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问刘伯温:皇帝登基前,会先杀哪个人?刘伯温只说了3个字

楚兰七问 2023-08-23 16:19:17

在繁星点点的明代时空中,一个卓越的人物刘伯温矗立着。他不仅精晓宇宙之秘,对于历史的纵横交错,亦早已洞若观火。他就像那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指引着朱元璋走向辉煌。

有一天,李善长满怀好奇地询问刘伯温:“若朱元璋真的称帝,他首先会剔除谁?”刘伯温神情从容,仿佛已经预见了一切,只回答了三字,“小明王”。

小明王的存在,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挡在朱元璋征服天下的路上。与此同时,有两位将军也时常令朱元璋苦思晚夜。

一位是张士诚。他出身于盐贩之家,因不满元朝的重税,而自建王国。他的兵马雄厚,与朱元璋数次交战,却最终因元军围困,命丧囚笼。

而陈友谅则更为棘手。他机智过人,谋略高超,而且手下亦有诸多高手,每每与朱元璋交锋,往往都是难解难分。在鄱阳湖的激战中,陈友谅和朱元璋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最终,朱元璋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战术,终于战胜了这位一直以来的劲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刘伯温仿佛总是能预知一切,他眼中的朱元璋是那么坚定、决绝。每当朱元璋遭遇困境,刘伯温总能给出最合适的策略,两人之间的默契仿佛已经超越了言语。

在那混乱的元朝晚期,当朱元璋奋斗南北,逐渐铺开自己的江山时,意外的停顿了。此举引起了四方的纷纷议论,纷纷猜测其背后的意图。

事实上,朱元璋的胸中确有一人,一个有着不凡背景,早已扎根人心的青年王——小明王韩林儿。他不仅是红巾军之首韩山童的骄傲儿子,更承继了父亲引导民众起义,挑战元朝统治的伟大使命。

元朝深陷苛政,滥收重税,屡次强取豪夺,让民生凋敝。这场黯淡的背景下,平民出生的韩山童与赤子之心的刘福通携手为民请命,他们成功地点燃了反抗的火种。韩山童巧妙地宣称自己是宋朝的后人,以此唤起人们心中的对于那逝去的美好时代的怀念,这无疑加强了民众的信仰与团结。

在韩山童仙逝后,韩林儿成为了自然的继任者,这位年轻的王继续肩负起领导反抗的大任,以“龙凤政权”为名,意图重塑国家的辉煌。

与此同时,朱元璋作为其中的一股力量,也无法忽视小明王的存在,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对手,更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对决。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中,各方力量纷纷崭露头角,令这段时期成为了中华历史上的一个传奇篇章。

在朱元璋的心中,有一个火热的梦想——统一天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而这个梦想,在面对龙凤政权时,显得愈发迫在眉睫。

看着手下的将士,朱元璋心中充满了自豪。他记得,他们一起走过的每一场战斗,背后都是血与泪的交织。他希望为他们换来一个更为稳定的天下。但每当他想起小明王,内心总有一丝不甘。

小明王,身上背负着龙凤政权的期望,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但他的存在始终是朱元璋心头的一个结。他渴望推翻他,但直觉告诉他,这并非是时候。

幸好,身边有刘伯温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为他策划未来的路线图。刘伯温眼中透露的冷静和睿智,总是能够在朱元璋最迷茫的时候,为他指明方向。

刘伯温分析说,小明王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风采。他已经被权臣围绕,成为了他们的傀儡。现在的他,不过是一个空壳,杀了他,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骚乱。更何况,韩林儿的存在也意味着龙凤政权的支持,那背后无疑是整个南方的权贵。

最为重要的是,做为一名君王,如何能够做到“弑主”这种逆天之事。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叛,一旦行事,不仅会遭到四方的非议,更可能会成为敌人攻击的口实。

考虑到这些,朱元璋决定暂时收起自己的锐气,等待更好的时机。在这个期间,他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为未来的统一之战做准备。

在那风起云涌的时代,朱元璋已稳坐江南之地,人气正旺,但权力之路上依然有障碍,那就是小明王。朱元璋明白,历史的镜子里充满了血泪和不公,他希望能用正大光明的手段登上帝位,不想为自己的未来留下污点。

刘伯温,这位著名的军事策士与顾问,成为了朱元璋决策中的关键人物。他建议朱元璋,大可不必急于一时,小明王固然是心头之患,但真正的长治久安,还需打下坚实的基础。敌人,终究是可以等待的。

光阴荏苒,转眼至1366年,历史在这一年给了朱元璋一个意外的惊喜。为了表示诚意,他特地为小明王建造了一座新王城。而当小明王带队赴应天府的路上,一场意外将他送入了永恒。

沉船事件震撼了整个南方,消息如飓风般传遍,有人哭泣,有人默然,更有人在背后猜疑。民间议论纷纷,疑云密布。虽然许多人猜测这是朱元璋的布局,但没有证据,一切都成了空谈。

不久之后,南京这块古老的土地,见证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朱元璋正式称帝,将国号定为“明”,自此,一代帝王的辉煌,开始铺展在历史的长河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 阅读:3508
评论列表

楚兰七问

简介:闲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