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探望徐向前,徐向前:听说你把杨得志和罗瑞卿都弄到沟里了?

让人更广泛的 2024-12-02 14:03:55

1962年的一天,一场不期而至的拜访打破了徐向前的清静,推门而出,看到的是他熟悉的耿飚。

耿飚是来访旧友的,寒暄中,徐向前忽然笑问:“听说你把杨得志和罗瑞卿都弄到沟里了?”耿飚究竟如何将这两位重要将领“弄到沟里”?

少年志气,为家担重

1909年湘赣交界的一座小村庄里,一个男孩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他的名字叫耿飚。

耿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父母每日在田间劳作,身体因为长期的重担早已佝偻,但他们还是尽全力供这个唯一的儿子去学堂,希望他能跳出农门。

年幼的耿飚每次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他想分担家庭的重负,却因年纪太小而无能为力。

13岁那年,耿飚偷偷下了一个决定。

他听村里人说,村口的铅锌矿场正招工,虽然工作辛苦,但工资颇丰。

为了不让父母反对,他趁父母忙碌时溜出了家门,和几个伙伴一起去了矿场。

矿场的现实比他想象中更加残酷,机器的轰鸣声终日不息,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矿尘。

工头们只在乎产量,从不关心工人的死活,年轻的耿飚和其他工人一样,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却只得到一点点粗糙的食物充饥。

一次耿飚因身体疲惫慢了一拍,工头冷冷地盯住他,大声呵斥:

“干活慢了,你还想不想干了?”

在矿场工作的日子里,耿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

一个深夜,雷雨交加,矿场的工棚里挤满了瑟瑟发抖的工人,耿飚与一个同伴偷偷计划了一场逃离。

他们趁着工头不备,冒着瓢泼大雨悄悄翻出工棚,沿着泥泞的山路一路狂奔,直到再也看不到矿场的灯光。

几天后,饥肠辘辘的耿飚在一个集市上听到一个激昂的声音。

他循声而去,看到一位戴着毡帽的男子站在台上慷慨陈词:

“同胞们!我们要反抗压迫,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世界!”

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耿飚的心,他挤到人群前,用少年的嗓音喊道:

“我能跟你们一起去吗?我有力气,可以帮忙搬东西,也可以吃得少!”

男子闻言一愣,随即笑了:“小兄弟,好志气!”

就这样,他跟随那名男子加入了一支革命队伍,并被送到一个简陋的学堂里学习。

他拿起书本的那一刻,似乎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未来。

在学堂里,他学会了写字、算数,还接触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念。

他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团结和斗争,才能改变像他家这样的穷苦人家的命运。

命运转折,肩负大任

1936年的陕北保安城外,耿飚光透着几分凝重。

昨日,他被通知要前去与毛主席面谈,此时脑海中翻涌着各种猜测:这次会谈,会带来什么样的任务?

毛主席站在河畔,披着棉大衣,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干练的将领。

“中央决定派你去红四方面军工作。”

耿飚听后,内心顿时掀起了波澜,他心底清楚,红四方面军的处境复杂。

于是,他说道:“主席,我是个参谋,或许派政委更合适。”

毛主席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个人呐,心思缜密,事情在人,参谋长也能做好政委的事!”

耿飚深吸一口气,点头答应了任务。

离开时,主席送他两句话:“先跟着走,再赶上去。”

到达红四方面军后,耿飚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四方面军的指挥体系因为内部分歧显得混乱,士气也有些低迷。

而耿飚的任务,正是帮助整顿部队,推进正确的路线。他每天都在军营中奔波,召集干部会议,与士兵们交流,甚至亲自参与战斗。

只有以实际行动赢得战士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地跟随新的指挥方向。

一次例行巡查中,耿飚发现一支小分队因为补给短缺,士兵们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

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棉衣,交给最年轻的士兵,还指挥后勤人员紧急调拨物资。

随着时间的推移,耿飚的努力逐渐见效,红四方面军部队的凝聚力显著提升。

他也从一名单纯的军事参谋,成长为兼具政治与军事智慧的全面型指挥官。

抗战爆发后,耿飚被任命为129师385旅的参谋长,129师下辖两支劲旅,其中一部分负责开赴抗日前线,而另一部分则留守陕甘宁保卫后方。

这次分工无疑让耿飚感到些许失落——他希望自己能奔赴前线,与敌人短兵相接。

留守的日子里,耿飚并没有消极懈怠,他全力整顿部队,优化防御部署,并时常与前线的战友保持联系,提供战术建议,后方的稳固是前线胜利的保障。

缘分天定,战友情深

1937年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一名骑兵正在荒凉的山间小道上疾行,他的棉袄敞开着,脸上写满了焦急。

