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写院线片相关了,但这个暑期档整体质量难得的不错。在没什么新鲜八卦的前提下,安利新片或者深挖现象级作品背后的故事应该不会令人费解吧?
那么今天要写的是《芭比》。
哪怕平常不怎么关注电影票房的朋友们也在刚刚过去这个周末感受到了它的强劲威力,目之所及的社交平台都被一抹粉红色牢牢占据:
大V们真情实感连发多条影评解析,而观众们则一边呼吁多加排片一边买满了既有场次……这部在国内几乎是“裸发”的电影,在掀起大规模讨论后,终于实现了预测逆袭。
至于电影带来的性别立场讨论,则是《芭比》和这个IP很难绕开的。
无论是美泰公司创造它的原因和社会背景,还是芭比娃娃在全球热卖后几十年后突然遭遇的质疑和冷遇,又或者是IP开发过程中频频触礁,以及现在联手端上这盘好菜的主演兼制片人玛格罗比+导演兼编剧格雷塔·葛韦格……都代表着各自时代的女性思考。
(文章很长,用小标题分段,大家如果没那么耐心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段落阅读)
芭比的前世与今生:不止是“爱女心切”那么简单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芭比创造者露丝·汉德勒(Ruth Handler)是因为看女儿芭芭拉没什么玩具可玩,所以创造了这个让小姑娘能自我投射的娃娃的故事。但她下决心要做改变之前,美泰(Mattel)公司已经创立十几年了。
说来比较微妙,美泰这个名字其实是露丝丈夫艾略特 · 汉德勒(Elliot Handler),以及另一位合伙人哈罗德·曼森(Harold Matson)从姓名里各取一个字首组成的。
哈罗德昵称叫马特(Matt),艾略特出了个“el”,连起来就是Mattel,中译美泰。
但艾略特做生意却是受了露丝鼓励。因为他本身是学设计的,婚后趁业余时间用几种亚克力试着做家具,被当时在派拉蒙工作的露丝看到商机建议其投入量产,甚至还亲自做销售拉到了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的模型订单。
据说后来露丝又建议艾略特生产相框,为此她打算亲自去找摄影工作室谈合作。
也是在这时候,美泰公司诞生,艾略特却说没办法把露丝的名字放到公司名字里。即便哈罗德第二年就把股份卖给汉德勒夫妇,自己退出经营,露丝接手并做起了销售总监也还是如此。
但她在至少可以保证美泰雇佣女性和有色人种的比例,比别的企业都要高得多。
除了劝说丈夫把爱好变成事业、及时从家具领域转向玩具市场之外,露丝还抓住了一个重要节点,趁《米老鼠俱乐部》系列推出的当口拿出50万美元对节目进行赞助,并适时开发相关新品,让玩具需求变成了全年不间断的常态。
艾略特和露丝有两个孩子,年级稍小的儿子肯尼斯(Kenneth)可以玩美泰出品的连续发射玩具枪,也可以轻松找到把自己代入成消防员、宇航员或者西部牛仔的玩具车、多职业公仔或者可乘坐木马。
但年级稍长的女儿芭芭拉(Barbara)却选择有限:要么是对着婴儿娃娃假设自己怎么当妈妈、怎么照顾孩子,要么就只能用印有时装的纸板玩平面变装游戏。
直到1956年,汉德勒家族到瑞士旅游的时候,露丝意外发现了一个30厘米高、很受人们欢迎的美女娃娃,莉莉(Bild Lilli)。
莉莉其实是德国漫画家莱因哈德·博蒂安(Reinhard Beuthien)在上世纪50年代为当地小报《图片报(Bild-Zeitung)》创作的系列漫画主角,设定得非常下流:
金发蓝眼白皮肤,身材高挑又丰满,周旋在各个男人之间,喜欢开轻浮的黄色笑话。有些资料直接就说莉莉是高级应召女郎。
后来报社看莉莉人气越来越高,就联合玩具公司将她具象成可以触摸把玩的公仔。
最初上市的时候,是按照成人玩具分类放在酒吧、烟草店或者报刊亭里进行贩售的,人们也习惯把莉莉当成性暗示礼品,或者一种带颜色的玩笑工具来彼此恶搞。
只是因为莉莉可以换装,这对娱乐选择匮乏又不明白其内涵意义的小女孩们来说是很有趣的,所以这个娃娃逐渐脱离了原意、走出了西德,进入了露丝视线。
但当露丝带着莉莉玩偶想要说服公司其他人同意生产一个类似的、可变装的漂亮娃娃时,却遭到了大多数的反对,理由是这个娃娃“有胸”,而且男性设计师和高管们都不明白女孩这些玩具的游戏规则。
后来露丝接受电视媒体采访,还特意回答了“为什么坚持芭比有胸”这个问题。她说想让孩子们可以幻想自己长大的样子,成年人本来就有这个器官。
