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科技快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柔性听觉脑干植入装置(ABI)。该装置在猕猴实验中表现出色,能够紧密贴合脑干的弯曲表面,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听力”恢复。这一突破性成果为那些无法使用传统耳蜗植入装置的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长期以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ABI)被认为是恢复听力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那些耳蜗神经严重受损的患者。然而,传统的 ABI 多采用硬性结构,难以与脑干复杂且弯曲的表面良好贴合。这种设计缺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电流容易扩散到非目标区域,刺激非目标神经,从而引发诸如眩晕或面部抽搐等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医生通常需要关闭大部分电极,导致患者只能感知到模糊的声音,难以理解语言。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紧密贴合脑干、减少副作用并提高听力恢复效果的植入装置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为了克服传统 ABI 的局限性,EPFL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柔性 ABI。该装置采用微米级铂金电极嵌入硅胶材料中,形成厚度仅为毫米级的可弯曲电极阵列。这种柔性薄膜设计能够与脑干的复杂表面紧密贴合,有效避免了空气间隙的产生,从而减少电流扩散和非目标神经的激活。通过这种精准的刺激方式,新型 ABI 显著降低了副作用的风险,并为实现高分辨率的听力恢复奠定了基础。
为了验证新型 ABI 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在猕猴身上进行了实验。他们精心训练猕猴完成一项听觉辨别任务:通过按压和释放杠杆来表示连续音调是否“相同”或“不同”。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双部位(脑干和皮层)可植入系统,该系统按照猕猴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用于分析通过电刺激耳蜗核引发的听觉感知。经过数月的实验,研究人员收集到的行为反应数据足够精确,能够区分相邻通道的刺激,这表明柔性多通道 ABI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听觉感知。
新型柔性 ABI 的成功开发为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那些无法使用传统耳蜗植入装置的患者。EPFL 软生物电子界面实验室(LSBI)负责人 Stéphanie P. Lacour 表示:“开发出真正贴合脑干环境的柔性植入装置是为无法使用耳蜗植入装置的患者恢复听力的关键一步。我们在猕猴实验中取得的成功显示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并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听力恢复的真正潜力。”
尽管这一创新成果前景广阔,但要实现柔性 ABI 的商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监管审批。Stéphanie P. Lacour 指出:“一个可能的立即行动方案是在人类 ABI 手术中进行术中测试。” 这将有助于验证该装置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未来的临床应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