他的目光扫过沿途的每一处角落,仿佛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人或东西。

这人正是耿飚,他接到指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可能在这片区域,情况十分危险。

徐向前原本负责西路军的指挥,但因部队遭受重创,他带着残部艰难突围,消息一度中断。为了找到这位重要的将领,耿飚率队连夜追踪。

中午时分,耿飚终于在一个村庄附近发现了一个异常的身影:一个人穿着长袍,步履蹒跚地沿着土路行走,像是个商贩,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耿飚的战斗直觉告诉他,这人或许就是徐向前。

他快马加鞭靠近,直到相距十几米时大喊一声:“徐总指挥!是我,耿飚!”

前方的身影顿时僵住了,缓缓转过身来,眼神疲惫而警惕。

徐向前盯着面前骑在马上的人,半晌才试探地喊出一声:“耿飚?”

耿飚一个翻身下马,稳稳扶住徐向前:“总指挥,是我,安全了。”

徐向前艰难地开口:“你怎么会找到这里?”耿飚笑了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首长派我来接您,咱们快走,这里不安全。”

他拉着徐向前上马,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向安全地带转移。

路上,耿飚看着徐向前那略显瘦削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徐向前一向是红军将领中的中流砥柱,他的身体和精神竟然被这段时间的突围消耗到如此地步。

到了安全地带,耿飚第一时间向中央汇报了徐向前的情况。

刘伯承得知后,激动地在电话中连连叮嘱:“一定要保护好徐总指挥,派最精干的队伍护送他到延安。”

耿飚当即调集了一支小队,全程护送徐向前,几天后,徐向前终于平安抵达延安,也让他与耿飚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多年后,两人在战场上再度相逢,平津战役中,耿飚率领的部队屡建奇功,为徐向前的总体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风趣幽默,传奇故事

62年,耿飙前来探望,徐向前突然笑着开口问:

“听说你把杨得志和罗瑞卿都弄到沟里了?”

耿飚愣了一下,随即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

“徐总指挥,这话您可别乱传,杨司令和罗政委那可是自愿跟我体验‘飞车’的!”

原来,耿飚素来喜欢驾驶,早年红军长征期间,他便学会了开汽车。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他不但技术日益娴熟,还喜欢亲自开车带着战友们出行。

一天,耿飚正在研究地图,杨得志司令员和罗瑞卿政委进来说要视察前线。

他们的司机因故未到,杨司令笑着对耿飚说:“要不你这个‘飙车高手’来试试?”耿飚立刻答应了,拿起钥匙跳上了车。

刚开始,车速平稳,耿飚一边专心驾驶,一边和两位首长聊着战局。

不料途中突遇一处急转弯,泥土松软,轮胎一下子滑进了路旁的浅沟。

车身剧烈晃动,差点翻倒,幸亏耿飚反应迅速,猛打方向盘稳住了车。

等车停稳后,杨得志和罗瑞卿对视一眼,彼此都露出了苦笑。

罗政委打趣道:“耿参谋长,你这车技不错啊!真把我们带到沟里了。”

耿飚也有些尴尬,连忙跳下车检查车辆,他确认没有大碍后,拍拍车门说:“首长们放心,咱们的车不是进沟,是靠近战壕,这叫接近实战环境!”

一番话逗得两人哈哈大笑,此后,这段经历在部队里传开了,成为战友们茶余饭后的趣事。

每当有人提起“飙车”的故事,耿飚总是一脸无辜地摆手:“那可不是我的错,是路的问题!”而战友们早已对他的“解释”习以为常。

尽管偶有失误,耿飚对驾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后来在太原战役中,部队缴获了几辆坦克。耿飚见状眼睛一亮,当即拍板组建一个坦克营。

他亲自挑选士兵,组织训练,还特意向战友们炫耀道:“以后我可不飙车了,改开坦克,要开就开最稳的!”

这段坦克营的经历后来成了耿飚军旅生涯的一个小高峰。

他带领这个营参与了太原战役的攻坚战,靠着缴获的大炮和坦克摧毁了敌人的防御工事。

晚年的耿飚腿脚不便,却依然不改对驾驶的热爱。

他特意购置了一辆电动轮椅,经常在家中穿梭,还幽默地自称“老年飙车族”。

为了方便行驶,他甚至把家中的门槛全部锯掉。

耿飚的“飙车”故事也表现出他敢于尝试,乐观豁达,不拘一格。

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给战友们带来了欢笑。

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插曲,正是历史长河中最温暖的涟漪,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0 阅读:0

让人更广泛的

简介:让人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