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挡!云台山之后“Cosplay”将激活全国文旅产业

儒雅和君呀 2024-08-16 01:15:35

(温情提示:本文参加“精品长文创作季”活动,篇幅较长,分析了“Cosplay”的创新利用,将成为激活全国各地文旅产业的新趋势,敬请大家耐心阅读并赐教)

文旅产业发展核心是一个“活”字

文化和旅游结合,合称“文旅”,把“文旅”当做一个产业,很多景区叫文旅景区,全国管理机构从国家到省、市、县(市、区)叫文旅部、厅、局,是中国一大特色和创新。因为几千年华夏文明,不管是历史文化、文物遗址,或是现代人造景观都有旅游价值,而很多自然风景也蕴含了文化价值。文旅产业的发展内核,就是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再附加出旅游资源的商业价值。

但文化几乎与遥不可及、抽象无形、晦涩难懂等几乎划等号,所以文旅从业者多年来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就是一个“活”字,让文化活起来、站起来、立起来、通俗起来!

王潮歌、张艺谋等人开创了“实景演出”模式,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平遥、禅宗·少林等,一时间全国有名的景区几乎都有实景演出。这种模式对更形象直观地宣传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把文化变转换成游客确实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但因为观众离“实景”还很远,加上新鲜感的过去,这种模式也逐渐衰落。

王潮歌继续进行探索,开创了“只有XX·戏剧幻城”模式,目前已有《只有峨眉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三部作品。这种以剧场集聚循环演出的模式,往前至少迈了两大步:一是观众与舞台和演员的距离更近,如果是晴天,观众可在室内室外剧场同时观看,并有行、站、蹲、坐多种观演方式;二是部分剧场与观众几乎做到了零距离“沉浸”“互动”。

只有河南的主剧场演出

以最火的《只有河南 戏剧幻城》为例:600多亩的景区达到了惊人的15个室内剧场、6个室外剧场。在主剧场“幻城剧场”里,观众像在影院一样固定坐在座椅上,看河南历史文化名人悉数登场穿越时空对话。在另一个主剧场“火车站剧场”里,却是先站在一个球型剧场里看环绕演出,接着分流到各个只有一二十平的小剧场里,像一家人唠嗑似地观看只有两三个演员的表演,最后来到一个立体的火车站空间,在年代感极强的灯光和音响氛围中,观看演员就在眼前和身边表演。最意想不到的是“红庙学校”剧场,所有游客都被引导到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教室里,坐在课桌前秒变学生,看“老师”讲课、提问、罚站、没收课外读物、扔粉笔头。

红庙学校的教室,游客是观众也是演员

王潮歌让历史、文化、人物进一步活起来的创新无疑是成功的,但稍有欠缺,就是由于舞台灯光置景所限,观众还不能一睹一些历史名人角色扮演的真面目,也没有互动的设计。

值得赞许的还有以河南电视台为代表的一些视觉媒体,在如何“活化”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上也做足了功课。“唐宫夜宴”小姐姐带动了唐风汉韵,系列民俗节日奇妙游让人置身其中如临其境。但稍有遗憾的也是节目只在电视台和线上播出,而片中的角色人物、剧情场景没有下凡民间,与游客观众面对面互动。

唐宫夜宴小姐姐

Cosplay为激活文旅产业提供了新思路

在此轮全国文旅宣发大战中,没想到一个河南小伙、一个重庆姑娘在云台山Cosplay山海经中的赤尾、九尾狐,横空出世,被推上风口浪尖。起初这种新鲜的与游客互动方式,瞬间赢得了年轻人的一波好评,但极目新闻等官媒一盆冷水泼来,吓得景区和扮演者一阵哆嗦,以为自己真的犯了大错,云台山景区发布道歉声明,角色扮演的小伙子天阳也马上发布致歉声明宣布停演,小姑娘则赶快委屈地诉说自己“只和女生互动”。

不料事情很快迎来惊天逆转,全网全民声讨极目新闻,力挺云台山的Cosplay没有错。民意澎湃、市场检验,两个90后年轻人阴差阳错地创新了一种激活文旅景区的新方式。

为什么大众欢迎?道理很简单:因为Cosplay进一步弥补了文章第一部分叙述模式的不足,让中国神话传说、古典文学、历史人物中的角色穿越时空、活灵活现地下凡人间,与游客、大众互动。大家看到角色扮演,自然会去搜索脑补有关知识,自然会有有志之士跟进视频讲解,景区也自然会焕发新的更多更大的吸引力。

