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白裤瑶乡赶年街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5-02-18 10:31:31

“赶年街啦,赶年街啦!”2月13日,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韦明华一家身着盛装,早早地赶往瑶望天下景区。白裤瑶群众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年街节正在瑶望天下景区举行。斗鸡、弩箭、打陀螺、斗蛋、绣娘刺绣选拔等各项赛事轮番登场,叫好声不时从人群中传来。当天,该活动吸引广西南丹、贵州荔波等地的白裤瑶群众和游客前来参与,人流总量超7万人次。

“以前就在网上看到过年街节的盛况,想着一定要来体验一次。”来自湖南的游客王林在活动中跟随着瑶王巡寨队伍一起巡游,打陀螺、斗鸡、织布等非遗展演让他感觉不虚此行。

“今年的年街节活动多,外地来的游客也特别多。我们都穿上最美的传统服饰,向游客展示白裤瑶独特而美好的形象。”韦明华开心地说。

白裤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多努”,因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贵州两地。白裤瑶族是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直过民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

年街节是白裤瑶族特有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将所在乡镇最靠近农历正月十五(含正月十五)的圩日作为当地赶年街的日子。每到这一天,白裤瑶同胞们会身着盛装,带着自家的特产和手工艺品,齐聚圩场。男人们切磋着打陀螺、斗鸟斗鸡的技艺,女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轻声哼唱着“细话歌”,分享着生活的点滴。2016年11月,白裤瑶年街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人们身着民族服装,举行仪式、跳舞、玩传统游戏。”在瑶望天下景区的年街节现场,广州游客刘丽丽正在用手机直播,语言充满激情。当天,像她这样自媒体直播的游客随处可见。

“今年的年街节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一起举办,与往年相比,活动的规模更大、项目更多、参演节目来源更广泛。”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年街节开幕式上,南丹瑶族铜鼓舞《勤泽格拉》、白裤瑶风情《猴棍舞》、原生态民谣《细话歌》轮番上演,数万白裤瑶民众挤满演出现场,大饱眼福。同时,当地文旅部门还邀请歌舞《羌之源》、剑川白曲《泥鳅调》等区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寨共演,拓展文化“朋友圈”。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许晓明介绍,白裤瑶民众以“赶圩”为平台,自发跳铜鼓舞、唱瑶族民歌,这便是地方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体现。同时,依托年街节“搭台”,通过邀各地民俗欢聚的形式,让文化传承者得以互学交流。

“以前年街节都是由白裤瑶群众自发举办,从2012年开始,年街节由南丹县人民政府主导、白裤瑶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承办,规模日渐隆重,内容也不断丰富起来。”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年街节还衍生出了铜鼓舞展演、瑶族服饰技艺展示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南丹县还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库、组织撰写“白裤瑶年街节文化”丛书等形式,记录、研究、宣传白裤瑶年街节。如今,白裤瑶年街节活动的开展已经实现常态化,各项民俗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全方位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将“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打造成民族风情旅游景点,集中展示白裤瑶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铜鼓文化、陀螺文化等民俗风情,带动白裤瑶群众发展风情展演、民宿旅游等产业。2024年,南丹县接待游客813.3万人次,旅游消费84.9亿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长30%以上。

“白裤瑶年街节从自发形成到政府主导的过程,是白裤瑶人民从贫困到小康、从自娱自乐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历史缩影,也是白裤瑶人民走向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真实写照。”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竹说。

年街节活动吸引了超7万人次参与    高东风 摄

打陀螺比赛     南丹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