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开篇,恰似一本书的首章,其地位之重,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作者心声的初次流露,更是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与风格预览。回望1925年,徐志摩精心编纂诗集《志摩的诗》,在选择开篇之作时,他深思熟虑,最终定格于那首《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轻盈的诗句,如同雪花般洒落心间,让人瞬间沉浸于那份纯净与美好。而诗中的“她”,正是徐志摩魂牵梦绕的陆小曼。
《雪花的快乐》不仅是徐志摩对陆小曼深情的告白,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1924年的春天,徐志摩与陆小曼相遇,那一刻,仿佛命运之轮悄然转动,两颗心在不经意间碰撞出火花。陆小曼的美丽、浪漫与纯真,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徐志摩的心田,让他无法自拔。
在那个飘雪的冬日,徐志摩望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涌动着对陆小曼的无限思念与柔情。于是,他提笔挥毫,将这份深情化作了《雪花的快乐》。诗中,他将自己比作雪花,执着地追寻着心中的挚爱,那份坚定与执着,让人动容。
诗人朱湘曾赞誉《雪花的快乐》为徐志摩最好的一首诗,而学者方铭也认为此诗最能体现徐志摩潇洒、飘逸、自由的个性与风格。那么,《雪花的快乐》究竟好在哪里呢?
从新月派诗歌的“三美”原则来看,这首诗无疑是典范之作。音乐美上,全诗四节,每节五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如同天籁之音,令人陶醉。绘画美上,雪花、翩翩、娟娟、盈盈等词汇,细腻地描绘了雪花的轻盈与柔美,与爱情的美好相得益彰。建筑美上,诗节匀称,句式整齐,每节三四行退后一格的排版,更增添了视觉上的错落有致,让人赏心悦目。
徐志摩,就像那朵执着的雪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追寻着心中的挚爱。他路过冷寞的幽谷、凄清的山麓,却始终不改初衷,坚定地向着心中的方向前进。终于,他找到了那个散发着朱砂梅清香的姑娘,那是他灵魂的归宿,也是他情感的寄托。
然而,尽管《雪花的快乐》如童话般纯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与争议。陆小曼已婚的身份,让他们的爱情备受指责。但徐志摩不顾一切地追求真爱,甚至不惜与好友王赓反目,这份勇气与执着,让人敬佩又让人唏嘘。
他们的婚礼,没有父母的祝福,只有梁启超那句“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的证婚词,以及社会上的一片哗然。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让徐志摩与陆小曼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
近一个世纪过去,这段爱情依然被后人议论纷纷。有的家长担心这样的故事会误导孩子,让他们对爱情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我看来,爱情本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它值得我们勇敢地去追求、去珍惜。
生而为人,谁不想拥有一场热烈而真挚的爱情呢?但现实往往充满了无奈与妥协。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按部就班地生活,找一个合适的人共度余生。但我们也应该理解并支持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因为那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诗友们,岁月悠悠,如果你是徐志摩,面对爱情与现实的抉择,你会如何取舍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心中的那份纯真与执着,因为那正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