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个日子难熬的年头。父亲站在灶台边抽着旱烟,皱着眉头对母亲低声抱怨着。家里的粮食真不够吃了,但奶奶的病却让人心急如焚。那天,父亲扛着仅剩的两半袋小麦,艰难地上集市换了些钱,总算买回了一点药治好了奶奶的病。
几年后,父亲走到了一家院门前讨水喝。那个热情的大嫂不仅端来了水,还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里面卧着两颗冒热气的鸡蛋。从那天起,这碗面不仅填满了父亲空荡的胃,也悄悄埋下了我们家和这家人之间的情谊。
1981年春天,我嫁给了那家的儿子——志平,他是个老实干练的退伍军人。一开始,我并未完全明白父亲为何对这个看似平凡的人如此满意。后来回忆起彼时贫瘠年月里,那碗救急的鸡蛋面,我才明白,父亲选择的从来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人心的厚道。
生活的善意,如同那沸腾的面汤般,温暖而坚定地流淌着。这种缘分,让我们的家庭风风雨雨地携手至今,也让我始终记得,善良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纽带。
正如父亲最后的嘱托:“做人要讲良心,对人心怀底线。我们家能好,是因为我们不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