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作妖”操作,反而是中国加速崛起的契机?

丁道师 2025-04-09 18:42:42

2025年清明节放假期间,随着特朗普政府宣布新一轮关税政策(备注:进口关税中国34%、欧盟 20%、日本24%、越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46%),美国股市连续两日史诗级暴跌。4月3日纳指大跌5.97%,4月4日再跌5.82%,两天之间大跌超过10%。

在4月3日和4日的美股暴跌中,仅仅美国七大科技股的市值就蒸发了1.6万亿美元。

当时,周围有朋友开玩笑说幸亏咱们这边放假,躲过了这轮史诗级暴跌。

这段时间,全球股市下跌是常态。包括日经、韩国综合指数、澳洲标普、印度SENSEX30以及欧洲斯托克5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都出现了史诗级暴跌。

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欧盟、新加坡和日本等国领导纷纷站出来表态,有的表示强硬反对,有的臣服投降。

不过,在这段时间,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来一系列神奇操作,看似成功打压了中国,但最终可能反而成为我们的神助攻,进一步助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强国。

这个论述的逻辑在于,特朗普把全世界都得罪了,而相关国家和资本哪怕不敢反击,但也要寻求避险之地,寻求新的增量。而中国制度稳定、市场足够开放、工业基础强大,各种buff叠加,可不就是全球的新选择吗?

01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当超级大国开始“作妖”

最近全球金融市场被美国关税政策搅得鸡飞狗跳,全球股票跌成狗,美股自身也上演“自由落体”。

我看到圈里有个神评论突然火了:美国现在像极了1900年的慈禧太后——当年老佛爷一怒之下向十一国宣战,现在特朗普凭一己之力把全球得罪了个遍,甚至没有放过自己的传统盟友和小弟,比如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

100多年前,慈禧在义和团簇拥下做出万国宣战的魔幻操作,结果换来八国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签下《辛丑条约》;如今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欧盟加征汽车关税,对中国搞全产业链围猎,对新加坡这样的中立国也没放过,活脱脱一场无差别进攻的万国宣战。

当超级大国开始作妖,其他国家别管嘴上怎么投降,用脚投票的动作可没有停下来。

欧盟直接放话给出强硬态度,敢加税就对等报复,连加拿大都联合墨西哥公开反对美国。

前段时间,包括苹果、辉瑞、联邦快递、西门子、宝马、奔驰、高通、阿斯利康、沙特阿美、力拓、必和必拓等企业负责人纷纷来到中国,其中来自美国的数量最多,达到近30家。这些企业,纷纷表达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观点,认可中国的发展前景。

中国从当年的被动挨打,变成了今天的“全球避险首选”和“未来发展首选”。以后,随着美国新关税政策实施,会有更多企业和资本来中国寻求新机会。

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成了反关税急先锋。助推特朗普复辟成功的马斯克,近期向特朗普直接发出了“撤销大规模新关税政策”的呼吁。这段时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总统游行,试图阻止总统的一系列骚操作。

02

得道多助,

中国能否承接全球新机会?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现在是“得道”的一方,美国,确切的说是美国政府,是“失道”的一方。

得道者,会聚集各方之气,包括人气、财气、灵气。

当下全球恐慌情绪蔓延,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说美国加关税对日来说如同“国难”。这种情况下,无数国家和资本必然会强化和中国的合作往来,寻求确定性发展。

那么,中国凭什么接住这波历史机遇?有哪些关键要素起作用?我以为,有以下三个点。

①稳定的制度保障

中国制度稳定,大的政策体系不会朝令夕改。

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几年前法国空客A320总装线来到中国,并且与2008年投产,实现欧洲之外首个飞机总装项目,累计交付飞机超600架。这些年,天津的领导层换届了好几波,但对空客的支持一如既往,空客获得了长足发展,后来空客投桃报李,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

反观美国,奥巴马时期一个政策,拜登时期一个政策,特朗普时期直接180度大转弯。下一个美国总统上台,又是啥政策,没人知道。上月,特朗普政府已致函持有美国政府合同的法国企业,要求其遵守禁止多元化、公平与包容计划(DEI)的行政命令,这项政策让法国企业大为破防,纷纷愤怒回应。

咱们的这种稳定性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的信心,让企业得以安心规划长远发展战略,无论是本土企业扎根成长,还是外资企业入驻布局,都无需担忧政策突变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稳定的制度犹如坚实的基石,保障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推进,为各方力量汇聚、协同发力筑牢根基,使得各行各业的参与者都能在既定规则下公平竞争、各展其长,持续迸发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②全产业链保障和庞大消费规模

全球41个工业大类,中国是唯一全部覆盖的国家,小到纽扣电池,大到龙门吊,中国都能造。

现在美国关税一涨,很多订单还得转回中国,为啥?中国供应链效率高、品控稳,还有绝佳的成本优势——这就是全产业链的降维打击。

美国想搞去中国化,结果发现根本离不开中国。举个例子:苹果想把生产线搬到印度或者搬回美国,结果印度制造业不行,而美国自己成本居高不下。

特斯拉上海工厂从签约到投产只用10个月,这种中国速度在加州得耗3年。况且,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出口欧洲,比美国本土制造不知道便宜了多少(这还没算关税政策),你说欧洲人怎么选?

另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力,每年双11的万亿消费额就是明证。

③开放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美国关税把自己商品搞成奢侈品,中国却在疯狂开城门。华晨宝马这种企业都放宽了外资比例,让更多外资享受中国市场红利。

更绝的是,中国正在试点让更多外资企业进入关键领域,这对比美国动不动就拉黑中国企业,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资本都是嗅觉灵敏的“逐利兽”,哪里有稳定的政策、高效的政府、广阔的市场,就往哪里跑。

03

我们这代人,

必将见证历史

100多年前,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西逃,留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屈辱;125年后,美国搞贸易霸权,全球资本却往中国跑,上演纷纷拥抱中国市场的反转。这背后,是中国用47年改革开放攒下的硬实力,更是对开放才能发展的深刻领悟。

这场全球产业和资本大迁徙,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PK:美国在搞“退群、筑墙、搞对抗”,中国在玩“建群、拆墙、搞合作”;美国把自己变成“全球公敌”,中国把自己打成“全球刚需”。

有人说,美国现在的操作像极了得了中年危机的超级大国,既害怕失去霸权,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只能靠折腾全世界来刷存在感。但历史无数次证明,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人,最终都会被时代抛弃,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正在换来资本外流、盟友离心、经济衰退。

最终,美国的单边主义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也将成为“全球化守护者”。

或许,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一句口号,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当美国把自己活成现代版慈禧,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合作共赢的新选择。这场选择背后,是对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远见与短视的终极投票。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静待见证历史吧。

0 阅读:0
丁道师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知名科技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