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江大河3》里面,宋运辉袒露心扉,他在1982年大学毕业,初出茅庐崭露头角,在职场中摸爬滚打,早已经看透人情冷暖。
金州化工厂,是宋运辉的第一站,结识了首任妻子程开颜,女儿小引呱呱坠地,伴随技术改造的步伐,事业开始风生水起,担任新车间主任兼出口科科长。
后来,宋运辉远走他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担任东海化工厂常务副厂长。
本以为前程锦绣,当东海化工厂与美国洛达集团的合资谈判初露曙光时,却折戟沉沙。
宋运辉遭致岳父程厂长的举报,仕途遇到滑铁卢,前路自此黯淡,被下放彭阳农药厂。
纵观宋运辉的仕途起落,作为国营企业的管理者,他在利益诱惑面前,依旧守住了初心,何其不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成长路上,宋运辉先后遇到了老徐、水书记和路小第这3位贵人,他的满腔孤勇,能否逃脱怀才不遇的窠臼,能否跳出壮志难酬的怪圈,格外考验人心。
一、东海化工厂:山重水复疑无路
平心而论,东海项目筹建时期,马保平作为领路人,团结了宋运辉、韩则钢、高祥荣以及刘玉海一班人,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得利益集团开始形成,权力格局重新洗牌。
以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的采购决策为起点,金州系人马介入东海化工厂的技术路线,中原厂班底当然不能视若无睹,坐视不管。
以引进日资还是美资谈判,宋运辉与韩则钢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在这些纷纷扰扰的斗争中,宋运辉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当然也有自身局限的一面。
宋运辉单打独斗,不善于团结同志,以至于落人口舌,在岳父程厂长轰轰烈烈的举报信攻势下,靴子终于落地,该来的结局终于还是来了。
因此,才会有人嚼舌根,周围议论纷纷,说宋运辉是被东海化工厂开除的。
对于这段陈年往事,宋运辉早已释怀,深夜小院,他与后生小辈们把酒言欢,酒后微醺,宋运辉坦诚自己是被东海化工厂赶出来的。
越是自信有底气的人,越是敢于自嘲。
宋运辉的见识和能力,早已是有目共睹,面对流言蜚语,他却是大大方方的承认,哪怕这并不符合事实,足以看出,宋运辉的心智更加成熟了,心胸更加坦荡了。
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东海化工厂步入稳定期,派系斗争更加激烈,这样的职场生态,未必适合不甘于守成的宋运辉继续在此停留。
相反,宋运辉的出走,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彭阳农药厂:柳暗花明又一村
彭阳农药厂的技术改造大获成功,宋运辉初来乍到,不过才两个多月,却不吝溢美之词,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彭阳农药厂并不差,有技术基础,工人们也肯吃苦。
作为一家3年内换了5任厂长的山区县农药厂,彭阳农药厂或许迎接过多位慵懒懈怠或者摆烂躺平的厂长,工人们早已习惯了暮气沉沉毫无活力的局面。
然而,宋运辉奔赴彭阳农药厂担任厂长,既让宋运辉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也让工人们眼前一亮。
从检验报告书这个细节来看,曹厂长作为总工程师,不唯上不唯下,只唯实,这位什么人都不服的知识分子,保持着傲骨和气节,却被宋运辉折服。
彭阳县的工厂接连倒闭,宋运辉力挽狂澜于既倒,彭阳农药厂起死回生,王厂长看在眼里,面对农药集体中毒事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重任。
正是宋运辉的苦心孤诣,让彭阳农药厂的工人们众志成城,团结带领大家一心向前。
当初,老徐一针见血,指出宋运辉出事的症结在于,不善于团结同志。
而今,彭阳农药厂的工人们却拥护爱戴宋运辉,连王厂长和曹厂长这样的元老都没有拥兵自重,曹厂长甚至把尘封的同学录拿出来,试图为落难的宋运辉解围。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宋运辉看似是下放彭阳农药厂,实则是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正如他亲口所说:
技术改造成功,打响了第一炮,开了一个好头,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不放弃自己,就没有人能放弃我们。
大家众口齐声表示,就是豁出去,也要把彭阳农药厂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