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落入敌手,本来有活路可走的英王陈玉成为何选择了不归路

四野后人论历史 2024-12-28 14:51:18

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曾国荃的湘军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攻下了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门户安庆。

是战,太平天国安庆守城将士自主将叶芸来以下16000人悉数阵亡,这其中还包括忠王李秀成的部下猛将吴定彩所部。这还不算,在湘军攻陷安庆前,湘军还全歼了陈玉成留下的坚守赤岗岭四垒以刘玱琳为首的4000人的“小右队”,这支队伍是陈玉成麾下精锐之精锐。与此同时,陈玉成为策应赤岗岭四垒留在菱湖东岸的8000人马在走投无路时,向湘军投降后亦全部被杀。再加上太平军为救安庆牺牲的其他诸侯的人马,安庆之战太平天国共损失能征善战之士4万余人。

安庆保卫战是一向勇猛无敌征战多年的陈玉成一生最大的败仗。遭此重大打击,年轻气盛的陈玉成一时无法面对现实。再加上天王洪秀全为了追责,还将陈玉成暂时革职,这叫他更加接受不了。

这还不算,当此关键之时,迭出昏招的洪秀全为了分权,还将陈玉成、李秀成的部将封了王爵。陈玉成的部下大将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蓝得春等人一下子都成了王。

为此,一度十分心灰意冷的陈玉成拒绝了赖文光“于荆襄招兵,并联络张苗”徐图恢复的正确建议,反而决定采用了一条“坐困庐州,愚忠于国”消极做法。

由于陈玉成少年得志难免心高气傲,再加上他是洪秀全二次封王时继洪仁玕被封为王的第二人,难免不引起同为功臣的李秀成等人嫉妒。也就因为他封王在先,晚于封王的李秀成开始与陈玉成的心渐行渐远。这次安庆保卫战李秀成消极怠战就是其具体表现。

当是之时,要想挽回颓势,陈玉成尚有数条路可走,而且哪条路都比他“病急乱投医”去寿州投靠苗沛霖要好走得多。

第一条路,尽管洪秀全在气头上革了陈玉成的爵,但他要敢于担当,主动回天京认错,曾经讲过“外事不决问英王”的洪秀全肯定会原谅他,因为收拾皖北残局离不开陈玉成这位猛将。

然而,在安庆损兵折将的陈玉成无颜去面对洪秀全和朝中诸重臣,所以他宁可在庐州自寻办法也不愿意回到天京。

其二就是主动参加东征江浙,依托自己在江浙的惟一一块土地丹阳,向周边发展英殿的势力。

那么这样一来问题又出现了。因为丹阳城是陈玉成与李秀成在咸丰十年(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时,陈玉成硬从李秀成手中经过讨价还价夺得的一处城池,而且一直由陈玉成的叔父陈时永镇守。

在此之前,李秀成一直艳羡陈玉成在皖北所据的城池,这次东征苏常,一直没有自己地盘的李秀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他怎么可能任由他人染指呢?尽管陈玉成是名义上的太平军总司令,但身为太平军副总司令的李秀成对此根本毫不感冒。以至于双方的军队为此大打出手,几乎酿成第二个“天京之变”。

这件事情过后,李秀成与陈玉成的关系彻底恶化。尽管在安庆保卫战时,身为太平天国首辅的干王洪仁玕一再向李秀成强调安庆的重要性,但怎奈李秀成对此充耳不闻,根本不在意安庆之得失,而是一味地经营他的苏杭小天堂。

想来想去,陈玉成无奈只能放弃了走这条路,因为他实在不可能向曾经远低于自己位置的李秀成做任何妥协。

彼时石达开两次入川失败,倘若陈玉成与石达开强强联手未必不是条出路,但石达开出走时曾经数召陈玉成,可陈玉成丝毫不为之所动,以陈玉成之为人,这条路他也不可能去走。

尽管陈玉成面此窘境,但他还是有一条光明之路可走,那就是主动弃守孤城庐州,然后接受赖文光的建议,亲率大军远征西北。

西北之陕西等地多年未经兵戈,那里确是清王朝防守的薄弱之处,倘若陈玉成接受赖文光的建议,自己带兵去攻西北,以陈玉成之能力,相信他很快就会在西北一带重振自己往日的雄风,开拓出一块太平天国新的根据地。

日后的事实证明,以陈得才、赖文光等远逊于陈玉成能力的人,仅用几个月就在西北打开了新的局面,并且一举占领了军事重镇汉中,同时把人马扩大到20万人以上。

惜乎陈玉成顾及天京之安危,他只接受了赖文光的一半建议,就是他命赖文光等四王远征西北,他自己则坐守庐州,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知道这个消息的曾国藩立即命多隆阿兵进庐州,恰在这时,寿州的苗沛霖向陈玉成伸出了橄榄枝,尽管陈玉成知道苗沛霖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家伙,但陈玉成经过权衡利弊还是不顾众人劝阻突围去了寿州。

谁知此时苗沛霖早已投降了胜保,他诱骗陈玉成来寿州,就是想用陈玉成向胜保献礼,从而实现他升官发财发财的美梦。

至此,一代青年英雄陈玉成在寿州城殒落。

0 阅读:0

四野后人论历史

简介:故纸堆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与喜爱历史的诸君共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