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 月 25 日,是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诞辰 100 周年。洋河人对这位老书记有着特殊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是唯一在任的时候为洋河题词的省委书记,并且在他退休之后,还参加了洋河的一些重要活动,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洋河的发展。
从题词的时间看,第一次是在1988 年新年刚过,韩培信任江苏省委书记已有五个年头。当时江苏改革开放局面焕然一新,解决了多年的领导班子思想不统一问题,乡镇企业异军崛起,制定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战略,得到全省干部群众的认可并积极行动起来。从 1986 年至 1988 年,江苏 GDP 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洋河也取得了不俗的佳绩。在梁邦昌老厂长的带领下,创造性地发明了“人工培养老窖”的技术,把洋河酒厂近千个水泥窖池改成泥质人工老窖,大大缩短了发酵窖自然陈化期,成为我国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在此基础上,洋河名列八大名酒之首,连续被评酒会评为白酒第一名。
对此,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韩老,对洋河酒厂质量跨越深感欣慰,所以欣然题词:“香飘四海”,既肯定了洋河的成就,又对洋河酒厂未来品质再突破寄予了厚望。题词相隔一年之后,1989 年全国第五次评酒会召开,洋河大曲凭借着本身过硬的品质蝉联中国名酒三连冠,创造了洋河酒厂黄金十年佳绩。
韩老题词的书法意境,刚好与他当时的心境交相辉映。青年书法评论家赵京林先生欣赏韩老的书法题词后,认为韩老不仅有很好的颜书功底,应该还练习过二王的行书。从书法艺术境界看,韩老的题词字体是行渐草,中宫内敛,刚柔相济,挥洒自如,气势通畅连贯。
实际上韩老出生在黄海之滨的响水小镇,他刚刚来到人世,父亲就撒手人寰。6岁时,他母亲又染病去世,成了孤儿。在二叔的帮助下读了二年私塾,上了新式小学,书法功底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在1988 年第一次题词之后,相隔 14 年,韩老在 2002 年再次为洋河酒厂题词,这时他已 82 岁高龄了,到了人生的晚年,但关心洋河发展的初心不改。
这时候,他当年提出的“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已经坚持 了许多年,苏南苏北的挂勾扶持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苏南资本向北转移,合作投建开发区新模式横空出世,南北协调发展的成果凸现,苏北的发展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韩老多年期待得到的局面。这次他把题词的内容盯在洋河更远的目标上,希望洋河在品牌的打造上继续有所突破。题词透露出韩老的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浓烈的品牌意识,这种意识,在他心里形成已久。他看到了这是白酒产业未来发展必须争夺的制高点,才又一次给予洋河人以殷切嘱咐。
从韩老为洋河题词的书法字体看,字体为颜楷,境界与1988 年的题词有所不同,颜书、行书、行草、草书各有融合,字体更加雍容大度,丰满而天然,这种融合应该与韩老在退休后,有充足闲暇时间,进行多种字体书法练习有关。但是整个题词保留了1988 年题词时的一贯风格,那就是严谨含蓄,这是与他一生认真周密工作作风以及他待人宽厚的特点分不开的。
除了二次题词之外,在九十年代末期,韩老还参加了决定洋河酒厂命运的一次座谈会。当时的背景是洋河酒在80 年代攀上高峰之后,在随后遍地开花的小酒厂冲击下,洋河走进了 90 年代的市场低谷。洋河酒厂对于新建的地级市宿迁来说,是个支柱产业,就是财政的台柱子。为了摆脱市场困境,1998 年宿迁市市委书记徐守盛邀请省委研究室到宿迁调研酒业发展,省里随后出台了专题的振兴苏酒的文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当年的 12 月 19 日举办了振兴苏酒高级专家研讨会。此时的韩老已是 78 岁高龄,但是他不顾年高体迈,依然坚持参加研讨会,详细参观展览台上苏酒展品,认真阅读《洋河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了解苏酒开发情况,再一次展露了韩老心中的浓浓苏北情结和洋河情结。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江苏酒厂大多在苏北,而韩老出生在苏北,成长在苏北,战斗在苏北。苏北发展滞后是压在他心头的 一块石头。他一以贯之的支持洋河等酒厂,是因为酒业是苏北一些市县财政收入和农民就业的台柱子,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他都旗帜鲜明地支持。本文附的第四张图片,就是他在 1984 年任省委书记时到苏北进行两次专题调研,写的调研报告之一,足以证明他对故乡苏北发展腾飞的热切渴望。正是在这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省委明确了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影响深远。
其中洋河酒业的发展壮大,就是这个战略方针实施多年的巨大成果之一。
申斯春(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特聘研究员)
杜宝吉(邳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