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会准时关闭城门,如果有人想出城怎么办?真的出不去吗?

糯糯小熊仔 2024-11-29 16:13:3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古代夜晚,城门在暮色降临之时悄然关上,夜色中想要出城的人,是不是彻底没了办法?

有人困于城中,是等天亮,还是另有出路?你会发现,封闭的城门背后,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城门落闸

古时候的夜晚,城门并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随时开放。

夕阳西下,沉重的木门,伴着吱嘎作响的绞链声缓缓关闭,将城外的荒野隔绝开来。

守卫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巡逻兵一队队地走过,沉默的脚步声为这座古城铺上一层安静的气氛。

汉武帝年间,李广因出征而功成名就,但生活却并非事事顺心。

那一晚,喝得有些醉,坐在城外的朋友家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直到他听见远处传来一声长长的号角,才意识到已是夜深。

城门正在关闭,李广心中一急,连忙起身要往城门跑。

城门口,霸陵尉拦住了他。

霸陵尉穿着官服,脸色平静:“将军,城门已闭。”李广知道这不是玩笑,夜间的城门一旦关闭,就意味着对所有人都封死,不管你是百姓还是将军。

李广试图解释自己的身份,说道:“我是李广,夜归入城罢了。”霸陵尉摇头,语气不卑不亢:“规矩不可破。”

夜风有些冷,吹得李广酒意稍稍退却。

站在城门下,他想争辩,却最终没有说什么。李广并不气恼,这是一种规矩,一种古老的规定。

他站在城边,默默转身,找了个角落,将身上的斗篷裹紧,就这样靠着石墙坐了下来。

那夜,李广和着寒风与夜色,一夜未眠。

李广是汉朝著名的武将,身经百战,战绩斐然,深受士兵爱戴。

此刻却被一个小小的守门官员拦在了城外,这是古代宵禁制度的严苛体现。

宵禁,顾名思义就是夜晚禁止人们随意出行,目的是确保夜间的治安稳定,减少犯罪。

城门一旦关闭,不论你是谁,都必须遵守这个规矩。

李广没有动用强权,也没有恃功而凌人,这不是一个个人可以随意改变的制度。

霸陵尉的态度坚决,李广的请求被拒绝得毫无余地。

这样的规定,是他在征战沙场,多年中所深谙的秩序。

李广静静地在城外坐下,眼神中透出几分无奈,也有几分对旧日生活的回忆。

战争中,白天黑夜没有分别,生死就在一瞬之间。

此刻,坐在城墙脚下,看着头顶漫天繁星,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寂寞。

李广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城门关闭后被挡在外面的人。

那些夜间赶路的商人,那些有急事的百姓,乃至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误了时间的旅人,都曾面对城门关闭的无奈。

古代的城门并不是随意关闭的,每到黄昏,守卫便会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开始关闭厚重的木门。

城门的绞链发出长长的响声,门内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那些守门的士兵,腰间佩着刀,神情严肃,任何试图在这个时候强行出入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这个制度下,人们习惯了在夜晚到来之前安顿好自己。

城外的旅人要么在日落之前进城,要么找个地方落脚过夜。

在城内的人,如果有急事需要出城,通常会求助于一些特殊途径,比如给守卫钱财,或者通过认识的官员打招呼。

这一切都有风险,因为如果被发现,惩罚将会非常严重。正是这样的制度,让古代的城市在夜晚保持了难得的宁静。

通行的难题

东汉时期,洛阳城的夜色并不宁静,尤其是在宵禁开始的时刻。

每当夜幕降临,城门关闭,巡逻士兵严阵以待,城内所有不必要的活动必须停止。

这样的制度是为了维护治安,可在这座城里,有些人总是为了出门而烦恼。

“洛阳的曹操,严苛得很。”城内的居民总是这样议论曹操。

那时曹操只是个小官,任洛阳北部尉,负责宵禁执行。

曹操当值的城门口,常常能看到他冷峻的面容,曾经处决了一个,夜间外出的汉灵帝宠臣的叔父。

那个男人央求放行,甚至拿出不少银两,曹操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挥手让人将他拖走处置。

“规矩是规矩。”曹操面无表情地对旁边的人说。

对他来说,宵禁就要执行得毫无偏差,哪怕是汉灵帝的亲戚也不行。

有人背地里说曹操冷酷,也有人说他心狠,但他本人却并不在意。

那段时间,洛阳城里的夜晚安静无比,谁都知道晚上是动不得的。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夜晚的城门关闭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东汉的洛阳城大门在傍晚时分关闭,士兵们一层一层地加固木栓,检查绞链是否牢靠。

一声低沉的号角,洛阳城门落锁,这意味着城内的居民,必须留在自己的住所,任何不必要的行动,都可能会被视为违反宵禁规定。

曹操这个时候还只是个小官,洛阳北部尉的职务,对他来说或许并不显眼,他处理宵禁事务的方式却让他名声大振。

也并非毫无情面的人,但他秉持原则,认为规矩必须被严格执行。

一次,好友夏侯惇带着急件要出城,到了城门口被曹操拦下。

夏侯惇急得脸红脖子粗,直嚷嚷:“是急件啊!”

