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父亲劝我过年别回家,听完原因我和妻子泪流满面

情感情松 2025-02-09 19:54:36

故事讲述人:军军 文/编辑:渭北青松

01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西宁的寒风似乎也被这节日的氛围催促得更加急切,“呼呼”地刮着,卷着黄土,打在窗户玻璃上沙沙作响。

我和妻子娟子看着满满当当的两大箱行李,有给父亲买的新棉衣,有给亲戚带的年货,还有娟子特意给父亲准备的营养品。

“爸肯定高兴坏了,”娟子一边整理箱子,一边笑着说,“咱们今年提前回去,能多陪他几天。”

我点点头,心里却有些酸涩。自从母亲去年因病去世后,父亲一个人住在老屋里,日子过得冷冷清清。妹妹嫁到了邻村,虽然常回去看他,但父亲总说:“你们忙你们的,我一个人挺好。”

车票早已订好,是 1 月 25号晚上的火车,睡上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能到西安,如果时间赶得巧,估计赶下午两三点就能到家,

想着能赶回去陪父亲过除夕,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团聚,心里满是对回家的期待。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我一看,是父亲打来的。我顺手按下接听键,开了免提。

正想着,手机突然响了。是父亲打来的。

“爸,我们明天就回去了,您别着急……”我接起电话,话还没说完,就被父亲打断了。

“军军啊,今年……你们别回来了。”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语气里带着犹豫。

我愣住了,手里的衣服掉在地上。娟子也停下动作,疑惑地看着我。

“爸,您说什么呢?我们票都买好了,行李也收拾好了,明天一早就出发。咋突然不让我们回去了?”我俩对视一眼,满脸的诧异。

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唉,军军,你听爸说。”这短暂的沉默和那声叹息,让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一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娟子也凑到手机旁,着急地说:“爸,是不是家里出啥事了?您别吓我们呀。”

父亲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没啥事,就是爸寻思着,你妈今年生病住院,然后又不在了,办丧事,不但耽误你几个月时间没上班,还花了那么多钱。你们离家这么远,来回的路费又是好几千。现在挣钱都不容易,往后你们有孩子了,手里没有积蓄可咋办啊!”

听到父亲说出这番话,我的心里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娟子也忍不住抽噎起来,她对着电话说:“爸,您别这么说,钱没了可以再挣,我们就想回来陪您过年,您一个人在家,我们不放心呐。”

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我晓得你们孝顺,娟子是个好儿媳,可你们越是这样,爸越心疼。你妈和我这辈子没本事,拖累你们了!”

听到父亲自责的话,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倾泻而下。

我哭着说:“爸,您这说的啥话呀,您和我妈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供我读书,怎么能说拖累我们呢。我和娟子车票早就订好了,行李也收拾好了,明天就坐车回家!我还要给妈上年坟呢。”

父亲没再说话,电话里传来他压抑的抽泣声。我和娟子对视一眼,眼泪不约而同地掉了下来。

02

挂了挂掉电话,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被寒风吹得摇曳的树枝,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渭北老家,飘回到了那些充满艰辛与温暖的岁月。

我的老家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村子里的人们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

父亲兄弟 4 个,他是老大。在他十四岁那年,爷爷得了一场重病,治了半年之后,离开了人世间。

那个时候,村上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太好,没有了爷爷,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父亲的身上。

虽然父亲学习非常好,但他不得不离开学校,从此挑起了一家的重担。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几间破土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每到下雨天,屋里就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用来接漏下来的雨水。

而三个叔叔,一个刚上初中,还有两个还在读小学,为了不让三个弟弟失学。父亲早早地进了村里的砖厂干起了最重最苦的窑场出砖的活。

我们村砖厂采用的是轮窑技术,这边在烧着砖,那边便开始出已经烧成的砖。砖窑里的温度常年都保持在四五十度以上。

暑气蒸腾,烈日高悬,将这片土地炙烤得滚烫。父亲经常头戴一顶破旧不堪的草帽,光着膀子,搬起一块块烧得滚烫的砖块,那些砖块虽然隔着厚厚的手套仍能感受到它的炽热。

每一次搬动,他都要咬紧牙关,手臂上青筋暴起,如同盘曲的老树根,奋力将砖块码放在手推车上。

每一块砖都沉甸甸的,仿佛压在他的心上,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那是对生活的执着与担当。

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额头滚落,滑过粗糙的脸颊,滴落在脚下干裂的土地上,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装满砖块的手推车犹如一座小山,父亲弓着背,双手紧紧握住车把,肩膀上的肌肉高高隆起。他双脚用力蹬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每一步都在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就这样,父亲在砖厂整整干了十五年,先后将两个叔叔供进了中专和大学,将一个叔叔送到了部队上,最后转了志愿兵,留在了县城。

当他帮三个叔叔找到对象,结了婚之后,他已经是快三十岁的人了,但还是个光棍。

因为过了成家的年龄,再加上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好,父亲到了成家的年纪,可因为家里穷,一直没人愿意嫁给他。

直到31岁那年,隔壁的二婶给父亲介绍了一个邻村的姑娘,那个姑娘因为腿有一些残疾,迟迟未嫁,她见到父亲后,听了我们家的情况,又听了父亲以前的事情,最后嫁给了父亲,成了我的母亲。

母亲虽然腿有一定的残疾,但她却有着一股坚韧的劲儿。她嫁过来后,和父亲一起,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婚后第二年,也就是1995年,我出生了。家里添了新生命,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可生活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为了让我能吃饱穿暖,父亲每天都去砖厂更加拼命地干活。

