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自己深知的一个真实情况而去督问下属,这样其它各种真假虚实就都知道了。
韩昭侯握住自己的指甲,假装掉了一个指甲,叫左右人赶紧出去找。于是有的侍臣就偷着割掉自己的指甲,献给韩昭侯,说给找到了。韩昭侯以此来察知下面人谁是诚信的谁不诚实。
这是信息不对称博弈中的混成策略。在博弈中,如果你有两种策略,各自都有一定的胜率,那么把这两种策略随机地混合使用,则胜率有可能提高。比如说,在扑点球时,实际上等对方起脚再决定扑的方向是来不及的,于是守门员向左扑球是一种策略,向右扑球是一种策略,二者按50对50或者60对40的比率随机选用,就是混合策略。
在韩昭侯的案例,用这种诈的方式,不仅仅是检验出这个下属A是忠还是奸,还可以从此制约A未来必须配合。韩昭侯的一种策略是说真话,一种策略是假装丢指甲的诈。这种使诈的情况,事后也是可以被A知道的。如果用真和使诈分别按70:30的概率使用,那么下次韩昭侯再对下属A提什么要求,下属A会明白他有30%概率是在诈我。但这也足以使下属A不敢为非和欺骗,因为那至少有30%被识破的概率。
我们再举一个赵高使用混合策略的例子,
赵高诬陷李斯谋反,于是提审李斯,反复对李斯用刑。由于熬不住拷打,在最后一次,李斯就只好自诬承认和长子李由串通谋反了。
但是,像李斯这样级别得高官,秦二世会最后派人复审的。李斯也知道这一点,他把命运寄托在秦二世亲自派人复审的时候翻案。
赵高也明白这一点,赵高就派自己的门客分成前后十几组,伪装成秦二世派来的御史、礼官、侍中一班人,来提审李斯。
“你是李斯吗?谋反事实俱在,你服法吗?”
“不服法,”李斯说,“都是曲打成招的,你看我这身上还有好肉吗?”
于是,假御史走后,赵高作为主审法官,就把李斯再榜掠一通,然后告诉李斯:刚才那些御史,是我们假扮来试探你的,看来你还不服,我打死你这老狐狸。
如是者十几回。最终,秦二世派的真御史来了,李斯以为这又是赵高派人假扮的,为了不等会再挨打,就口称服法,不再喊冤了。
真御史把情况报到给二世,秦二世欢喜地说:“多亏了赵高,原来李斯真要谋反啊。”于是处斩李斯。
赵高这里就是混合策略,他的十几拨假御史和真御史交相派出,就类似于韩昭侯的假找指甲和真的有事交相运用,随机使用。到了最后一次,博弈一方知道对方这次有一定比率是诈(视赵高、韩昭侯用诈的概率),但自己也只能当做真处理。就像女生某次说“不”,你知道她说“不”有40%是假的,但也只能继续追她。这就是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的随机性未必是50对50,可以是70对30等组合。
博弈的一个参与使用混合策略时,博弈的另一方也要用混合策略来应对。比如说,李斯发现派来的御史,有60%是真的,40%是假的,即赵高派来的。那么当下一次御史来的时候,他的混合策略是60%选择喊冤。即,如果后面又派来了五次,他选择60%的喊冤,即三次喊冤,两次不喊冤,至于具体是哪三次喊,则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每当一个新御史来了,他选择60%的含冤随机性。作为韩昭侯的下属,在又接到新任务时,真心去做和伪装去做,也可以选择这种最优比率的随机性处理,即混合策略。但不管怎么样,韩昭侯使得下属不敢次次伪装了。
这个时候,上下级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均衡,即纳什均衡。混合策略不能实现全赢,但它可以让对手觉得他们的任何策略对你的下一步都没有影响。它的要点是,运用偶然性和随机性,防止别人利用你的有规则行为占你的便宜。
文/潇水:知名历史小说作家,历史战争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