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小用?26岁北大硕士留校当食堂阿姨月薪5千,称比在大厂快乐

景子聊娱乐 2025-04-02 18:50:50

前言

她寒窗苦读,终成北大硕士,备受亲戚朋友夸奖。

毕业后,她进入北大食堂,言称当食堂阿姨比在互联网大厂更快乐。

一个实力拔群的学霸,为什么要当食堂阿姨,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吗?

北大食堂“黄妈”

最近,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的消息频频爆出,很多人吐槽北大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有人带节奏,表示上了好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通常来说,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后续工作,很多大企业招人基本标准,都是985或者211院校毕业生。

北大硕士的学历绝对超过大企业的用人基本标准,进入企业后,未来发展上限也很高。可为什么有人不去大厂拼一把,却甘愿到北大食堂工作呢?

在北大食堂工作的那段时间,有人叫她“黄妈”,可她一点都不老,到2025年的今天,也不到30岁。

作为北大硕士,黄女士的人生一直都是积极向上的,她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十分清晰的认知。

2013年,黄女士还是个初中生,刚结束中考,成绩很好,完全可以进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享受比较好的教学资源。

但是她并没有进入实验班,而是前往湖南省会长沙读书。从一个县级市的重点高中,到长沙市的高中,不只是地域的差别,还蕴含着黄女士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作为从县级市出来的孩子,她正在试着跨越阶级,向更高的舞台前进。

高中毕业后,她又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并靠着自身的努力,顺利保研到北大,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逆袭。对于很多人来说,得到北大硕士的学位,就掌握了一定主动权。以后选择公司与工作岗位,会有明显优势。

可是黄女士犹豫了,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黄女士学的是新闻专业,以后的工作大概率也与此有关。

如果不出意外,她会像同专业的毕业生一样,进入传媒系统,从事播音或者记者相关的工作。可是这种工作是她想要的吗,播音类工作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

在北大读研期间,她被这个问题困扰,无法纾解,直到硕士毕业,都没有规划好明确的发展方向。

她接到过很多企业的面试邀请,也参观过一些名企,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她回到北大,不久后就应聘了北大食堂的管培生工作。

对于这个决定,黄女士在采访中表示,这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但是老师和同学都不是很理解,甚至自己的父母都不明白自己的想法。

其实不管是名企提供的岗位,还是北京大学食堂的工作,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黄女士不愿意在名企工作,转而选择北大食堂,也未必是不好的决定。

只是以传统观念为视角来看,名校毕业的学生成为白领,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食堂工作反而显得反差强烈。

那么黄女士的选择是错的吗,她在北大食堂的这些年,又得到了什么呢?

名校毕业生的抉择

2022年,黄女士去北大餐饮中心工作。一开始,她的职位是文员,虽说这里不像名企一样理想,但是文员的工作似乎也相对契合自己的专业。

到了2023年,她又从文员转到管培生,开始去食堂一线工作。

对于这个决定,她的父母有些难堪。亲戚朋友都知道她在北京工作,还留校到了北京大学,但是提到孩子的具体岗位时,他们总显得窘迫。

事实上,管培生并不是只在食堂工作的岗位,而是企业为了培养未来管理层,特别设置的一个岗位。

为了加深对企业的认知,管培生会在很多岗位工作,食堂一线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岗位,自然是管培生轮岗的第一站。

每天早上,黄女士都会来到食堂,与普通员工一起择菜烫菜,做着食堂阿姨的工作。

不过在这期间,她也会频繁记录学生的就餐情况,对菜品的看法以及每次就餐后,各类菜品的余量。

后来,她向领导提出设立健康窗口的想法,得到了积极回应。

健康窗口主打少油、少盐、少糖,在尽量保证菜品口感的前提下,减少调味品对身体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健身与减肥的群体,对这类指标的要求比较严格,而整天忙于学业的男生女生们,也希望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健康窗口的出现,在实际体验与深层意义上来说,都有明显的正向效果,也是食堂领导乐意看到的变化。

后来,自己忽然爆火,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让黄女士有些意外。她并没有想过要以此博眼球,当初做出这个选择,也是顺应自己的本心,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至于自己该不该选择这样的工作,她本人还是十分看得开的。人生只有一次,哪有什么该不该。喜欢就去做,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对于网上的评论,她也很看得开,表示在食堂工作,比大厂更快乐。

与其在办公室里疯狂工作,面对一摞摞报表和会议日程日渐焦虑,还不如踏踏实实在一线积累经验。

虽然管培生的初期工资只有5000多,但未来晋升潜力也是看得见的。作为一个北大的硕士,总不至于一辈子都被按在管培生这个位置上毫无变化吧。

多数人认为黄女士属于大材小用,明明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却甘愿在食堂里工作,在北大的这几年算是白上了。

很多博主也认为,我们没日没夜的学习,削尖了脑袋进入名校,不就是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赚到足够的钱,享受美好人生吗,如果名校的尽头是食堂,也太离谱了。

总结:

我们的一生是很精彩的,不应该只盯着学历和薪资,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没有人能断定,做基层工作的人,以后永远是基层。

当然,近几年也有企业降低薪资标准的现象,既有悖于人们对薪资的心理预期,也不利于社会就业形势。

而看着少部分拿些底薪拼命加班的人日渐憔悴,又让更多人对名企的工作状态生抵触情绪。

当北大硕士、食堂、底薪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社会舆论时,人们真正关心的到底是对黄女士大材小用的惋惜,还是对劳动市场的焦虑呢?

部分参考资料:

《北大研究生做“食堂阿姨”,本人回应》环球网

《大材小用?26岁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称比互联网大厂更快乐》香港01

《马上评|我为什么能理解“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澎湃新闻

《26岁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比互联网大厂更快乐,想做食堂经理》潇湘晨报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笨笨塔格

笨笨塔格

3
2025-04-03 07:55

上海便利店普通员工一个月收入四五千还是有的,对学历没啥高要求。

景子聊娱乐

景子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