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科技报国梦深耕机器人研究

辽沈晚报 2024-12-09 06:45:47

韩志(左)和学生面对面探讨科研。本报记者 胡月梅 摄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近日,在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我省3名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一位获奖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的研究员韩志。

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作为“8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韩志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他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日前,记者带着种种疑问和好奇采访了韩志研究员。

“80后”科研骨干获青年科技奖

实现儿时科学家梦想

一米九的身高,不戴眼镜,一头短发,和多数科研人一样,长期废寝忘食的工作,使得韩志两鬓出现了些许白发。

作为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80后”科研骨干,韩志秉持着科技报国的信念,始终将前沿科学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他在机器学习、机器人视觉、人工智能领域脚踏实地、扎根科研,致力于提升智能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他提出了体系化机器人多尺度智能感知系统,在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制的多种智能机器人装备中得到应用,支撑多个国家重大任务,获得多项荣誉。

说到带学生,韩志也是硕果累累,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博一研究生王旭东这样评价导师:“韩老师非常热爱科研,而且特别自律。他的科研规划很好,能够带领我们做最前沿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层面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当遇到科研难题时,他会带领我们逐步分析实验结果,抽丝剥茧,挖掘本质规律,解决问题。”

喜爱人工智能+教授讲座启发

助他走上机器人研究道路

近年来,韩志在机器人视觉等领域锐意创新,承担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但他大学期间学习的并不是计算机算法相关专业。

“您的专业是应用数学,后来怎么走上机器人研究这条道路的?”记者问道。

韩志回忆,他和机器人结缘得益于博士生导师和其他教授的一些讲座。“应用数学专业和基础数学有所区别,更偏向于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大一、大二学习基础课,大三之后开始学习一些以应用数学为基础的相关学科选修课,我对人工智能格外感兴趣;另外,我后来的博士生导师当时做的一些有关人工智能的报告给我很大启发,我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人工智能太牛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2012年,韩志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毕业,被授予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沈阳,进入沈阳自动化所工作。

进入沈阳自动化所后,他格外珍惜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宝贵科研平台,争分夺秒地投身基础研究工作,在短时间内成长为青年骨干人才,这些给予了他更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底气。“正好沈阳自动化所有视觉组,我就加入了这个组工作,在所里承担的水下机器人和陆地机器人等任务中,都会有一些环境感知的任务,可以找到应用的场景,逐渐地,我开始做了偏向机器人应用的机器人视觉、人工智能感知领域的研究。”韩志补充道。

韩志的工作偏向软件算法,和水下感知研究联系紧密,比如水下小目标识别、水下管线跟踪识别等等。“在沈阳自动化所的跨域协同科研任务中,我们为无人机和无人车提供了算法平台。”

在面向国家重大研发需求的同时,韩志始终关心家乡发展。目前,他所研究的面向海洋牧场自主化机器人相关研究,目标是解决辽宁省海洋建设智能化、自主化技术的需求。

对话韩志

做科研要重视合作 避免单打独斗

辽沈晚报:科研之路是漫长艰辛的,您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韩志:一方面多学习,比如我最近的研究中会涉及许多神经科学、生命科学的知识,我就阅读很多书籍,也经常和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讨论;另一方面多动手,从实践中找答案;第三方面,答辩的时候,专家从更高维度或其他领域提出一些建议,这对我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要善于从中发现新的知识。

辽沈晚报: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您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韩志:我经常跟学生强调,要想在科研中有更大的建树,要重视合作,避免单打独斗。在一个团队中做好自己的定位,服务于整个团队,整个团队成功了,个人也会受益。我非常庆幸毕业后来到沈阳自动化所,有很多方向可以让我去探索。当前,学科交叉是科学研究的一个趋势,团队作用越来越凸显,科学家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创新,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辽沈晚报: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您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哪些心得?

韩志:一方面要言传身教,要把对科研的信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在技术上给学生力所能及的指导。博士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见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和老师讨论,这对老师、学生以及整个团队都有重要的影响。

辽沈晚报:未来,您会有哪些科研计划?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韩志:我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类生命智能,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前沿,可参考的成果也特别少。希望能和更多科研人员一起努力,提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能限,具体来说,就是我的研究成果能在某些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带动和激励更多优秀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研究出更多创新成果。

本报记者 胡月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