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鉴赏】杨显云:坐地铁到双流黄水看油菜花

宝藏四川 2025-04-02 13:33:22

坐地铁到双流黄水看油菜花

文/达夫

三月的成都平原,春风裹挟着油菜花的清香扑面而来。随着地铁10号线二期延伸至双流黄水站,这片曾被交通阻隔的金黄花海终于触手可及。清晨八点的阳光斜照在站台玻璃幕墙上,手持单反的都市客与提着竹篮的本地村姑在自动扶梯上错身而过,现代交通网络正悄然编织着城市与田园的新对话。

地铁车厢门开启的瞬间,混合着油菜花香的春风便从站台涌入。这条贯穿城市西南的地下动脉,此刻正载着满车期待驶向春天。透过车窗能看到通勤族们放下手机,目光追随着无限春光,仿佛在丈量着城市与田野的距离。当列车驶入黄水站,阳光突然倾泻而入,车厢里此起彼伏的轻呼声中,金黄色的浪潮正从地平线奔涌而来。

十号线特有的宽幅车窗像移动的取景框,将沿途风景剪辑成连续的诗行。报站提示音响起时,总有乘客下意识伸手虚按空气,仿佛这样能让列车在春光里多停留片刻。

黄水站的月台设计别具匠心,浅黄色地砖与鹅黄墙面呼应着站外的花海主题。出口的自动扶梯缓缓抬升时,视野如同徐徐展开的卷轴:近处是缀着露珠的油菜花田,稍远有红顶农舍点缀其间,更远处双流机场起落的飞机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穿行在花田中的木质栈道还带着晨露的湿润,栏杆上停着不愿让路的蝴蝶,让人几乎要错觉是飘落的花瓣有了生命。

踩上栈道第一阶时,鞋底碾碎的油菜花瓣溢出清香,这气息牵引着游人往花海深处去。三月的光影在花穗间跳跃,将花田切割成明暗交错的色块,穿行其间的人时而在金箔般耀眼的明亮里,时而又没入翠色欲滴的阴影中。蜜蜂的航线与游客的足迹在空中交织,蜂鸣声混着孩童发现四叶草的欢呼,在暖风中酿成独特的春之声。

木质观景台是天然的取景框,台阶上零落着调色盘般的花瓣——那是写生者刮洗画笔时溅落的油彩。穿汉服的姑娘提着裙裾拾级而上,衣袂拂过的地方惊起两三粉蝶;戴渔夫帽的老伯支开三脚架,镜头追着一对在田埂追逐的喜鹊摇移。最精明的竟是花田间的小狗,趴在主人背包阴影里打盹,项圈上"求合影五元"的纸牌在风中轻晃。

农人用竹竿挑出的指示牌别具意趣,"莫踩苗"的警示下画着哭脸油菜,"此处花密"的箭头旁缀着简笔蝴蝶。田垄间隙藏着微型生态:蜗牛在菜叶背面篆写银迹,七星瓢虫顺着茎杆攀登,露珠在蛛网上串成水晶珠链。有母亲蹲身教孩子分辨油菜与青菜,指尖点在锯齿状叶缘,阳光穿过她鬓角的银丝,在绿叶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暮色初染时,花田显露出另一重性格。晚风卷起的花粉在夕照中化作金雾,淹没小径上拖着行李箱的赶飞机旅客。执勤保安打着手电巡田,光束扫过的地方惊起夜鹭,白色翅影掠过将熄未熄的天际线,恰与跑道上滑行的飞机航行灯连成星链。最后一批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镜头,等待月光为花海覆上薄纱的时刻。

花田与跑道的奇妙对话始于某个不经意的抬头。当又一组起落架擦过油菜花梢时,正在调整相机参数的摄影师突然定住——取景器里,波音787庞大的银色机身竟被春风修剪成轻盈的纸鸢,与花田间真正的风筝在云端共舞。这幕意料之外的构图引得人群骚动,原本对准花海的镜头齐刷刷转向天空,像一片突然绽放的金属向日葵。

田埂是最好的观礼席。盘腿坐在松软泥土上的少年数着航班频次,把起降节奏编成电子乐导入手机;戴草帽的老农直起腰捶背,眯眼望着刚掠过田亩的钢铁巨鸟嘟囔"这铁鹞子比布谷鸟还准时";穿飞行夹克的中年男人举着望远镜,给女儿讲解襟翼展开时的角度变化,小姑娘却更关心驾驶舱里能不能看见她挥动的黄丝巾。每当引擎轰鸣由远及近,整片花海便经历一次奇妙的变形:油菜花穗集体朝声源方向倾斜,又在气浪抵达时反弹成金色浪涌,仿佛在与看不见的对手玩一场永不停歇的推手游戏。

