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能不能别再消费她了?

小片儿说大片 2024-07-19 13:12:42

要说哪家的综艺最会制造话题,芒果台稳坐榜一。

它能把旅行节目,拍成圈内艺人互撕实录。

也能把婚姻观察节目,拍成夫妻修罗场。

连《我家那闺女》这种代际观察节目,最后都能拍成大型催婚现场。

一想起节目组刻意消费单身女性的操作,我还是忍不住想口吐芬芳。

不敢相信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节目,竟然还能拍第三季。

如今五年过去,月老庙前门可罗雀,财神像前香火鼎盛。

催婚已经成了年轻人最反感的话题。

节目组也没那么头铁,不敢再逆天行事。

不过,大家也知道芒果一贯的尿性。

可以没创意,可以没深度,但不能没话题。

《我家那闺女》本季首个主推话题,是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原生家庭”。

邀请到的四位嘉宾,都自带原生家庭相关的话题属性。

有父母离异,从小独立,和家人不怎么联系的于文文;

父亲早逝,和母亲有观念冲突的柳岩;

单亲家庭长大,拼命工作维持安全感的朱旺旺(李佳琦助播);

以及成长于高知家庭,父母情绪稳定,从小被爱包围的卢昱晓。

好好好,四组家庭三个单亲。

卢昱晓一家三口纯纯是来当对照组的。

节目组明显是想通过对比来放大情绪。

这真不是我故意曲解节目组的用意。

他们想搞事的心思,从开场第一趴就显露无疑。

柳、朱、卢三位妈妈轮番登场,只有于文文的妈妈始终没露面。

芒果后期马上发力,飞出各种花字多番强调。

把入场环节剪成了悬疑片《消失的妈妈》。

总共三分钟的内容,强调于文文妈妈的花字上了四次。

最后发现是于文文代替妈妈来了观察室。

这种情况并不稀奇,上一季王鸥也是这么干的。

甚至还有宋茜找经纪人来代替家长的情况。

到了于文文这儿,节目组却大费周章吊观众胃口。

因为她妈妈本来答应来,却临时改变主意放鸽子了。

于文文解释说,妈妈很忙,并且是个很随性的人。

明显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让观众对妈妈产生不好的观感。

在之后的短片及采访中,于文文也解释说“各自生活”是她和妈妈都习惯的相处方式。

而在短片结束后,节目再次放出了妈妈没来节目的原因。

同一个问题,在节目里重复出现了两次。

要说节目组这接二连三的操作,不是在故意煽动情绪,我反正是不信。

作为观察节目,这种问题当然能问,但没必要过度强调。

刻意放大问题,弱化对客观成因的探讨,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

好在于文文紧接着解释了,她对这段母女关系的看法。

当初父母离异,妈妈为了供于文文在国外读书,一人打三份工。

于文文非常理解妈妈为了提供物质条件,而忽略情感价值的输出,并且很感激妈妈的付出。

虽然节目组居心不良,但于文文非常通透。

她对待原生家庭的态度,无意间帮节目拓展了深度。

可惜节目刚开播两期,于文文就因母亲缺席,退出了后续录制。

有关于文文的女性成长实录,也就此戛然而止。

之所以说节目组只煽动情绪,没有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另外两个家庭的场外话题。

节目刚播出第一期,柳岩妈妈的言论就引发了争议。

其中传播最广的一个片段是关于女儿的择偶问题。

片段中柳妈说柳岩年纪大了,再找只能找老头子。

实际情况是观察团问各位妈妈,介不介意女儿找比自己年龄小的。

柳妈考虑到柳岩本身年龄,觉得再找年龄大的并不合适。

用“嫁老头”的假设举例,本来想传达的意思是她能接受女儿年下恋。

结果被热心网友断章取义,说柳妈认为女儿只能嫁老头。

虽然这个争议是因为柳妈不擅长语言的艺术而引发的。

但不得不承认,柳妈的教育观念确实存在问题。

她习惯的方式是东亚家庭最传统的“打压式教育”。

夸一句就要贬两句,总之很少听到纯好话。

看到柳岩在家里熏香、插花、敷面膜,柳妈说她在家懒懒散散,爱搞东搞西。

看到柳岩切水果榨汁,柳妈评价她刀工不好。

看到柳岩住所的“乱室佳人”风格,柳妈又说家里乱七八糟。

(*确实有点乱)

五分钟三句吐槽,立住了一个传统家长的形象。

紧接着柳妈透露自己六年没有去过柳岩的住处,一句话引爆弹幕。

有人觉得柳妈6年没去,更没必要指责柳岩的生活方式。

网友对柳妈“打压式教育”的反感,在卢昱晓短片释出后达到了顶峰。

卢昱晓出生于高知家庭,爸妈对她实行“鼓励式”教育。

她发挥英区留子实力,做了一顿大餐。

爸爸从摆盘、味道、菜色搭配各个角度,把卢昱晓夸了个遍。

她从小到大的涂鸦、作文都被精心收藏。

妈妈时隔多年再看,还会夸她文笔好。

她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半夜三点打电话,爸妈被吵醒也没有丝毫不耐烦。

一家三口相处时,爸妈永远在给她提供正向情绪价值。

成长于这种家庭里的孩子,自身情绪也极其稳定。

除了触及原则底线的事情外,她几乎没有遭受过责骂。

大多数人小时候最害怕的丢钥匙经历,对卢昱晓来说只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她在原生家庭获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打败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孩子。

