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守望共建家园
“您扫个码、测下体温再进。”
“又锻炼去了,天挺热的,赶紧回家喝点水,歇会儿。”
“36.3度,这体温挺合适。”
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西门卡口处,“西城大妈”陈雅兰和赵春凤举着印有二维码的扇子让居民扫码,同时还不忘热情地打着招呼。“1983年小区建好我们就搬过来了,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陈雅兰一边说着一边伸头查看居民的扫码结果,碰见手机反应不太灵敏的,她就耐心地跟对方一起等待结果,还不时摇动着扇子为焦急的居民降降温。
赵春凤(左)、陈雅兰(右)
对于67岁的陈雅兰来说,她的大半生都是在这个小区度过的,守住这个门就等于守护自己的家园,“你看现在居民都挺配合的,大家都知道防疫的重要性。我们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只要社区没有疫情,苦点累点没什么的。”
这个社区并不大,但是一个小小的卡口值守却将“西城大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出来。室外值守冬天冷、夏天热,但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降雪,站岗不停。夏季高温,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志愿者们也没有离岗;下雨的时候,志愿者们为了不漏一人,走出亭子,打着伞举着二维码,方便骑车的居民们快速扫码、测温通过;下雪的时候,即使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脚也常常冻得冰凉……
“都是为了社区,坚持坚持就过去了。只要咱们的生活能恢复,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陈雅兰快人快语,“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建设祖国,退休了咱们有什么能力就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老邻居们好。”志愿者最真实的样子
如果你想找赵春凤,去社区防疫卡口准没错。中午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骄阳炙烤着大地,没有遮挡的卡口正是最晒的时候,这个时间参加卡口值守也是最辛苦的,58岁的赵春凤作为团队里的“年轻人”,主动承担起这个时段的工作,一站就是两个小时。
自疫情防控开始卡口值守以来,赵春凤从未缺席过值守任务。遇上建党百年、冬奥会保障以及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她更是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只要社区需要,只要我有时间,我就来。”对于社区各项工作,赵春凤从不言辛苦,“我现在家里事情少,不用带孩子照顾家人,负担比很多人轻,能干就多干点。”提起赵春凤,社区治保主任张阳说:“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她始终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这种最朴实、最踏实的志愿者正体现了咱们西城大妈的风貌。”
在平安志愿者的微信群里,要是有人临时需要代班,只要召唤一声,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回应。西便门东里社区是个老小区,群里的志愿者年龄也普遍偏大,但是他们的坚守、热心、不计得失,以及整个志愿者团队的风气感染着年轻一辈的赵春凤、陈雅兰,也感动着张阳。“我们这儿很多志愿者都是这样的,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毫不吝啬自己的能力,能够值守的参加值守,身体不好的就扫扫地,即使不能参加社区活动了,也还是会为社区建设提建议……”这些“西城大妈”们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看着其他志愿者为了社区忙前忙后,退休后他们又加入“西城大妈”,继续守护家园,“西城大妈”的爱与责任就这样不断绵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