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名校毕业生来说,职业的选择无异于第二次的“投胎”,其重要性的程度不亚于高考,同样是决定着人生走向的重大决策,因此不少名校毕业生对此都会格外慎重,有限考虑那些待遇稳定、发展良好的央国企或者体制内工作也自然而然的成了名校毕业生的首选。
但是在这名浙大女孩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名校毕业生选择央国企工作后的另一幅画面,在外界的刻板印象中,名校毕业生进入央国企,理应是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呢,过着悠闲又惬意的生活。
这名浙大女孩也是这样想的,可真实的情况却让她一度无法接受,甚至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想要放弃人人羡慕的电网工作,转而去报考老家的乡镇教师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凭啥2本比我还先坐办公室?”浙大女生情绪破防:后悔进电网了
女孩毕业于浙江大学,手握浙大硕士学历的她当时面对两个选择,一个是华为年薪35万的岗位,一个是国家电网的岗位,二者都是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她也是放弃了华为,选择了国家电网,可这个看似明智的选择,却因为基层工作的艰辛让她陷入困境。
做什么工作都得从基层做起,女孩虽然有这个心理准备,但电网基层工作的现实与想象的巨大反差还是让她感到后悔:背着十几斤重的工具箱爬铁塔,在暴雨中抢修设备,这些体力活与她期待的办公室工作相差甚远,最艰苦的时候女孩在高烧三天的情况下依旧不敢请假,也让这位名校毕业生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
相信不少名校生都有这样的困惑——难道高学历不就应该坐办公室吗?可学历与岗位的错位感却给浙大女硕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看到二本毕业的同事先进入办公室工作,这位浙大女孩情绪破防了。她无法接受自己拥有更高学历,却要在一线岗位挥汗如雨,忍不住发出质问:“凭啥2本比我还先坐办公室?”
很显然,名校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有滤镜,却对体制内的晋升逻辑缺乏正确的认知,像央国企这类的工作往往更重视基层经验,高学历人才更需要通过实践积累专业知识,而这种安排不是对人才的埋没,而是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不少名校毕业生只看到了基层工作环境的艰苦,却忽略了自己在基层工作中收获的历练,这也是不少职场新人常见的心理误区,把学历当作免除基层历练的通行证,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够成熟,想在央国企内有长远的职业发展,更需要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双重支撑。
基层工作是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央国企来说,培养人才有其独特的规律,这一点与公务员岗位有很多相似性——基层工作是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基层做起不仅可以积累全面的业务知识,还能为将来的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浙江女生想要跳过这个阶段直接享受成果的想法,恰恰在无形之中影响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毕业生在择业之前,应适当了解岗位的工作环境和方式
名校毕业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更多理性,短期的艰苦与长期的发展之间需要权衡,在事业起步阶段,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保持正确的心态,吃一点苦就想要放弃,这样的心态在任何岗位中都难有长远的发展。
至于面对二本毕业生比自己先坐办公室,浙大女孩选择了情绪破防甚至想要辞职,或许在她眼中,这已经是不公平甚至是羞辱了,但作为职场新人,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学历与能力之间不能百分百画等号。
二本毕业生能够通过层层筛选进入电网,本身就说明了其实力不俗,在职业发展当中,学历只是起点,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对岗位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体制内工作,职业的选择还是要符合个人特点,在就业时,建议同学们对感兴趣的岗位提前了解一下工作方式和环境,考虑情绪自己是否能接受之后,再做出决定。
工作选择决定人生方向,大家都觉得好的电网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如果女同学能吃苦,只是不能接受电网这种下基层方式的话,或许华为对她而言才是更好的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个岗位,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安逸是职业发展的绊脚石,过早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可能会限制个人成长空间。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奋斗的渔夫
[呲牙笑]你不看看二本的爹是谁!
用户19xxx39
不想干可以辞职
习惯步行
按照这个逻辑阿里和腾讯得解散,老板都是双非。
用户61xxx42
能进电网的这还看不透?能力学历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