最懂这天地交响的,是常年在此写生的美术学院学生。他们发现午后三点的侧逆光能让飞机在花海上投下流动的阴影,而黄昏时分的逆光拍摄则会把机身熔成耀眼的金梭。有个戴贝雷帽的姑娘连续七天蹲守同个位置,终于等到西南风把花香送上三千米高空的那刻——画布上,正在降落的客机舷窗里飘出几粒光点,细看竟是顺着上升气流追逐梦想的蒲公英。

暮色中的跑道灯是大地向星空递出的情书。当最后一道航迹云被晚霞染成蜜色,夜航指示灯便次第亮起,与花田小径上的太阳能地灯遥相呼应。背包客躺在干燥的沟渠里,看红白交替的导航灯穿透薄雾,恍惚间竟分不清闪烁的是飞机还是星辰。远处航站楼的玻璃幕墙将月光折射成淡银纱帐,笼罩着仍在整理照片的摄影师,他脚边三脚架的影子越来越长,渐渐与跑道上准备起飞的航班影子融为一体。

茶摊老板娘总能预告特殊时刻:"等那架蓝尾巴的过去,马上有架大的要从东边来"。她不用看时刻表,三十年务农练就的辨云识风本领,如今用在观测航班上竟也十拿九稳。常来的飞友发现,她提醒"要拍连续起降得等东南风"时,连气象APP都还没更新数据。有次她突然收走所有玻璃杯:"快拍!等下有架特别矮的",话音未落,一架涂装复古的训练机果然贴着花田掠过,垂尾掀起的旋风卷起漫天金粉,成就了当日朋友圈最惊艳的九宫格。

在花田守望者的传说里,每个平安落地的航班都带走了一缕菜花精魂。清晨维护跑道的工人常捡到裹着花粉的黑色匣子,那其实是夜班保安的手电筒;孩子们坚信飞机掠过时快速许愿特别灵验,于是每当轰鸣响起,田垄间便绽开无数合十的小手,像突然冒出的白色花苞。当某架飞机舷窗真的飘出条黄色丝巾,在春风里舒展成降落伞模样时,整片花海都沸腾了——虽然那不过是某位乘客不小心松手的围巾,但在油菜花田上空,所有意外都可能是春天精心设计的彩蛋。

青灰色外墙在油菜花海中犹如方正的史书册页,广都博物馆入口处的石臼盛着今春新收的菜籽,油亮黑籽与展柜里碳化的古籽隔着玻璃相望。讲解员推开榫卯结构的对开木门时,沉淀了七百年的桐油香漫出来,与门外流动的花香撞个满怀。

常设展厅的灯光刻意调暗,让那些自泥土醒来的器物自带追光。三足陶盉的流口还沾着商代的酒渍,青铜镰刀上的卷云纹爬满绿锈,却仍能看清刃口细密的捶打痕迹。最令人驻足的是东汉水田模型,陶塑农人弯腰劳作的弧度,竟与窗外现实花田里的身影重合。孩子们踮脚辨认釉陶罐身的刻画符号,忽然指着"麦"字雏形惊呼:"这不是油菜!"

暮春的斜阳把博物馆西墙变成日晷时,庭院里的仿古水钟开始报时。铜壶滴漏声里,保洁阿姨轻轻拂去展柜玻璃上的花粉,这个动作与《舂米图》壁画中扬谷的妇人如此相似。最后一批游客走出馆门,手机相册里新增了青铜爵与自拍杆的合影,而衣襟上沾着的油菜花瓣,正悄悄把展柜里沉睡的古种子唤醒。

返程列车上,衣襟沾染的花粉在夕阳里泛着微光。当城市天际线重新映入眼帘时,方才那片金色海洋已成记忆中的琥珀。地铁报站声里忽然惊觉:原来我们与春天的距离,不过是刷一次天府通的时间。明日或许该约上三五好友,带上新买的青团,让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载满更多欢语。

黄水站

空港花田

广都博物馆

文/杨显云

图/杨显云

别院主人

作者:杨显云,当过煤矿工人,上世纪末进入区市新闻媒体做了记者,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在繁忙的采写工作之余,洞察世事,思考人生,辛勤笔耕,近年来,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

0 阅读:2
宝藏四川

宝藏四川

西南旅游资讯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