所以在这次的《芭比》电影中,导演格雷塔·葛韦格特意化用影史经典《2001太空漫游》中猿猴因为来自外太空的黑石板而逐渐学会使用工具、完成进化的设定,将之“改”成千万小女孩因为芭比出现而推动玩具史变革,来点明这个娃娃之于上世纪5、60年代的小姑娘们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当然从美泰公司或者从坚持要芭比制作发售的露丝·汉德勒的角度来说,芭比的诞生就是满足小女孩玩具市场空缺的、是可以“让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识到,她们能够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的,可在其他人看来远不是那么回事。
为了让芭比制造更多利润,美泰公司做出靠配件拉动回购的策略,创作出一系列所谓高档服装供孩子们选择。考虑到纺织材料自身厚度,芭比的脖子腰肢必须细细长长,也就有了所谓逆天的衣架子身材。
而1965年美泰公司推出的“芭比睡衣派对”套装在营造闺房氛围时又给她配了个小型体重秤和一本《如何减肥》,上面标明芭比只有110磅(50公斤)、维持身材秘诀是“不要吃”。
这和玩偶本身的蜂腰长腿一起,给玩娃娃的小女孩们带来身材迷思:要像芭比一样瘦才是美,想变美就不要吃东西。
在露丝因为诈欺、虚假报告等金融罪行指控被迫退出公司经营之后,没有足够有话事权的女性坐镇的美泰还推过一款非常荒谬的芭比,只要摇动手臂就能让胸变大……
哪怕当时其他女性员工坚决反对过,说既不会玩更不会买。这次电影也借芭比之口狠狠吐槽了这个设计。
经济学家迈尔·麦科姆比说过“芭比的身体就是消费对象本身,是展示少年丰富的梦幻生活中的盛装和壮观场景的载体。她的非凡身体不仅是供给男人注视和迷恋的那种典型的女性体形,而且是一种以其形式引诱观者并卖出附属品的商品载体,是公司利润的真正来源。”
在“芭比”成为一个符号、一种形象指代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她所代表的“完美”其实是在制造普遍的容貌焦虑、强调和重复外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换装游戏也有鼓吹消费主义而忽视精神内在之嫌,所以21世纪之后,芭比销量一跌再跌。
到2016年,美泰公司给芭比新增了高挑、娇小和健美3种娃娃体型,还推出7种肤色、22种瞳孔颜色和24种发型可供选择,才算是终于改变了芭比必须蓝眼金发、标准体型的传统。
但改变是为什么呢?真的是生产商们后知后觉刚刚才发现原来女性是多种多样的,还是受不了销量持续下滑做出的“自救”反馈?我想大家都会有答案。
2.敢信吗?我们差点看到安妮海瑟薇版本的芭比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电视赞助中吃到甜头的美泰公司就打算进军影视产业,和制作人罗伯特·B·拉德尼兹(Robert B. Radnitz)联合创立了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名字简单粗暴就叫拉德尼兹·美泰(Radnitz/Mattel Productions)。
因为罗伯特本身擅长的是儿童题材,这家公司出品也大多是温情向真人电影,比如《儿子离家时》(提名了第45届奥斯卡)《原野一家人》《至亲至善》……
后来美泰公司也试着把旗下玩具形象进行开发,先派出的却不是财富密码芭比,而是男孩玩具太空超人。
△这个系列1983年就出动画了,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流行的动画之一
直到2009年,他们才把版权交给环球影业准备开发芭比这个大IP,但始终没什么进展。2014年又传出索尼影业要接手的消息。
一开始索尼想找脱口秀演员艾米·舒默(Amy Schumer)来演芭比。给大家欣赏一下这位的风格,是很有趣但拿芭比开涮也是必须的。
而美泰公司可是连丹麦舞曲乐队Aqua唱个《Barbie Girl》都要觉得在破坏芭比形象要跟人家打官司的主,想当然尔是不会接受艾米风格的。
后来索尼又去找了安妮·海瑟薇,但她加入了也没啥进展。因为始终定不了剧本。
《神奇女侠》导演兼编剧派蒂·杰金斯(Patty Jenkins)加入过这个项目又退出了,后来换《朱诺》编剧迪亚布罗·科蒂(Diablo Cody)接力,但片方又要芭比成为女强人又不断让她参照《乐高大电影》系列的成功模式……把这位拿过奥斯卡的创作者逼到忙活两三年,连初稿都拿不出来。
在内部动荡和竞品不断吞食份额的外部挤压中,拥有几十年媒体行业经验的伊农·克雷兹(Ynon Kreiz)正式上位成为美泰CEO,进行了成本削减、重新梳理管理层、重新建立和好莱坞各电影公司的关系等一系列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重振芭比等经典品牌并收回芭比影视开发权。
现在电影女主玛格特·罗比(Margot Robbie)在听到消息后主动争取合作,用“尊重芭比品牌历史但必须承认更多人不喜欢芭比”这点吸引了伊农注意。
因为罗比本人小时候确实不玩芭比娃娃。
3.为什么是她成为芭比?
