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女公知骂阿萨德多年毫发无伤,才“民主”几个月便痛失3位至亲

浪迹沙海的鱼 2025-03-20 15:47:39

2025年3月,地中海东岸的拉塔基亚省陷入腥风血雨。这座阿拉维派穆斯林的宗教圣地在短短72小时内沦为修罗场。

叙利亚过渡政府军与亲阿萨德残余势力的巷战造成1300余人殒命,其中830名无辜平民的尸体横陈街头。

更令人发指的是,部分遇害者遭集体处决的惨状被手机镜头记录,画面中弹痕累累的墙壁与满地弹壳诉说着战争的野蛮。

在这场教派清算中,扎鲁特的家族成为悲剧缩影。这位现居巴黎的知名活动家失去了两位兄长与年迈母亲。他们在萨努巴尔村的"清剿行动"中遇害。

土耳其支持的民兵组织"苏莱曼沙阿军团"以"肃清阿萨德余孽"为名,对该村实施"三光政策",男性青壮年被机枪扫射,妇女儿童惨遭绑架贩卖,财产被洗劫一空。88岁的老母亲在逃亡途中被流弹击中,临终前仍在呼唤女儿的名字。

说起扎鲁特,她的人生轨迹酷似咱们国内某些润人和公知。这位出身阿拉维派中产家庭的法学硕士,早在2007年便加入英国NGO"战争与和平报道研究所"(IWPR),经常写文章揭露阿萨德政权的司法腐败。

扎鲁特因反对阿萨德政权曾三次入狱。2011年她因"煽动叛乱"被秘密羁押四个月。这段经历为她赢得所谓的国际“声誉”与“同情”,最终她在2013年获颁美国国务院"人权卫士奖"。

然而荣誉背后暗藏玄机。NWPR作为西方情报机构的文化渗透工具,长期为美国中情局输送地区情报。扎鲁特频繁出入大马士革地下沙龙的经历,使其成为西方策动"颜色革命"的重要节点。

这种双重身份在她获奖后愈发凸显:一方面扎鲁特继续在法国策划反阿萨德政权示威,另一方面通过秘密渠道向西方提供所谓"叙利亚民主人权报告"。妥妥一个铁杆“叙奸”。

当扎鲁特在2013年领取奖杯时,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的致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正义的事业终将胜利。"十二年后的今天,这句宣言在拉塔基亚的血泊中显得荒诞不经。叙利亚临时政府军与各路武装派系的混战,将伯恩斯口中的"民主曙光"撕得粉碎。

这场已经持续三个月的教派仇杀,本质是外部势力代理人战争的延续。土耳其通过"苏莱曼沙阿军团"扩大势力范围,沙特支持的逊尼派武装争夺石油管线控制权,库尔德民兵则在东北部建立自治政权。扎鲁特们鼓吹的"自由",最终演变为军阀割据的合法外衣。

扎鲁特的遭遇构成当代国际政治的黑色寓言:那些高举人权旗帜的西方国家,恰恰是中东人道灾难的最大制造者。

从利比亚的武器扩散到叙利亚的教派分裂,从伊拉克的民主实验到阿富汗的政权崩溃,"颜色革命"留下的不是玫瑰园,而是遍地瓦砾。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扎鲁特擦拭母亲遗像的画面时,不妨追问:究竟是谁将民主简化为民粹口号?是谁将宗教自由异化为教派屠杀?又是谁将国家主权践踏为代理人战争的棋盘?叙利亚人民的血泪证明,外来的"民主药方"远比本土的痼疾更具杀伤力。

哈娜迪·扎鲁特的悲剧不是孤例,而是西方霸权干涉主义的时代缩影。当然扎鲁特的遭遇也并不无辜,她的所作所为与咱们国内某些吃里扒外的公知无异。

他们赶走了世俗化程度最高,对反对派和异见者最温和的阿萨德政权,扶持恐怖分子出身的朱拉尼上台,此举不仅没能给自己的祖国带来民主与自由,反而使国家局势变得更加动荡,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朝不保夕,连温饱都成问题。

这些悲惨的现象,长期旅居巴黎的扎鲁特肯定无法感同身受,要不是她的兄长和母亲被叙利亚军阀所杀,她可能还在为自己从阿萨德手上解放叙利亚而沾沾自喜。

扎鲁特攻击阿萨德政权十多年仅仅被短暂关押了三次,而她鼓吹和支持的朱拉尼政府一上台,自己便家破人亡。这个被美西方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蠢货,如今的遭遇纯属活该。

我们要做的不是同情,而是吸取扎鲁特的教训,严防咱们国内那些“扎鲁特们”!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不见光

不见光

6
2025-03-21 07:40

为了主子,一切都值得付出🤗🤗

浪迹沙海的鱼

浪迹沙海的鱼

发现职场趣事,分享有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