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940.7亿元,预计2022年自行车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元,此后将保持平稳增速逐年扩大。调研结果显示,在购买自行车时,超过八成的中国消费者首先考虑产品性能。而在品牌方面,消费者的考虑意愿不高。消费者对自行车性能好坏的注重程度更甚于价格的高低,在共享单车企业挤压市场份额的当下,传统自行车企业更应在提高产品性能上着力,争取高端市场,避免因质量问题而被诟病。
未来,自行车材质将由传统的钢铁向金属合金、碳纤维等高端材质升级,外观朝轻量化、质感美观、个性化等方向发展,功能部分逐渐被运动休闲、健身等功能所替代。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健康、环保概念的流行,未来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市场将会迎来较大发展。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受疫情及“双碳”政策影响,预计2022年将突破两千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940.7亿元,预计2022年自行车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元,此后将保持平稳增速,2027年预计可达2657.7亿元。由于疫情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以及受到国家“双碳”政策的影响,未来中国自行车市场具有回暖趋势,市场规模还将扩大。
行业现状:超过八成消费者注重产品性能,传统自行车企业借此争取高端市场
调研数据显示,在购买自行车时,超过八成的中国消费者首先考虑产品性能。而在品牌方面,消费者的考虑比重则不高,占比40.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自行车性能好坏的注重程度更甚于价格的高低,在共享单车企业挤压市场份额的当下,传统自行车企业更应在提高产品性能上着力,争取高端市场,避免因质量问题而被诟病。
发展趋势:高档自行车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的自行车材质将由传统的钢铁向金属合金、碳纤维等高端材质升级,外观朝轻量化、质感美观、个性化等方向发展,功能部分逐渐被运动休闲、健身等功能所替代。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健康、环保概念的流行,未来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市场将会迎来较大发展。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全球自行车行业市场规模
2021年,全球自行车市场总体规模约为445亿美元,其中美国、欧洲地区、其它地区分别为80亿美元、200亿美元与165亿美元。美国为自行车消费大国,大部分自行车主要依赖进口,欧洲本土有较为成熟的自行车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荷兰、丹麦、德国等多个国家均有深厚的骑行文化以及环保理念。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自行车出口占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与出口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生产能力,2021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在全球占比为40.0%。中国台湾自19世纪70年代起逐渐成为全球自行车的重要生产地区,以代工欧美品牌为主,1980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供应地区,2021年中国台湾地区自行车出口在全球占比为19.0%。除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外,荷兰、德国、葡萄牙等也是全球重要的自行车出口国家。
中国自行车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940.7亿元,预计2022年自行车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元,此后将保持平稳增速,2027年预计可达2656.7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总体来看,中国自行车行业市场规模近些年波动明显,这与共享经济抢占市场、骑行文化相对萎缩不无关系。但同时由于疫情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以及受到国家“双碳”政策的影响,未来中国自行车市场具有回暖趋势,市场规模还将扩大。
中国自行车进出口量情况
数据显示,2015至2021年,我国自行车出口量总体呈上升态势,进口量则趋于下降,2021年自行车进出口数量分别为5.8万辆和6926万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我国已发展为全球制造大国,是全球自行车出口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自行车进口量仅为出口量的千分之一,但进口价约是出口价的十倍,主要因为我国进口自行车皆为竞赛型等高端产品,品牌优势下价格和利润更高。
中国自行车行业竞争态势:格局特点
我国自行车行业竞争格局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拥有雄厚资金、规模优势、较高市场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自行车企业,如捷安特、美利达,主要经营模式为OBM;二是研发设计能力强、销售渠道广、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出口型企业,如富士达、喜德盛,主要经营模式为OEM/ODM;三是行业内的众多中小企业,主要生产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依靠价格竞争拓展周边区域市场。
中国消费者出行方式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地铁是中国消费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分别占比44.3%和24.4%。有85.7%的消费者表示喜欢骑行运动,不喜欢骑行的仅占2.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再叠加油价不断上涨的因素,自行车作为可代替公共交通的出行工具,再次受到青睐。尤其在全民运动的普及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骑行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自行车行业消费者画像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有97.9%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过自行车。其中,27-39岁的中年群体与已婚已育人群是自行车消费的主力军,占比分别达62.2%和66.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两类群体经济能力较强,相关企业可以更注重自行车性能方面的设计,以投其所好吸引消费。而针对年轻人来说,可以主推性价比较高,外观设计时尚的产品,以切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特点。
