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政坛近日掀起新一轮对华猜疑浪潮,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两党议员联合发声,声称担忧中国通过特斯拉CEO马斯克与白宫建立"秘密沟通渠道"。这种缺乏实质证据的指控,折射出美国政界对华战略焦虑的升级。
作为特朗普政府效率部部长,马斯克确实享有特殊地位。他不仅参与内阁会议,还能随时向总统汇报政府改革进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交付量占全球42%,其在华业务拓展与华盛顿政策形成微妙互动。但美国国务院内部文件显示,马斯克从未涉足外交决策圈层,其职责仅限于行政部门效率优化。
摩根大通、通用汽车、苹果等美企巨头高管频繁访华,仅2023年就有超过200批次商务代表团往返太平洋两岸。这些往来促成特斯拉储能项目落户内蒙古、通用汽车智能驾驶研发中心落户上海临港等实质性合作。中美经贸年度对话机制虽处于暂停状态,但企业层面的技术交流从未中断。
美国务卿鲁比奥自2023年5月缺席G20外长会议后,中美高层对话陷入僵局。中国外交部数据显示,相比特朗普政府初期每周3-5次的工作层面沟通,当前月度磋商频次下降60%。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将37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举动,进一步侵蚀了战略互信基础。
提出质疑的约翰与拉贾议员,分别来自传统制造业衰退的俄亥俄州和科技产业密集的加利福尼亚州。他们的联合提案恰逢特斯拉宣布投资50亿美元在得州建设锂电工厂之际,被舆论视为转移选民关注的政治操弄。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83%的在华美企反对对华技术脱钩政策。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双方在气候合作、核不扩散等全球议题上存在46个潜在合作点。当前阻碍并非沟通渠道缺失,而是美方将经贸问题安全化的惯性思维。正如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率突破95%所证明的,深化利益交融才是化解误判的根本出路。
当美国政客沉迷于虚构"秘密通道"剧情时,中国企业正与马斯克商讨在内华达州共建电池回收工厂。这种务实合作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健康的中美关系不需要绕道而行,拆除人为设置的路障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