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郢蝶变的“最强力量”

马微观安徽 2024-07-22 18:52:32

短短几年间,马郢村由“三无村”、重点贫困村,发展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其底层逻辑在于做好了“人”的大文章。

马郢村的蝶变再次表明,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

马郢村新貌。李博 摄

引领者

基层干部发挥“头雁效应”

党员干部在乡村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在马郢村,有两位被群众戏称为“舍不得走的干部”。一位是驻村第一书记钟宇,另一位是包村的杨庙镇党委副书记杨磊。

“我来马郢9年,钟书记来了10年,我们是马郢的‘常住人口’。被我们‘忽悠’来的合作社理事长王义强也驻村8年。3个人来了都没走。”杨磊幽默地表示。

在马郢村,还有个村民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3个老男人的宿舍”。在好奇心驱使下,记者找到这个特殊的地方。其实,宿舍就是一间屋子,放了两张上下铺床,与普通的学生宿舍并无两样。

“我们几个人住在这间宿舍,常常讨论问题到深夜。好多想法都是在‘卧谈会’上碰撞出来的。”钟宇说。

“想法多、问题多、困难多,但这么多年我们从没红过脸,这样的关系可以被称为‘铁三角’。”杨磊笑言,“铁三角”几乎每年有半年时间住宿舍里。

马郢村新貌。李博 摄

2014年,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钟宇初到马郢,在这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里扎下了根。2015年,经过深思熟虑,钟宇提出“马郢计划”: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桥”,招引志愿者进村助学、助村、助农。

在“马郢计划”的感召下,王义强等创业者纷纷加入进来。“最终打动我离开市里来村里做合作社的,是我感受到了杨书记、钟书记为马郢努力拼搏的精神。”王义强说,来马郢前,他是合肥一家农业公司负责人,公司开始蒸蒸日上,但来到马郢村意味着重新开始。

2019年,被“钉子户”干部感动的王义强,最终将公司总部搬到马郢村,将公司业务交给了合伙人,自己一心一意挑起了马郢村合作社理事长的重任。

“有一种幸运,叫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王义强坦言,他与杨磊、钟宇等党员干部理念相同、志同道合,所以全身心投入到马郢,成了“铁三角”的一员。

王义强正在查看新来旅游产品。李博 摄

“在马郢,村干部要干的事比其他地方要多、要累。但是大家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地干,从来不抱怨。”现任村党总支书记陶新德,是一位“90后”小伙。

“杨书记、钟书记都不是我们村里人,却能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干就是这么多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跟着他们干?”陶新德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访慰问群众、了解民意民声、争取政策、链接外部资源、创新产业模式……为了马郢的“振兴梦”,以杨磊、钟宇为代表的当地干部用心用情在乡村一线干事创业、无私奉献,获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在头雁的带领下,马郢村形成了一支敢拼敢闯的党员干部“群雁”队伍,全村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速马郢成长和蝶变。

助推者

“马郢计划”凝聚志愿者的“合力”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7月10日一大早,马郢“儿童快乐家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套上色彩斑斓的道具,欢迎他们的新老师——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们。

“我们要在村里待一周进行助学,开设心理、音乐、折纸等课程,希望孩子们喜欢。”来自安徽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大二学生董昊告诉记者。

志愿服务是“马郢计划”的发端和雏形。“‘马郢计划’的底层逻辑是解决乡村‘一老一小’的实际问题,用志愿服务改善城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既是理事长又是志愿者的王义强说。

“马郢计划”招引各路人才,从爱心助学志愿服务做起,逐步向助农、助村延伸,以志愿服务架起城乡之间的桥梁,为乡村汇聚了人才,激活城乡间资源要素流动。2017年,马郢计划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让志愿服务活动进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安徽师范大学助学老师在马郢村“儿童快乐家园”教小朋友化学课。李博 摄

“马郢的很多人和资源,一开始是通过志愿服务凝聚到一起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志愿服务了解到这个村庄,然后选择在这个村庄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开展儿童自然教育的志愿者吴磊说。

陈红村是一名党员,也是安徽交控集团驿达公司餐饮分公司运营部经理。自2016年“马郢计划”实施后,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贫困群众改造房屋、捐款捐物……陈红村整日奔走于村中,他还促成公司龙门寺服务区与马郢村结对共建,并在服务区设置马郢村农产品展销区。

年过七旬的志愿者邵羚生,连续3年给村里孩子和老人上戏曲课,并在村里租了个小院子,扎根马郢。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老师邓卫华,2017年开始在马郢做志愿者,被戏称为马郢的“魔法师”。他设计乡创学堂、为村民改造院落、帮创客打造店面风格、更新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

“马郢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让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地方,但都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能量,助力马郢发展。”深度参与关爱乡村儿童和女性成长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丁琳静说,“在马郢,我们有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乡村更美好,让村民更富裕。”

目前,马郢村组建了28个志愿服务社团,在册的256名志愿者中,有142名长期服务于马郢。马郢志愿服务品牌日益响亮,并获得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大赛一等奖及各类奖项23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郢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的原创者、远道而来的合肥高校和社团志愿者、由受助者变成“助人者”的村民志愿者和坚持创业与公益并行的创客们,组成了庞大的马郢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主攻者