母亲则在家里操持着家务,照顾我。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却充满了温馨。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晚上坐在母亲的怀里,听她给我讲那些古老的故事。母亲的声音温柔而动听,在那些故事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

为了供我读书,父亲和母亲更加辛苦了。家里养了几只羊,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山上割草喂羊。羊奶舍不得喝,都拿去卖钱,给我交学费。

父亲在砖厂干活,为了多挣点钱,总是抢着干最累最脏的活。

有一次,父亲在出砖时,一不留神,被一块从高处掉下的砖头砸中了脸,鲜血顿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我和母亲赶到镇上卫生院时,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纱布包着的额头仍然向外渗着血,他的脸色苍白,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父亲却强笑着安慰我:“军军,别哭,爸没事,过几天就好了。”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后来,父亲在家仅仅休息了三天,就带着头上的纱布又到砖厂出砖去了。

03

在父母的辛勤付出下,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都激动得哭了。可高兴之余,学费又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父亲四处借钱,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我的学费。

大学期间,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

发传单、送外卖、做家教,只要能挣钱的活,我都干。每次收到我寄回家的钱,父母都会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太累着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后来,妹妹也考上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一名护士。

再后来,我认识了娟子。我们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相识的,她善良、温柔,和我有着很多共同的爱好。

娟子是西宁人,毕业后,她考取了西宁的事业单位,我本想留在离家近的西安工作,但我所学专业不对口,工资也不高。

最后,为了爱情,我权衡再三,又征得父母的同意,还是去了西宁。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我带着娟子回了老家,父母看到娟子,喜欢得不得了。

母亲拉着娟子的手,不停地说:“这姑娘真俊,和我儿子真般配。”看着父母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充满了幸福。

然而,就在我们刚婚礼不久,母亲却突然生病了。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胃癌晚期。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把我们一家人都打入了谷底。我和父亲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治好母亲的病。

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我向单位请了长假,在医院里陪着母亲。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得日益憔悴,我的心像被无数根针扎着一样疼。

娟子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她把自己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安慰我说:“军,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们一家人紧紧地守在一起,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

最终,母亲还是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了我们。那一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母亲的离去而悲伤。我和父亲抱着母亲的遗体,哭得肝肠寸断。

母亲的离去,让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整天沉默寡言,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着母亲的照片发呆。我知道,父亲心里的痛,比任何人都深。

我和妹妹都劝他搬来跟我们一起住,他却摆摆手:“我哪儿也不去,这儿是你妈妈的家。”

04

如今,春节将至,本想着能早点回去陪陪父亲,让他感受到一些家的温暖,可父亲却因为心疼我们,劝我们别回去。想到这些,我的心里一阵刺痛。

火车上,娟子靠在我肩上,轻声问:“爸是不是怕花钱,才不让我们回去?”

我点点头:“爸一辈子节俭,母亲生病那会儿,花了不少钱。他可能觉得,我们回去又要花钱。”

娟子叹了口气:“可他是你爸啊,咱们挣钱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得好点吗?”

我没说话,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当我们终于回到老家的村子时,远远地就看到父亲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不停地张望着。

他的身影显得那么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到我们的那一刻,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泪花。

我快步走到父亲面前,紧紧地抱住他,“爸,我们回来了。”

父亲拍了拍我的背,随即皱起眉头:“不是说不让你们回来吗?这么冷的天,路上多遭罪……”

娟子也走上前,挽着父亲的胳膊,“爸,我们想你了还不能让我们回来一下吗?”父亲笑着点点头,“能,咋能不让你们回来呢,就是怕你们太花钱。”

回到家,火炕已经烧得热乎乎的,被子也是在太阳下才晒过,床单被罩一看就是才换的。

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上摆满了我和娟子爱吃的菜。父亲说:“知道你们今天回来,我一大早就起来准备了。”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05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说着心里话。父亲看着我和娟子,感慨地说:“看到你们俩这么好,我也就放心了。你妈要是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爸,您只要高兴就行,别老给我们担心了,钱的事,你放心,”我握住父亲粗糙的手,“我和娟子现在工作稳定,挣得也不少。您一个人在家,我们怎么能放心?”

父亲低着头,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军军,爸不是怕花钱,是怕……怕拖累你们。你妈走了,我这身子骨也不行了,万一哪天……”

“爸!”我打断他,“您别这么说!您是我爸,养我这么大,我孝敬您是应该的。再说了,我和娟子也说了,等以后有了孩子,还得指望您帮忙带呢。”

父亲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真的?”

“当然是真的!”娟子凑过来,笑着说,“爸,您可得保重身体,以后还得帮我们看孩子呢。”

父亲终于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绽放的菊花。

第二天一早,我和娟子去给母亲上坟。

坟头堆满了黄土,寒风卷着纸钱在空中飞舞。父亲蹲在坟前,低声念叨:“孩她妈,娃和儿媳妇回来了,你放心,我挺好的……”

我站在父亲身后,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娟子紧紧握住我的手,轻声说:“以后咱们常回来,别让爸一个人。”

我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钱可以慢慢挣,但亲情不能等。母亲不在了,我不能再让父亲孤单。

回家的路上,父亲走在前面,背影佝偻,我忽然觉得,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用他一生的辛劳和隐忍,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爸,等过完年,咱们一起去城里住几天吧。”我追上父亲,笑着说。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好,好。”

寒风依旧凛冽,可我心里却暖洋洋的。因为我知道,亲情从来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用时间和陪伴来堆积的。

父亲的节俭和隐忍,正是他对我们最深沉的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更多的陪伴来回报这份爱。

无论走多远,家永远在这里,父亲永远在这里。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艰难,只要我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就一定能走过风雨,迎来阳光。

0 阅读:4
情感情松

情感情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