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接到农村父亲打来的电话,父母在电话那头说道:
“明天是周末,这几天天气比较好,你们也不上班,没事就回来帮我们把包谷种了,马上到清明节了,现在正在种植包谷的时候”。
听到父亲的话,我也答应了他,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们常年在家种植庄稼,其实我父母的土地并不多,但是他们喜欢承包别人家的土地来种。

在农村,现在很多土地都没有人种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农村继承父辈的土地,因为现在农村人都知道,种植一年的庄稼,根本就赚不到几个钱,所以现在就在农村种地的大部分都是50后、60后和少部分的70后。
我都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现在能种庄稼的基本上就是这几代人,再过50年,等50后、60后和70后的人都离开了人间,那么以后农村谁来种地,就算有人来种地,他们有这个传统的种植技术吗?
看着漫山遍野的荒废土地,真的让人感到有些可惜,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忙季节,在田野,在山坡,到处都是庄稼人的身影,现在在农村,满山荒野,静悄悄的,偶尔看见庄稼地有人,那些都是勾腰驼背的老一辈人,根本看不到一点生机的气息,照这样下去,农村真的要被淘汰了吗?

我父母的老家与县城相距60多公里,开车1个多小时就能到家,每一次到农村老家,每一次看见父母,他们的面容都不一样,总感觉,他们老的真的太快了,每天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刨土,父母每次都在跟我说:
“我们出门打工,别人老板是不会要我们的,我们就在家种地种庄稼,不问你们要钱,也不问你们要穿要吃,这样就能你们减少很多负担”。
父母还跟我说:
现在你们虽然居住在县城,但是在县城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你们每月有工资,但是你们在县城的开销太大了,比我们农村开销大的太多了。

现在你们年轻人每月要还房贷车贷,物业管理费,每月电费水费,娃娃的教育费用,还要穿衣老兵吃饭,哪一项都离不开钱,就连吃一颗大白菜都要花钱去买,买菜都不说了,你们买的菜还是那些打农药厉害的那种,真的不容易啊。
每次和父母聊天,我的父母真的太会为我们考虑了,他们虽然在农村苦,但是他们苦就是不想给我们在外面漂泊的年轻人增加负担。
我父亲和母亲今年都65岁,他们是同岁,在农村种了一辈子的庄稼,他们种的包谷是不会那去卖的,现在在农村,包谷的价钱不高,现在市场价格,干的玉米粒才1.3元一斤,最好的时候才1.6元一斤。

他们种植玉米的目的就是喂猪,鸡还有牛,我父母每年在农村要喂2头牛,一头母牛,母牛耕田耕地用,生小牛后,把小牛喂大后就卖掉,变成钱,他们一年卖一头牛,大概是6000千元到8000千元之间。
他们还要养猪,一般情况下养猪也是2头,一头在过年的时候,杀猪我们一家人分,另一头就拿出来卖,大概一头猪在过年的时候,400斤的猪能卖到4000块到5000块的样子。
他们种玉米还要饲养土鸡,每次鸡蛋都是给我们送到县城来给小孩吃,每月也要给我们年轻人杀2只鸡,其他的都是别人到家里来买土鸡,这里就是我父母在家一年的收入。
那天父母还跟我说,他们现在每月还有230元的养老保险,父亲和母亲2个人每月有460元,虽说是有一点少,但是我的父母觉得已经知足了。

我父母对我说,他们在60岁向社保部分缴纳的几千块钱养老保险,在2年前就全部领取完了,现在他们每月领取230元养老保险金,这是国家真真切切发给他呢的钱。
他们说,在农村别小看这笔钱,作用还真的很大,父母说,现在我们65岁了,按照现在的劳动价值,我们还能干活到80岁,到了80岁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国家的政策对我们农民还是想的比较周全。
原以为我觉得农村养老保险每月200多元,农民们会有意见,现在我的父母反而觉得非常知足。
我父母说了,我们农村人不和城市的老人比,我们80岁前还能种庄稼,养殖,能自给自足,还能帮助年轻人减轻负担,等干不起农活的时候,每月230元养老金那时候就觉得作用非常大了。

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在地里干活的农村老人,虽然他们都贫穷,但是他们真的很伟大,他们干活真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外面漂泊的年轻人减少经济压力,而帮助他们一起创造财富和价值。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