河南许昌老演员张立Cos起了关二爷

果不其然,两个年轻人受到鼓励,继续在各景区扮演不同角色,也带动了其它城市和文旅景区竞相效仿,并且花样不断翻新。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扮上了,还跳起了“科目三”;洛阳武则天、宫女、铁甲武士扮上了;郑州扮上了,老子、墨子、列子、花木兰、岳飞列队在郑州东站接客;许昌扮上了,老演员张立亲自上场扮演关公。

非常有意思的是,澎湃新闻步极目新闻后尘故技重演,又对洛阳大学生穿飞鱼服扮“锦衣卫”说三道四,结果再次像极目那样被网上一顿数落,自己没文化还批评别人没文化。正如前文所言,民间高手纷纷出面普及“飞鱼服”知识:原来“飞鱼服”在明朝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能穿,“锦衣卫”穿必须皇帝御赐(皇帝批准),“锦衣卫”经特批穿“飞鱼服”,不仅是杀人,也有当礼兵迎宾的时候。人家大学生穿“飞鱼服”搞个仪式迎接旅游客人,有什么不妥?难道“锦衣卫”穿过的服装大学生穿了,就成了吓唬游客、刺杀游客?

洛阳大学生穿飞鱼服车站迎宾

网友还扒出了澎湃和极目如出一辙的双标,对民族服装冷嘲热讽,却呼吁对穿和服要“宽容”,为什么某些媒体对年轻人的创意如此容不下呢?两个回合下来,更加证明了Cosplay在文旅景区和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

其实Cosplay源于50年代的美国,并在旅游产业中应用广泛。当年迪斯尼公司推出《猫和老鼠》系列动画片大获成功后,就在世界各地兴建的迪斯尼乐园中,由真人扮成米老鼠、唐老鸭和游客互动,特别深受儿童们喜爱。在好莱坞的中国大戏院门口,常年有Cosplay卓别林、玛丽莲·梦露、超人、蜘蛛侠者,吸引游客合影。

好莱坞奥斯卡颁奖地的角色扮演

日本动漫产业兴起后,Cosplay也在日本兴起,但主要是扮演动画、漫画、游戏中的角色。传入中国后,主要在大学生和十八九、二十岁出头的少数年轻人群体中流行,活动也大多在封闭空间、特定场合中进行,所以发展缓慢,社会上也没有过多关注。

我们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的优秀传统,及超常能力再次被刷新,没想到2024年冬天里两个年轻人一举把“Cosplay”这个亚文化推向文旅产业,推向社会大众。但它来的还是太晚了。单从节日文化角度来分析,我们一直抱怨西方、日本的洋节日、鬼子节日越来越渗透进来,而我们的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也只是吃吃喝喝,没有意思,却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只要稍想一下:西方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孩子们一过节,就蹦蹦跳跳地盼着这个白胡子老头来发糖块;万圣节可以扮“鬼”,可以各种古怪装扮;鬼子的夏日祭之类也是如醉如痴、疯狂的各类角色扮演。而我们的节日缺点啥就应该明白了,我们特别是年轻人、孩子们不知道为啥过节,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形象载体并没有好好开发利用。

我们还有什么可以“Cosplay”?

广义的Cosplay,是通过服装、造型、道具等对神话传说、历史文化、文学名著等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除了上文叙述的,还有很多领域可以Cos。

节日文化:春节,把传说中的恶兽“年”,打鬼的钟馗,惩恶扬善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灶王爷等形象扮起来;端午节扮屈原;七夕扮牛郎织女;中秋节扮嫦娥、吴刚。

灶王爷形象

神话传说人物:女娲、后羿、精卫、八仙等。

钟馗形象

文学名著人物:《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组成“西游天团”,全国巡演;《水浒传》山东把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扮起来;《红楼梦》以贾母为团长,率领黛玉、宝玉、宝钗、元迎探惜,加上刘姥姥组团巡演;《三国演义》刘关张组成“桃园结义天团”巡演,河南许昌把曹操扮起来,让“曹操”的专职任务就是常年在曹魏古城、胖东来门前、标志性广场和大街上晃悠;南阳把诸葛亮扮起来,常年在诸葛茅庐“坐台”与游客“隆中对”。

只有河南已推出曹操新剧

历史名人:杨贵妃、貂蝉、西施、王昭君四大美女组团;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都扮起来;江南四大才子组团;广西刘三姐,浙江鲁迅,东北1.92米的杨靖宇将军,河南老子墨子列子、花木兰、岳飞等,太多了。

如此,传统文化怎会失传?怎不自信?文化旅游产业如何不再活起来、火一把?

0 阅读:0
儒雅和君呀

儒雅和君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