅胶套和 COMPLY 海绵套中,我更倾向于硅胶套的表现。虽然声音整体有些发硬,但声音的框架要比海绵套好很多。当然如果想不影响整个框架的前提下削一下它的刺激感也可以用UC套,而听器乐的话我更喜欢搭配AZLA的ORIGIN或者JVC的FX10。
老实说,引入的这三款ASHIDAVOX 的产品确实各有亮点,并且都展现出了品牌独特的调音风格与专业基因。无论是 ST-31-02 的均衡质感、ST-90-07 的风格化表现,还是 EA-HF1+ 的透明抓耳;无论是忠于原型的复刻经典,还是针对现代音乐风格特调的声音体验,每一款产品都带来了独特的听感和趣味性,且精准定位了不同的使用场景与音乐风格需求。而它们在引入国内后的售价,考虑到品牌背景与产品表现,我觉得定价是相当实惠且诚意满满的,无疑是一个值得尝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