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闻爆料局
编辑|星闻爆料局
前言近期,李嘉诚打算买港口的事情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让公众的“枪口”一致对上了李嘉诚。

然而在这次事件当中,人们似乎忽略了始作俑者之一的贝莱德。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次李嘉诚算是惹上大麻烦了。
李嘉诚拟卖43个港口事件引得多方指责,其中香港《大公报》更是三次发言,痛批李嘉诚的举动,希望让他停止交割。

不仅如此,还惊到了官方人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我国外交部都对此做出了表态。

希望李嘉诚能够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然而部分人对于李嘉诚的这一举动早已见怪不怪,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有类似举动。
早在2013年起,李嘉诚便开始集中抛售他在国内的资产。

同年10月,香港嘉湖银座商场,被李嘉诚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
没多久李嘉诚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拆售旗下香港电灯有限公司,而这些还只是他在香港抛售资产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抛售了在上海的资产,再加上同年他又花费大价钱拿下了奥地利3G通讯业务。

这一系列举动被不少人认为,李嘉诚“要跑路了”。
此后几年李嘉诚依旧在不断地出售资产,针对于李嘉诚的这一举动,新华通讯社下属媒体还发了一篇相关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

在国内经济危机时,李嘉诚却一点也不顾此前国家对他的扶持,不停抛售,引起舆论骚动。
然而“长和”发言人却回应称:集团没有撤资,强调有买有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可见在他心中商业利益大于一切,而一直以来李嘉诚就很精明,还十分在意现金流。

李嘉诚和李兆基等人并称为:香港富豪界的“四大天王”,在1996年左右李兆基的事业达到了顶峰,稳居首富宝座。

然而未过多久,亚洲经济危机爆发,致使其财富大幅缩水,首富之位被李嘉诚取代。
这时候就有人好奇难道李嘉诚的资产没有受到影响吗?

却原来,李嘉诚早已抄底欧洲,躲过了这场经济危机。

然而这次李嘉诚既没有遭遇什么经济危机,也不存在什么资产亏空,却要拟卖出这43个港口。

然而一些细心的网友却发现,此前的一个新闻似乎和李嘉诚的举动能联系起来。

2025年1月,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抛出惊人言论,宣称“中国正在控制巴拿马运河”。
并扬言将采取措施“收回”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此言一出,举世震惊。

然而没想到这才过去不到两个月,李嘉诚就突然说要买港口,对方还是美国财团贝莱德。
难免会有一部分人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自从李嘉诚发布要拟卖43个港口后,几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他身上。
但真正耐人寻味的,是交易对手贝莱德财团的特殊身份。

据财联社称,贝莱德的CEO拉里·芬克曾联系白宫,如果让贝莱德安排交易,就不需要美国使用武器强夺运河。


然而这些并没有确切的信源可以证实,这次交易是早有预谋,也是揣测。

回归到贝莱德这个财团本身,可以发现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而该集团更是深耕中国市场多年,这个看似纯粹的商业财团,竟持有许多中国行业龙头企业的股份。

然而在此之前,贝莱德的子公司贝莱德信托基金曾遭遇了一场“欺骗”。
好莱坞制片人威廉·萨德尔凭空编造了一个虚假公司,从贝莱德处骗取了超过3000万美元。

这笔被骗资金的去向令人咋舌,几乎都用于威廉·萨德尔个人挥霍。
最终,威廉·萨德尔的行为被发觉,他被判处六年监禁,且罚没款项共计3159.7万美元。

但这似乎并未影响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与之相反他深入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

在我国不少企业里都有贝莱德的身影,几乎遍布各行各业。
今年2月,贝莱德在阿里巴巴所持股份飙升至5.01%,成为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之一。

3月,它对比亚迪的持股比例变成了6.82%,对吉利汽车的持股比例从4.90%增加到5.01%,成为这两家车企的重要股东。

他还在小鹏汽车持股4.99%,其持股数量在这些企业中均排名靠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力。

不仅如此,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这类国企背后也有贝莱德的身影。
贝莱德在中国石油这样重要的企业里持股6.83%,中国工商银行持股5.07%、中兴通讯持股5.11%以及友邦保险持股6.13%。

在金融领域,贝莱德通过增持中国工商银行、中兴通讯等企业的股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在金融行业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贝莱德对这些企业的投资,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更是一种深度的战略布局。
以阿里巴巴为例,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电商、云计算、物流等领域拥有庞大的业务版图。

贝莱德的投资,使其能够分享阿里巴巴的发展红利,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阿里巴巴的战略决策。

不仅如此,就连拼多多、美团这样活跃在普通人生活的企业贝莱德也有持股。

此外,贝莱德还持有李宁股份5.06%。

贝莱德的投资,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可能通过其在全球的资源和影响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

贝莱德对中国企业的持股,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逐渐渗透到中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李嘉诚的港口抛售与贝莱德的中国渗透,并不能将其当做简单的商业往来。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融入世界经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对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潜在风险视而不见。

所以希望李嘉诚能够尽快在出售港口这件事上做出正确决定,不要抱着“在商言商”的心态徘徊。

同时也要注意此次事件的另一参与者贝莱德的动向,毕竟能够成为我国不少企业的股东,也不能忽略他的潜在危险。

但对于这次事件是否是早有预谋,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财联社】【金融界】【界面新闻】【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