之前《长津湖》上映的时候,我因为好奇三位女制片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专门写了篇文章(点这里回顾),也提到了其实在好莱坞做制片挺辛苦的:
要负责前期的选题、剧本统筹、团队搭建、成本核算,还得在拍摄中追进度关财务,拍完后的制作分发、宣传营销以及申报参奖……也都是他们的工作范畴。
玛格特·罗比则是公认好莱坞最忙的女明星。
2020年有网站针对好莱坞演员做统计,发现她在5年内参与了19部作品,其中15部是主演,还有一些友情出演、监制和短片项目。
之所以在百忙之中还要坚持做制片人,不仅仅是给自己“造饼”,更多的是还是合作过大量有才华的女性编剧之后,罗比觉得不满足,她希望和更多女导演以及同龄女演员一起合作、希望能推出更多由女性驱动的内容。
毕竟好莱坞是所有怀揣电影梦的人群所向往的天堂,但话语权被男性尤其是美国本地的精英男性牢牢把持,澳洲出身的漂亮姑娘要闯荡其间必然会经受这样那样的不公平。
玛格特·罗比的同乡前辈们,比如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都是从小角色一步步做起,熬过在大片里当花瓶的漫长时光后,才凭借自身实力被大众看到。
△当然现在她们也经常会在影后角逐战中相遇而罗比来自单亲家庭,从小跟妈妈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起生活。
不到十岁就去镇上餐厅帮忙来补贴家用,最拼记录一天要打三份工锻炼出的独立能力,让她敢往制作公司打电话争取表演机会、敢离开已经积累了一定名气和履历的墨尔本勇闯好莱坞。
△罗比在节目中分享自己以前的照片之前大家在说到她的时候都会提到《华尔街之狼》和小李子的对戏,以及罗比是怎么在试戏时直接闪了小李子一巴掌来获得角色的。后来人们叫她“小丑女”,因为《自杀小队》里穿着短打上衣和超级热裤的哈莉 · 奎因实在是又飒又辣,电影节上映后的好几年万圣节都有人在cos这个角色。
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让玛格特·罗比功成名就的作品其实也在不断强调她漂亮、性感这件事,给演员的发挥空间却未必够大。
△《华尔街之狼》这一幕就是很典型的男性视角△《自杀小队》也有很多镜头在刻意展现小丑女的身段所以在《华尔街之狼》的庆功派对后,她趁着酒劲和丈夫汤姆·艾克力(Tom Ackerley)以及长期合作的助理导演乔西·麦克纳马拉(Josey McNamara)、索菲亚·柯尔(Sophia Kerr)做出成立制片公司的决定。
△四个人还一起上过封面因为“小丑女”,她和开发DC宇宙的华纳兄弟影业合作得不错,制片公司Luckychap一开始也是租用了华纳工作来办公。2016年LuckyChap又跟华纳兄弟影业签订了第一优先协议,所以这次《芭比》在谈判阶段华纳就入局了。
罗比拿到芭比时提到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格雷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来执导,当时她甚至不确定格雷塔会不会接受这个提议。
而事实证明,她们都做到了。
4.她创造了这个絮絮叨叨又金句不断的《芭比》故事
我在看最近针对《芭比》的评价时,有很多get不到的人都觉得对话太多太密,“像是在强行说教。”但这正是格雷塔·葛韦格的作品特色。
格雷塔本身修读的是英文和哲学,后来考艺术创作硕士是为了当编剧,但怎么考都考不上,反而阴差阳错地先做了演员。
△还出演过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和另外一个拥有絮絮叨叨神经质特质的男演员杰西·艾森伯格演一对她参与创作的《爱的阶梯》《夜晚与周末》,以及编剧兼主演的《弗兰西丝·哈》都被认为是美国独立电影呢喃核(Mumblecore)运动的代表作品。
呢喃核指的就是那些成本低、情节相对较淡、对话多动作少,秉持自然主义表演和实景拍摄,大多展现年轻人漫无目的的社交、人际关系或者活方式的电影。
△大家非常爱截台词发微博和朋友圈的《爱在》三部曲也算是这一类或者你也可以去看看格雷塔之后执导的《伯德小姐》《小妇人》,都有类似特质。