也打败了观察室的其他三个家庭。

网友看完卢昱晓,对柳岩的心疼更上一层楼。

对柳妈的批判,从“打压式教育”上升到了“厌女情绪”、“面相问题”。

柳岩为了不让妈妈一把年纪还被网暴,只能亲自下场解释。

客观一点来说,柳妈的思想观念确实有问题。

但把她放在现实生活中看,她绝对不是最令人窒息的那类家长。

节目里的柳妈,并非有些人说的就是看不得女儿好的那种妈妈。

她也在见缝插针的夸柳岩做事认真,对朋友仗义。

之所以被批判到这种程度,一方面是因为有天花板家庭做对比。

另一方面,节目组缺少对柳岩母女关系的深入探讨。

节目组根据不同家庭背景选中这四组嘉宾。

绝对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差异巨大的家庭环境,会引发强烈的讨论。

“打压式教育”又是当下最容易激起情绪的话题。

柳妈之所以有这种观念,和她独自抚养柳岩的生活经历、她的教育环境甚至她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有很大关系。

可节目组只一味呈现现象,并没有探究背后成因。

比如观察室第一趴,吴昕让各位妈妈们说说女儿的优点。

柳妈先夸柳岩做事认真,能吃苦,接下来就提出“她为什么到现在还是剩女”的问题。

吴昕一听赶紧圆话说“不是剩女,是因为选择太多了”。

柳妈一开始还处于夸奖女儿的聊天环境中,没道理突然贬低。

很有可能是先抑后扬,说女儿不结婚是工作太忙。

只不过话说一半被截断,没了表达后半句的机会。

可少了这后半句,意思就全变了。

从这段对话能看出,吴昕对柳妈这种带“贬低”意味的词汇很敏感。

之后的节目中,吴昕每次听到类似评价,都会圆话或反驳。

可也仅仅停留在圆话阶段。

就连吴昕都意识到了问题,节目组不可能没感觉到。

却始终没有给出更深层面的话题引导。

况且节目现场还有黄菡这个情感专家在。

可她竟然也没有对话题做任何延伸。

虽说观察团的提问方向,都要根据综艺编剧提前拟好的大纲来问。

但综艺录制现场,是有流程提示的。

导演可以根据嘉宾的表现,临时增改问题。

所以就算在初期策划阶段没有意识到,现场也该反应过来了。

要是连这点敏感度都没有,还当啥综艺编剧啊。

说到底,节目组还是想借机煽动情绪,把节目炒热。

不仅如此,节目组还故意通过后期包装,放大矛盾。

每次柳妈说点啥,后期又是加音效,又是加花字,生怕观众注意不到。

比如柳妈看不惯柳岩家里东西太多,显得乱七八糟。

画面就给柳妈配上各种特效,达成后期层面上的“火冒三丈”。

看上去好像节目后期比柳妈更看不惯柳岩家的环境。

顺便说一句,本季后期包装太多了。

主打一个看点不够,花字来凑。

看节目的时候,经常要从花里胡哨的画面中自行搜寻重点。

不知道自己该看字,看图,还是该看人。

并且后期的花字带有很强的主观情绪。

有一些梗玩儿得不合时宜,就会对观众产生反向情绪引导。

(*后期是有点阴阳怪气在身上的)

缺少深层话题引导+故意放大矛盾。

节目从第一期就暴露了它功利性太强的问题。

用原生家庭当话题,是个很好的出发点。

但如果只是拿它当噱头浅尝辄止,那真的太浪费了。

带原生家庭元素的影视作品一抓一大把。

实在没必要再做一档综艺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表层问题。

既然是观察类综艺,即便没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至少该提供给观众正向情绪价值。

节目目前并没有达到这个预期。

节目输出的孤独、悲伤、焦虑情绪,远远超过它的治愈能力。

并且,本季主打的是女性成长。

可除了卢昱晓之外,其他三位女嘉宾的短片中,恋爱话题占了很大篇幅。

都2024年了,女性成长一定要通过恋爱观的改变来体现吗?

难道除了聊谈恋爱,就没啥可说的了吗?

本以为只有部分国产剧的思想还停留在十年前,没想到综艺编剧也是这样。

其实很多时候,抓住嘉宾在生活细节中展露的观念变化,比喊口号炒话题更有说服力。

节目还未更新完,抱着对国产综艺的一丝期望,我还是希望节目目前暴露的问题,都是欲扬先抑。

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真正配得上节目宗旨。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0 阅读:93
小片儿说大片

小片儿说大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