曹操看着他,摇了摇头:“宵禁期间,不行。”

“你还认得我是谁不?”夏侯惇怒气冲天。

“认得。”曹操还是冷冷地说,“但不行。”

夏侯惇盯着他,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得叹口气,把手中的文书往曹操胸口一推,转身离开。曹操则继续站在原地,眼睛盯着城门外的黑暗,神色不变。

也并非所有时候都毫无例外。

唐朝时候,通行证制度出现了,人们若有急事,比如婚丧嫁娶,可以去官府申请通行证。

守卫们看了证件后,会让持证者通行。

唐代的社会包容性较大,城市经济繁荣,官方对此也作出了让步。“有证件,行路无阻。”这成了那个时代夜间出行的特别象征。

唐玄宗时期,长安城的夜色变得越来越热闹。

百姓们有时候,会为了一些特殊的事情,去申请夜间出行的许可,比如某家发生急病,需要连夜请医,又或者有紧急的货物需要运送。

申请通行证的程序不算太复杂,必须要得到当地官员的批准,有些人还会带上些许礼物,以便事情能顺利解决。

这个制度虽然使夜间出行变得可能,但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

“陈大人,烦请通融,家母急病在身,需要连夜请医。”一位穿着布衣的中年男子跪在县衙门口,恳求地看着值夜的官员。

陈大人坐在案前,抬头看了看那人,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什么。

片刻后,点了点头,取过一张纸:“通行证可以给,但你要保证不惹事。”男子大喜过望,连连叩谢。

得到通行证后,他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奔向城门,守卫看了证件,放他出城。

夜市的变革

宋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宵禁制度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变化。

汴京的夜市繁荣起来,商铺延长营业时间,士兵不再像以往那样准时关城门。

汴京人习惯在晚间出门购物、游玩。

宋朝的城市里,夜晚开始有了生气,市井气息浓郁。巡逻的士兵们往来穿梭,但脸上的表情比过去柔和了很多。

汴京的夜市是宋代城市生活的缩影。

城市中的人们逐渐习惯了夜晚的开放,一到夜晚,街道两旁的小贩纷纷支起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

卖糖葫芦的、卖面饼的、卖花灯的……灯火通明的街巷仿佛从白天延续到了夜晚。

市民们三三两两地漫步,穿梭于小摊之间,时而驻足,时而交谈。这样的夜晚充满了生机。

夜市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由于夜间活动增多,治安压力也随之增大。

汴京的巡夜士兵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格外忙碌,士兵每晚都要巡查好几个街区,确保没有打架斗殴或者其他违法行为。

宋代的开放政策也引起了部分官员的担忧,尤其是一些保守派的官员,认为夜间开放的时间不应该过长,这会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

更多的人则认为,夜市的繁荣是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象征,应该鼓励。

朝廷内部的争论持续了多年,但汴京的夜市仍旧热闹如初。

普通百姓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

夜晚的汴京城并不是完全无序的,而是有着巡夜士兵在默默守护。

士兵们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安心地,在夜市中享受生活,这也让宋朝的城市文化,有了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城门缓缓拉上,汴京的夜市就这样结束了,留下的是余温未散的夜风,以及街巷里渐渐熄灭的灯火。

宋代的宵禁虽已松弛,规矩依旧存在,夜深时分,城门终究是要关上的。

禁与解之间

明清两朝,宵禁制度再次变得严格。

城市的夜晚又回到了寂静的状态,城门落下的声音在街巷间回荡。

除了急报的军情、重要的官员通行,几乎没有例外。

夜色中,普通百姓只能待在家中,听着外面偶尔响起的风声和巡逻兵的脚步。

那些特权者依然有办法打破宵禁限制,拿到通行证,而普通人只能等到黎明,直到城门再一次缓缓打开。

古代的宵禁制度,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它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但也给予城市一定的安全保障。

从李广在寒夜中守候,到宋朝夜市的喧嚣,再到明清的严禁,每一个时代的宵禁都有其特别的意义。

城门关上后,有人无奈,有人恪守,有人尝试突破,而这背后是古代社会的律动,是时间和规矩的共同演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糯糯小熊仔

糯糯小熊仔

糯糯小熊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