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并不懂婚姻的“意义”
收到一位男读者的咨询。
他先是抱怨吐槽自己的婚姻,表达自己的无助与痛苦;
又表示自己不想离婚,舍不得这么多年的感情。
总之,整个人很拧巴,很内耗,很焦虑。
他大厂程序员,某新一线城市员工,月入2万大,外加年终奖,一年下来保守30+;
他爱人结婚之前做教育行业,一个月几千块,结婚生孩子后,爱人就全职太太。
他的收入,每个月发了工资只留500生活费,其余全给太太;
他不过问家里怎么花,不过问爱人买什么,他明白爱人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压力和辛苦,所以他希望能在物质上弥补回来。
他说自己很顾家,对自己很抠门,每个季节就几身衣服换着穿,天热就是几十块钱的短袖换着穿,但对家人很大方。
去掉房贷,生活费各种开销,他的预计是每个月最少能攒下来1万块钱;
如果会过的话,攒下来1.5万不是问题。
房子买的早,房贷并不算多。
可大半年前,他忽然被公司优化,虽然给了一笔钱,但架不住“坐吃山空”;
在家休息调整2个月,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公司,但降薪幅度接近三分之一。
收入锐减,他的压力更大了。
这时,他跟妻子聊天才知道:
结婚7年,两个人的家庭存款只有5万块钱。
要知道,他一年赚30+,5年下来怎么也应该攒下来一些吧?
可妻子却说:
“你赚钱不给我花,难道给别人花吗?”
“我在家带孩子,养孩子,儿子各种兴趣班,现在又读幼儿园,什么不花钱?”
可他看着家里次卧堆满了妻子的包,化妆品,零食,几个衣柜里摆满了妻子的衣服。
这时他就很委屈。
妻子沉浸在“岁月静好,丈夫赚钱妻子负责花”的童话故事中;
丈夫沉浸在“我要努力赚钱养家,我省吃俭用给老婆孩子吃好喝好”。
但最后,两个人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
他觉得,妻子花钱应该稍微节省一些,不是不能买,不能花,而是有必要多攒一些钱,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妻子觉得,钱不够花是因为他赚得少,再加上他如今降薪跳槽,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人到中年,以后什么样还不好说,嫌他没本事。
矛盾再也捂不住了。
我一直跟大家说:
夫妻关系的核心,不是爱情,而是合作;
夫妻关系的本质,不是爱情,而是价值互换,是筹码多少。
你以为自己手里筹码多,但你却没有利用好;
你认为自己付出多,但你却忽略了伴侣的付出。
合作,失败;
价值对比不均,就被混淆。
换句话说:
这对夫妻的矛盾,本质上是“认知不同”,对婚姻的意义还不太理解。
-02
所有好的夫妻关系,都遵循“共同合作”
共同合作,是婚姻越来越好的核心话题。
夫妻俩越对抗,感情就越差;
越是打着自己的算盘,活在童话或算计中,就越是过不好。
正常的合作模式是什么?
共同合作,互相体谅。
丈夫赚钱养家,就像上文中的男读者,他为表达对妻子的愧疚和心疼,工资几乎全上交;
不过问妻子如何花钱,不过问妻子如何处理家庭资产。
这是绝对的信任+爱+愧疚感补偿。
作为回报,妻子应该怎么做?
至少也要心疼丈夫赚钱养家不容易,在丈夫失业的空档期给予安慰,陪伴和支持。
但她没有。
所以你这样看,错在谁?
年入30+,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超过了平均线。
如果这个男人不结婚,他会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什么水平的生活?
就算他结婚又离婚,家里请个保姆,又能过什么生活?
站在绝对理性的角度看:
全职太太,并不是“挡箭牌”,也不是“沉浸在童话故事里妻子负责貌美如花,被毒鸡汤洗脑”。
是面对现实,是进入真实的婚姻,是选择合作而非对抗,更不是“作妖”。
婚姻越过越好,最基本的逻辑是什么?
开源节流,共同合作。
不说省吃俭用,是不要没有富贵命,却得了富贵病。
不懂合作,不懂感恩,看不透现实的人,永远也过不好婚姻;
只有共同合作,彼此感恩,互相体谅,齐心协力,婚姻才能越过越好。
说白了,不还是“共同合作”的核心逻辑吗?
看过一个故事:
在某个地方,有个独特的习俗,用来考验谈婚论嫁的情侣,是否适合进入婚姻。
结婚前,他们会被带到一块田地里,田地里放着一辆需要两人一起使劲儿,才能推动的老旧推车。
他们要一起把这辆推车推到指定地点,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他们之间合作默契程度。
这项任务必须两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如果两人毫无默契,推车根本就动不了;
要是其中一个人想独自完成,那花费的时间和力气会加倍。
两人必须相互配合,劲儿往一处使。
在当地,人们认为这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就连小孩子都知道,想要吃到树上的果子,得两个人一起合作;
为什么到了成年人的婚姻里,却不懂合作了呢?
话题:你们的感情,是否具备“共同合作”的思维?作者亦开怀:
关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两性情感,婚姻家庭,社交性格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