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羽绒骗局潜伏,你我或已“中招”

戏志才看娱乐趣事 2024-11-25 19:06:35

寒冬已到,羽绒服、羽绒被成了保暖必备,大家都想着花了钱能换来实打实的温暖,可谁能料到,市场里正藏着不少“羽绒陷阱”,悄无声息地坑着消费者,连孩子的用品都没能幸免。

直播间的“狸猫换太子”

部分直播间把羽绒被吹得神乎其神,价格亲民、保暖超强,检测报告也一应俱全,看着特别靠谱。但实际情况呢?

央视财经记者深入江苏南通一探究竟,发现展示的样品和发给消费者的货完全是两码事。主播们耍起心眼,拿“丝”充“绒”,

外观手感几乎没差,还只在一格塞点羽绒掩人耳目。那些标明绒子含量的检测报告、充气标,都是低价批量购入,成本低到令人咋舌,一块两块就能搞定全套,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蒙骗消费者。

南通工厂“公开秘密”

走进南通的羽绒被生产厂,“以飞丝充羽绒”已然是行业“潜规则”。“飞丝”本是羽绒加工脱落的短丝,和羽绒形似,填充进被壳难辨真假。

成本更是“天差地别”,真 90 绒被子成本 800 元,“高丝”填充的仅 400 元,在利益驱动下,商家明知违规,假被不仅流向家庭,还进了酒店民宿,完全无视产品质量底线。

儿童羽绒服也“沦陷”

江西九江的羽绒服装企业聚集地,问题同样严重。儿童羽绒服本该在保暖和安全上更用心,这里却价格低、质量差。“飞丝”“吊包绒”“手感绒”等劣质填充物频现,保暖大打折扣。更过分的是,检测报告、吊牌等标识随意买卖、滥用,厂家还按监管松紧“分仓”发货,劣质品销量惊人,一款成本不到 40 元的“假羽绒”服,俩月能卖 6 万多件。

生产端乱象与工人健康代价

在九江的一些羽绒企业,为压低成本无所不用其极,不仅“飞丝”种类繁杂、按价调配,甚至搞出棉、丝、绒混合填充物,每斤成本才 7 元。生产车间粉尘弥漫,工人得戴专业面具防护,可这样牺牲健康、罔顾质量的产品,却流向市场,坑害消费者。

从原料到销售,这一整条产业链的“造假链”,损害的是消费者权益、透支的是行业信誉。监管部门亟需雷霆手段,全链条彻查整治,筑牢市场质量防线,别让大众的冬日温暖被这些“假羽绒”寒了心。广大消费者购买时也得多留个心眼,认准正规渠道、仔细甄别,共同抵制这类不良商家,让寒冬里的市场重回正轨。

0 阅读:0
戏志才看娱乐趣事

戏志才看娱乐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