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湿地迎来申遗成功后第一个候鸟迁徙季
生态蝶变鸟翩跹

10月20日清晨,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群鸟翱翔,景色迷人。

10月20日,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冯国强用望远镜观察候鸟活动。

10月19日,成群的白骨顶鸡在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振翅起飞。

11月9日,国网沧州市渤海新区供电公司员工检查加固可供鸟儿筑巢的支架。

10月22日,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李末正在救治一只受伤的凤头蜂鹰。

10月20日,反嘴鹬在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觅食。

11月8日,小天鹅在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畅游。

10月20日,两只大白鹭在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嬉戏。
又是候鸟迁徙季,天蓝水清迎客来。
11月8日,登上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的观鸟亭,眼前仿佛铺展开一幅群鸟翔集的美丽画卷。最新数据显示,作为河北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的鸟类从2021年的268种,增长到现在的27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从8种增加到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从40种增加到52种。
“这是我们今年7月申遗成功后迎来的第一个候鸟迁徙季。”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立军说,南大港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育地。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大批候鸟来此歇脚,补充食物积蓄能量后,再继续飞向远方。每隔5至10天,这里就会更新一批“住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多年保护和修复的结果。近年来,保护区先后开展了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2020年至2022年,保护区实施了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生态化改造,成功恢复了108.8公顷湿地生态。此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国9个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至2024年,持续开展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养还湿200公顷,疏通河道15.5公里,3000公顷湿地焕然一新。
为了守护好世界级候鸟驿站,保护区搭建了具有影像识别和AI声纹收集功能的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在不打扰鸟儿的前提下,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测。监测平台可自动生成物种监测热力图和声音监测数量及物种统计表,还可以对湿地气象和水文进行实时监测,帮助工作人员为鸟儿提供周到服务。经过积极努力,2019年至2023年,保护区的候鸟数量4年间增长了4倍。
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李东宇 摄影报道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