中国消费者选择骑行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者通常出于健身、代步、环保这三大目的而选择骑行,分别占比62.6%、59.6%和54.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国内对于“新基建”和“双碳”目标的大幅投入,以及疫情之下不宜乘坐公共交通的情况,使得个人骑乘意愿有所增强。相关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可有针对性地推出在性能与设计上更适合健身人群乘骑的自行车,迎合消费市场需求。
中国消费者购买自行车时的考量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在购买自行车时,超过八成的中国消费者首先考虑产品性能。其次,产品外观与价格也分别被63.3%、61.2%的消费者纳入了考量范围之内。而在品牌方面,消费者的考虑比重则不高,占比40.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自行车性能好坏的注重程度更甚于价格的高低,在共享单车企业挤压市场份额的当下,传统自行车企业更应在提高产品性能上着力,争取高端市场,避免因质量问题而被诟病。
自行车行业品牌认知度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在各大自行车品牌中,永久(FOREVER)、凤凰(Phoenix)、捷安特(Giant)以及飞鸽(Pigeon)拥有较高的消费者认知度,占比分别为41.8%、38.6%、35.3%、29.3%,在市场上享有盛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一方面取决于产品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宣传信息与产品的契合程度,产品质量越好,品牌宣传信息与产品本身特点契合度越高,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就越高。
中国消费者感兴趣的高端自行车类型
从消费者对高端自行车感兴趣的占比来看,消费者对山地无线电子变速和全地形公路车/探索公路车有较大的兴趣,比例分别为50.2%和43.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高端自行车企业能依靠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此摆脱成熟行业在低技术层面上的白热化竞争。
中国消费者换购自行车的频率与意愿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计划一到三年内购买/换购自行车的消费者占比为31.5%,计划一年内购买自行车的消费者占比11.2%。此外,有50.8%的消费者表示未来暂无购买/换购自行车的计划。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购买/换购自行车的频率不高,且未来对自行车的购买/换购热情也处在较低水平。中国包括短程衔接的共享单车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自购单车出行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十分需要,此外,自行车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低于世界水平,消费者购买自行车的内驱力有限。
中国自行车企业竞争情报案例:中路股份(业务构成一)
数据显示,2021年中路股份的主营业务中,各类自行车销售额仍占据全年收入的较大比重。相比2020年同期,自行车和童车收入减少了6.4%,而电动自行车收入迎来大幅增长,增长率达58.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路股份电动自行车的收入增长,对市场总体而言是一个有利信号,其对自行车行业的复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电动自行车这一细分领域将会成为整个自行车行业一大关键的增量市场。
中国自行车企业竞争情报案例:中路股份(面临风险)
德国自行车企业竞争情报案例:CUBE(可持续发展措施)
Cube致力于在自行车友好型世界中为交通转型做出贡献,使未来更具可持续性,在产品包装、自行车质量、节省能源等各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德国自行车企业竞争情报案例:CUBE(面临风险)
2022年5月,Cube在其网站上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亚洲的生产中断、运输路线限制以及电子芯片短缺都阻碍了该品牌满负荷生产和运输自行车的能力。乌克兰冲突发生后,Cube的亚洲供应商面临了多次停产浪潮,使生产难以预测,许多企业无法以超过50%的产能恢复生产,加之需求增加和疫情的连锁效应,许多工厂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也很稀缺。一系列原因导致了Cube的产品交货时间一再推迟。CUBE官方表示,“不幸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改善”。
中国自行车行业困境分析:盈利能力
中国本土品牌利润率低
中国的自行车行业已实现市场化运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国内竞争企业数量众多,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行车行业发展迅速,加大了中国的同类中低档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等掌握着高端产品市场,构筑高端市场较高的技术壁垒,导致中国大部分自行车只能依靠降低利润来获取市场。
利润低与竞争力低的恶性循环
中国自行车的内需巨大,但是行业竞争白热化导致许多企业被拉入价格战的漩涡之中。其中,中小规模企业在这个过程被迫淘汰,而规模较大的厂商又由于利润水平低,在对新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受到限制,从而导致行业技术水平提升速度较慢,在与国际品牌厂商竞争中渐渐失去优势,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自行车行业困境分析:供应商议价能力