△《伯德小姐》台词,2017年挺多人分享截图的《伯德小姐》入围奥斯卡那一年,玛格特·罗比也带着自己制片+主演的《我,花样女王》横扫一片,两个人相识就是在颁奖礼上。
罗比说自己当时就对格雷塔很有兴趣,甚至在看了《伯德小姐》和她其它作品之后还想,一直拍独立电影的格雷塔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无聊。
也是在那个时候,罗比就想要和格雷塔一起合作,直到《芭比》才等到了机会。而格雷塔非但没有拒绝,还“加码”要求自男友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一起。
诺亚也是一名导演、编剧、制片都OK的全能选手,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美剧《婚姻故事》就是他的作品。
△《婚姻故事》里这段台词和《芭比》流传最广那段其实有共通之处诺亚和格雷塔不仅是亲密伴侣还是最好的事业伙伴。《弗兰西丝·哈》是诺亚导演、两人一块编剧的,到《芭比》刚好反过来,两人写完剧本后由格雷塔执导。
和罗比不同,格雷塔本身就是芭比爱好者,会从邻居家姐姐们那里收二手娃娃,甚至到13岁了同学开始喝酒谈恋爱了还在玩娃娃。身为女性主义者的妈妈很不赞成这种行为,但芭比确实陪伴格雷塔度过了童年时光、承载了她成长中的欢乐痛苦总之所有秘密。
对芭比观感的矛盾和疫情隔离期间对世界未来走向的困惑被格雷塔和诺亚写进了剧本里。此外她在参观美泰时发现现在所有娃娃都叫芭比,又从中悟出了“所有人都是芭比,芭比是所有人”的“自我广阔概念”。
当然,创作不可能真的自由无拘束,尤其《芭比》还是个投资甚巨的商业项目。
虽然LuckyChap尽可能地和版权方美泰以及华纳兄弟影业斡旋,罗比也“纵容”着格雷塔把剧本写得满身雷点让人连挑剔都无从下脚,但从后续采访来看,至少剧本第一页上某个天才且冒犯度极高的梗被拿掉了。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芭比来到现实世界对站台上的老奶奶说“你真漂亮”那段,也曾华纳兄弟影业高层要求删去,而格蕾塔·葛韦格坚持认为这是电影核心价值所在,“如果删减掉,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了。”
所以在各种坚持下,你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芭比这个背负着争议的IP被开发出了新意:
既站在美泰角度“承认”了他们起初创作芭比或许是有进步之意,但也点明一切不过是资本操控下的骗局,芭比们其实没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以至于她一说到死亡就让所有人惊慌,乐园里的一切也骤然失效)。
当她带着一点点觉醒和大比重困惑来到现实世界时,才终于认识到原来一切并不如自己想的那样。
导演还特意找了当初《丑女贝蒂》的主演亚美莉卡·费雷拉(America Ferrera),来完成电影中最重要也是近期刷屏的那段台词。
那不只是一个妻子、妈妈在男权世界里的观察,也是点醒芭比们觉醒的关键。甚至是引爆观影热潮的重要助推。
而且格蕾塔·葛韦格没有只讲芭比如何觉醒,还用一直作为附属存在的肯作为对照:当肯作为劣势的第二性活在芭比身后时,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单纯为了争夺芭比瞩目而争风吃醋。
发现现实世界男性即主宰之后又暂时搁置了对芭比的“爱”,急吼吼地回到芭比乐园传播所谓父权制那一套,让所有芭比被洗脑、被打压,成为男性世界的依附和点缀。
然后芭比们反攻、夺回自己的领地,还没有彻底明白主导地位意味着什么的肯竟然说“当领导其实挺累的”,又放弃争取退回到弱势位置,甚至连想进入最高法院工作不被批准都可以为次一级的允许而欢呼雀跃。
这是肯又不只是肯了,他和迷失过的芭比一起形成当下女性困境的一体两面。
电影现在还在上映,《芭比》也面临着从小众圈层无意闯入大众视野的必然结果:排片上涨,评分下降。
而我洋洋洒洒甚至有点错过热度期的这一大篇,纯属是自来水的结果,无非是觉得如果能让更多人参与讨论和思考,哪怕得到相反意见也是好的。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