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FTP机制的“内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关注

董希水 2024-12-23 21:54:48

蒋旭峰(资深金融从业者)

近日,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的“内卷”现象严重,导致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而存款利率调整困难,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和空间。为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央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是需要金融机构切实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二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三是引导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避免净息差掣肘。其中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备受瞩目。

FTP机制:银行内部的“价格指挥棒”

FTP,即资金转移定价,是银行内部的一种定价机制,用于核算资金成本和收益。在银行经营中,全行的资金集散中心(司库)与经营单位会按照一定规则有偿转移资金,从而达到核算资金成本和收益的目的。举例来说,总行设立一个统管全行资金池的部门,一般称司库或资金运营中心,全行所有资产与负债均由司库统收统支,按一定内部价格从各条线“收购”它们获取的负债资金,然后再按一定内部价格将资金“批发”给它们去投放资产。分支机构不得自收自支,它们获取了负债,便将资金按该负债的FTP 价格“卖给”司库,需要投放资产时,再以该资产的 FTP 价格从司库“买入”资金。在商业理性的前提下,分支机构不应低于司库制定的贷款FTP价格去放贷,也不应高于存款FTP价格去吸收存款。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用于精准核算每笔业务的盈利,还能让总行以调节 FTP 价格的方式引导分支行的行为,让它们多承做经济价值更高的业务。FTP 还将所有风险管理职能收回至总行,分支机构只需要完成相应业务量。并且,对于分支机构来说,存款、贷款各有各的 FTP考核,每笔资产由向总行 FTP 要资金来支撑,每笔负债也通过 FTP 上交总行,因此分支机构自己不需要匹配资产和负债。

FTP机制的重要性及市场挑战

FTP机制非常重要。首先,FTP机制可以精确计算每笔业务的盈利情况。其次,总行可以通过调整FTP价格来引导分支行的业务方向,促使它们更多地从事经济价值更高的业务。再者,FTP机制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集中到总行管理,使分支机构能够专注于客户对接和信用风险管控。

FTP机制的本意是剥离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到总行统一管理,利率对冲等操作在总行而不在经营机构。商业银行通过 FTP 机制集中管理资金定价,内外部利差已经锁定不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利率风险交给更专业的司库来承担,分支机构可以把重心放在客户对接和信用风险管控上。而在资金头寸上,因为每一笔资金来源都由总行收购,每一笔用途也都由总行计价转移,总行可以对全部的资金头寸做到更好把握来平衡。

然而,尽管FTP机制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目前,FTP定价主要由资产负债部决定,而金融市场部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这种“两部门决策框架”下的政策利率传导效果不佳,因为市场化程度较强的金融市场部很难影响FTP的制定。

此外,FTP定价还需要兼顾各项业务的平稳性和市场定价状态,不能总是频繁调整,以免影响经营稳定。同时,FTP定价还要符合监管MPA考核要求,如对一些政策性贷款的定价。

FTP定价与货币政策传导

FTP定价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而是一系列不同期限价格的组合,形成所谓的“收益率曲线”。央行可以通过影响FTP定价来实现货币政策的传导。

具体来说,当央行通过相应操作影响商业银行借贷流动性的成本时,会引起债券市场利率的变动。这种变动会进一步传导至贷款市场,实现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的传导。在流动性成本下降后,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可以相应地降低其贷款利率,而债券市场以及贷款市场存在的替代效应也可以有效地平衡利率差异,进而实现市场利率的有效传导。通过FTP定价的市场化调整,央行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进而实现市场利率的有效传导。

央行提出健全FTP机制,旨在增加市场边际价格对成本的影响,使FTP定价的更新频率和重定价频率更好地跟上市场节奏。由于现阶段无风险利率(政策和国债利率)降低的速度远远快于存量负债和资产的定价频率,因此FTP机制中存量业务和新增业务的定价基础和计价成本应该迅速作出区分。这一过程虽然漫长且受限于不同银行的管理水平,但对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FTP机制作为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集中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随着FTP定价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将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附:央行FTP调整内容

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为了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并应对商业银行“内卷”现象,需要对FTP机制进行一系列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央行FTP调整的主要内容:

提升FTP市场化程度:

动态调整FTP价格:央行建议增加FTP价格的更新频率,使其能够更快速地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特别是无风险利率(如政策利率和国债利率)的变动。引入市场边际价格:FTP定价应更多地参考市场边际价格,确保FTP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完善FTP定价机制:

细化期限结构:FTP定价应涵盖不同期限的资金转移价格,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期限的资金成本和收益。区分存量和新增业务:FTP机制应明确区分存量业务和新增业务的定价基础和计价成本,确保定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加强FTP机制的透明度和沟通:

提高透明度:央行建议银行内部提高FTP定价的透明度,确保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能够清晰理解FTP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整依据。加强沟通:央行强调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确保FTP定价能够综合考虑资产负债部、金融市场部等部门的意见和市场情况。

优化FTP考核机制:

平衡考核指标:FTP考核应综合考虑业务量、盈利性、风险管理等多个指标,避免单一指标导致的业务偏差。激励与约束并重:FTP考核机制应既能激励分支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又能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防止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风险。

强化FTP机制的风险管理功能:

集中管理风险:FTP机制应继续发挥集中管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作用,确保总行能够全面掌握和控制全行的资金头寸和风险状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央行建议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团队建设,提升分支机构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确保FTP机制的有效实施。

支持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畅通传导渠道:通过优化FTP机制,确保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顺畅传导至银行内部和金融市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增强政策效果:FTP机制的调整应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确保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至贷款市场和债券市场,实现市场利率的均衡。(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0 阅读:0
董希水

董希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