青年创客点燃兴业“引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7月11日晚,夜幕下的马郢村分外祥和。在该村“创业者部落”的一间会议室内,多位创客正和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坐在一起,在这场名为“星空学堂”的讨论会上,为马郢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我们不定期召集创客,在夜晚举办星空学堂,很多新想法、新思路都是这样碰撞出来的。”钟宇表示。

驻足村里的“创业者部落”,一家家艺术范儿十足的创客空间魅力十足。

“我们敞开怀抱招引乡村创客、返乡村民、专业机构来村创业,把马郢变成一个乡村孵化器和创业园。”杨磊告诉记者,马郢招引的乡村创客,60%来自志愿者转化,带动投资约2600万元。

“我们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找到村‘两委’,找到镇政府,都能很快得到反馈,告诉我们事情怎么处理、怎么解决。我很庆幸在马郢遇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创客与村干部能够同频共振。”吴磊说。

吴磊正在策划马郢村小朋友旅游接待方案。李博 摄

“马郢的创业氛围特别好,镇村干部想法新、思路新,对我们的需求有求必应;村里的创客关系也很融洽,时常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村民们十分淳朴,我们和他们都能融入一起去。”在马郢村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的创客胡亮表示。

依靠“志愿者——创客”的业态引入模式,马郢建立了生态化的乡村运营体系,形成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研学、教育、电商、乡村体验、文创体验等多业态共融共生的产业生态圈,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1.2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220万元。

“我们想努力提供一个不孤单的创业环境,让大家在得到充分支持的同时,能对马郢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在钟宇看来,创客不能简单地视为外来生意人,而是村里“共同体”中的一员。

“来到这个村子,我和我的团队最大的感受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还能为乡村带来一些改变,这是我们感到非常幸福,也非常自豪的事情。”马郢情圆农场负责人、“90后”创客孙阳阳表示。

“来到村里后发现,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办。干部、村民、创客拧成一股绳,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发力。”原本在合肥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王淑娟,辞职来到马郢后创办了非遗手工体验馆“尺素工坊”。

游客在马郢村观看乡村振兴新规划。李博 摄

今年初,马郢村为马郢创客颁发了“新村民证书”,从“创客”到“新村民”,将进一步激发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建马郢。

“每一个创客的到来,都是在马郢村燃起一堆‘篝火’。最终,‘篝火’相连,照亮整座村庄。”王义强告诉记者。

融入者

广大村民绘就“共富图景”

只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群策群力的合力,才能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随着“马郢计划”一步步开展,一大批经济能人、文化能人、技术能人,竞相来到马郢。人才资源的不断流入,为马郢村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不断融入和与外界链接中,村民的眼界进一步开阔,思想进一步解放,动力进一步增强。慢慢地,村民腰包鼓了,精神爽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走进马郢村民朱老四开办的农家乐“我家小院”,古朴自然的乡野风韵迎面扑来。在这里,游客不但有田园风光可赏,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品味香醇的酿造美酒,聆听雅致的古典戏曲,在乡村感受慢时光。

游客纷至沓来,感受文创乡村魅力。解光文 摄

“这几年,村里发展旅游业,政府把村庄里的垃圾都清理了,把我家门口的池塘也整治了一遍,环境更干净了。现在来村里玩的人更多了,来我家吃饭的人也多了。”朱老四感慨道。

在“马郢计划”的召唤下,“90后”张海波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马郢承包了30亩地种草莓,有了“草莓王子”的称号。

“怎样才能让大家一起赚钱呢?”自己尝到甜头的张海波,没有忘记回馈乡里,他给村里21个农户每家免费购买100只鸡苗,并签订回购合同。

“我们支持村民自主创业促增收,积极引领创客和村民依托乡村特有资源,将传统农事活动变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推动传统农产品提品质、树品牌。”杨磊说。

“在别人看来,我应该是被服务的对象,而我却能服务别人,这让我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因身患小儿麻痹症长期坐在轮椅上的村民孙涛说。曾经不愿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他,如今成了村里多个志愿项目的负责人,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涛哥”。

孙涛正在讲解马郢村的发展故事。李博 摄

“我就是村里的导游和义务讲解员。”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孙瑞景告诉记者,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依然闲不住,继续为“马郢计划”发挥余热。

村里发展好了,村民们都闲不住了,他们有的化身为乡村游的解说员,有的当起了三点半课堂老师,有的当上了农耕体验指导师……大家忙碌在农家乐、民宿、游客接待中心等各处,真正实现了“门口有产业,门前能增收”。2020年起,村集体还每年给村民分红,让村民尝到了乡村发展的红利。

马郢村美丽乡村风景。李博 黄士协 摄

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十年来,随着“马郢计划”的深入推进,在源源不断的“人”的力量的汇聚中,在干群同心协力的奋力拼搏中,马郢如同一匹朝气蓬勃的战马,一路驰骋、一路闯关、一路蝶变,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假以时日,奔跑的马郢,必将会更好。

来源:安徽日报

0 阅读:5

马微观安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