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近日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的发言,彻底撕碎了基辅当局的战略遮羞布。这位曾被解职的前军方高层直言:“即便征召女性入伍也无法进攻莫斯科”,将泽连斯基政府的军事冒进与政治短视暴露于国际聚光灯下。
扎卢日内重提其2022年制定的“弹性防御”战略——依托北约情报与精密武器,以静制动消耗俄军战力。该策略曾使乌军在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等地重创俄军,日均杀伤俄军400人以上。然而泽连斯基强推大反攻,撤换扎卢日内,改任主张进攻的席尔斯基。
后果立竿见影:乌军在扎波罗热方向发起“人海冲锋”,日均阵亡突破800人,精锐装甲旅装备损耗率达73%。俄国防部数据显示,乌军反攻期间损失超12.7万人,相当于战前陆军总兵力的45%。扎卢日内痛批:“这不是战争,是自杀式消耗。”
尽管泽连斯基宣称“西方支持坚如磐石”,现实却残酷得多。美国国会搁置的600亿美元军援中,90%为贷款性质,且需以乌克兰锂矿开采权抵押。更致命的是,乌军90%的“海马斯”火箭弹、70%的星链情报系统依赖美方实时授权,五角大楼3月已秘密将数据共享权限从战区级收缩至华盛顿直控。
欧洲的“团结”同样脆弱。法国承诺的20亿欧元军援实际到账不足8亿,意大利更冻结了对乌炮弹生产线投资。德国基尔研究所报告指出,欧盟对乌援助实际交付率仅为承诺的58%,缺口达127亿欧元。
扎卢日内揭露的深层危机在于领导层自保逻辑。泽连斯基团队秘密通过《战时特别权力法》,将其任期无限期延长至“冲突结束”。此举引发季莫申科等反对派强烈反弹,其派系成员被曝早在2023年秋便与特朗普团队接触,寻求“后泽连斯基时代”出路。
经济崩溃加剧权力危机。乌克兰财政部文件显示,军费支出占GDP比重飙升至64%,国债规模突破GDP的148%。世界银行评估认为,若西方断供,乌政府财政将在9周内崩盘。
扎卢日内呼吁转向“中东欧安全联盟”,试图拉拢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构建防御体系。但这恰暴露乌克兰的战略尴尬——波兰3月宣布将在乌波边境新建200公里隔离墙,防范潜在难民潮;立陶宛则加速推进与白俄罗斯的边境武装化,显见各国自保心态。
历史学者对比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指出,乌克兰始终未能在大国博弈中找准定位。当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论坛高呼“我们需要炮弹而不是签证”时,普京的坦克已悄然抵近哈尔科夫工业区。
这场撕裂乌克兰的危机,本质是政治幻想与地缘现实的残酷碰撞。当扎卢日内在伦敦发出警示时,第聂伯河两岸的士兵仍在为领导层的误判付出鲜血代价——或许正如基辅街头涂鸦所写:“我们不是在为胜利而战,而是在为统治者的幻觉殉葬。
云中漫步
把人家的话断章取义,底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