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半的东莞训练基地,球鞋摩擦地板的声响在空旷场馆里格外清晰。
徐杰机械地重复着接球、起跳、出手的动作,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地板上。
陪练的黄荣奇第23次从底线捡回弹框而出的篮球时,腕表指针已划过1点15分。
这个夜晚对于刚刚经历恶战的CBA球员来说太过漫长——十二小时前,广东男篮102-98险胜上海,当家控卫徐杰却打出赛季最差数据:11投2中,三分4中0,正负值-17的刺眼表现让他在更衣室沉默了一整晚。
杜锋指导刷开训练馆门禁时,看到的是两个被顶灯拉长的人影。
摄像机记录下的画面里,徐杰在左侧底角连续命中7记三分,黄荣奇传球节奏稳得像台机器。
这种近乎自虐的加练在职业赛场并不罕见,但发生在主力球员身上却耐人寻味——要知道徐杰当天出战了37分钟,比他常规赛场均时间多出8分钟。
上海队的防守布置堪称教科书级别:刘铮全场领防切断接球路线,李弘权在挡拆时坚决换防,内线洛夫顿的协防半径覆盖整个油漆区。
这种针对超级后卫的防守策略,去年曾让郭艾伦单场15投3中。
数据背后的故事更值得玩味。
徐杰前三节5投0中,却在决胜时刻完成自我救赎:第四节4分04秒,面对王哲林和罗汉琛的双人封堵,他利用沃特斯的掩护切出接球,中距离干拔命中打破得分荒;终场前1分07秒,顶着刘铮长臂干扰的两罚全中,彻底浇灭上海队翻盘希望。
这种在逆境中维持比赛影响力的能力,恰恰是广东男篮三连冠时期淬炼出的冠军基因。
黄荣奇的存在为这个夜晚增添温度。

这个赛季中期加盟的锋卫摇摆人,本场甚至没进12人大名单。
但他清楚记得徐杰赛后的原话:-今晚我拖后腿了,得把欠的债补上。
-两人国青时期建立的默契此刻显现——黄荣奇总能预判徐杰的跑位提前量,传球高度精确到厘米级。
这种训练效果在三天后的G2得到印证:当上海队开始包夹胡明轩,徐杰用单节3记三分惩罚了对手的防守策略。
杜锋的社交媒体动态里藏着教练组的深意。
把黄荣奇名字打错成-容易的容-,看似笔误实则暗含期待——希望球员保持平常心。
这种心理调节在季后赛至关重要,上赛季辽宁队赵继伟半决赛三分命中率跌破30%,正是靠着每天加练200个底角三分完成心态重塑。
徐杰此刻的加练,既是技术修正更是心理脱敏。
技术台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徐杰本场跑动距离达到4.2公里,比常规赛平均值多出800米。
上海队防守策略迫使他大量无球跑动,体能消耗呈几何倍数增长。
但他在防守端贡献了全队最高的3次破坏传球,对位球员命中率被压制到33%。
这种攻防两端的能量守恒,正是现代篮球对双能卫的核心要求。

关于黄荣奇的未来,有个细节被多数人忽略:他本场虽未登场,却在赛前热身时加练了45度角三分。
这种随时待命的状态打动了教练组,G2他获得8分钟出场时间,成功限制哈维尔突破的同时还命中关键中投。
竞技体育的残酷法则在此刻展现温情——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球迷为徐杰的拼搏精神感动时,资深球探更关注战术价值。
上海队G1对徐杰的防守消耗了过多资源,间接释放了胡明轩的进攻空间。
这种-兑子策略-在七场四胜制系列赛难以为继,正如2019年猛龙队用Box-1战术消耗库里,最终却因整体实力差距败北。
徐杰的自我调整能力,将成为这轮系列赛的胜负手。
训练馆顶灯熄灭时,徐杰在社媒更新了四个字:债还清了。
配图是满地散落的篮球和湿透的训练服。
这种带着江湖气的表达方式,恰是新生代球员的特质——他们既懂新媒体时代的流量密码,更保持着老派球员的血性与偏执。
(互动话题:大家觉得球员状态低迷时,加练和心态调整哪个更重要?黄荣奇这种随时待命的角色球员,是否比明星球员更需要职业态度?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