目前中国自行车行业已形成分工细致、技术成熟的配件产业链,配件产商数量多,且产商之间的竞争激烈,自行车行业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趋势。规模较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具有更强的品牌效应和向后的渠道整合能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行车行业的供应商数量较多,且技术门槛低,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不显著,对自行车制造商来说不具有唯一性,转换成本不高。在谈判过程中,供应商企业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
中国自行车行业困境分析 :购买者议价能力
随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降价竞争成为供应商的主要手段;再加上品牌之间的转换成本较低,购买者可以货比三家,通过比较各厂家的产品取得最优惠的价格,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高,厂家的议价主动性较弱。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自行车行业整体购买者的谈判能力较强。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自行车厂商应该通过精细化生产满足购买者的个性需求,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以挽回渠道商,依靠差异化的运营模式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另一方面,自行车制造企业也可以多发展渠道商,规避渠道单一的经销风险。
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一)
发展活力与竞争动力并存,自行车市场有望回暖
我国自行车行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在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逐步构建起产业集群,且近年来在生产能力、工艺设计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水平均有所提高。随着国家“双碳”政策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车将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层级消费者的喜爱,加之市场上还先后出现了共享单车、智能单车等新品类,为传统的自行车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与竞争动力,自行车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
国内高档自行车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端化、个性化,对中国的自行车厂商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未来的自行车材质将由传统的钢铁向金属合金、碳纤维等高端材质升级,外观朝轻量化、质感美观、个性化等方向发展,功能部分从代步被运动休闲、健身等功能替代。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健康、环保概念的流行,加上各地自行车协会对于自行车活动的积极推广,未来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市场将会迎来较大发展。
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二)
电动自行车将成为主要增量市场
电动自行车产品在未来将被看好,且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各大自行车龙头企业的电动自行车销量数据都十分可观。电动自行车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和售价,价值量更高,对于整车制造企业而言,虽设计、精度要求更高,但工艺本身没有质的变化。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电容量的改善,将会助力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火爆。作为环保能源的电动自行车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将成为整个自行车行业关键的增量市场。
生产工艺趋向于自动化与绿色化
中国自行车行业积极顺应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趋势,部分企业已开始在焊接、喷漆、装配等重要工序中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处理,如焊接机器人、电镀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等,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此外,面对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现状,加快应用自动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将成为自行车行业应对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关键手段。
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三)
产品性能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选购自行车时,有超过八成首先考虑自行车产品的各方面性能。如今,消费者对自行车性能好坏的注重程度更甚于价格的高低,在共享单车企业挤压市场份额的当下及未来,传统自行车企业将在提高产品性能上着力,争取高端市场,以避免因质量问题而被诟病。
零部件短缺或带来全球机遇
受全球疫情影响,部分自行车零件厂被迫停工或减产,一些高端零部件交货期已延长至一年有余,零部件供应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高档自行车的短缺。目前,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全球主要整车企业正考虑重组供应链,这为中国自行车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重构提供了机会窗口期。中国自行车企业将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零部件品质和档次,攻克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把控的、“卡脖子”的产品和技术,推动全行业制造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