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电话亭的记忆

七婶说 2024-06-23 13:01:22

对于街头电话亭的记忆,80后是印象深刻的。

即便是到了90年代,街头依然林立着ic卡机。实际上,公共电话亭在1987年就出现了。因为那个时候家庭电话还没有普及,很多家根本不舍得安装,也只有单位里装一台,电话还是那种老式的拨盘号码,放在一个房门敞开的公共房间,无论谁路过,只要听到电话铃音,就会顺手接一下,然后根据来电去帮助喊各家的人接电话,所以,那时人们打电话,都会等很久,一遍没有人接,会等一会儿重新再拨。

后来,街道上出现了电话亭,人们通过投币来打电话。中途话没有说完,可以继续追加投币,使得连电不断。一般电话亭外会排成队,大家也不怎么催,那是因为没有人舍得一个劲的瞎聊,都是捡重点,把意思表达清楚后,就急忙挂掉电话。像前面提到的如果对方是其他人员接的电话,只要不是太私密的话,都会直接把事情说给对方,然后让对方直接帮忙转达。

一些报刊亭、邮政亭和街头小卖部,感觉到了这个商机,所以会专门安装一部电话,然后根据对方打电话的时长进行收费。所以,这导致了电话亭的没落,因为很多电话亭是无人值守状态,常常会被破坏,到了夜里,电话亭会变成流浪汉的集聚所。

而在当时,一般没有急事,人们还是会用邮寄信件和发送电报两种方式,传递较远的讯息。毕竟,那时国内电话分本地电话和国内长途电话,后者收费较高,虽然便捷,但是打过去未必有人接电话,而接电话的人,未必是自己要找的人。所以,在电话亭里,即便没有打通,硬币也拿不出来。而在报刊亭,打不通不收费,打通了无人是谁接的电话,都会收取相应费用。

慢慢的,电话亭变成了简易的电话桩,可以办卡,每次打电话,刷卡即可。这种桩式的也是破坏严重,往往在一条街上,发现这个电话无法使用,需要走上一段路寻找下一个电话桩。

刚刚流行大哥大时,普通人依然用不起,所以,大哥大和电话桩也并行存在了很久。而这时,衍生出了传呼机,你可以把电话打到寻呼台,然后把要说的话,留言给对方。当对方接到传呼后,如果电话就近,还可以直接打过去。所以一般都是先通过传呼机约定好时间,然后再用电话通话。像腰间同时挂着移动手机和传呼机的,往往都是老板和装大款的。

直到移动电话全面兴盛起来,电话亭和BB机,才慢慢被湮灭进历史的长河。

照片拍摄于90年代初期,一个男人将IC卡插入电话机中,正在电话亭里通话。与此同时,电话亭外还有一个排队的女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