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轻机枪发展的历程,从70年代的74式到近年的QJB201型,不同型号的轻机枪在陆军装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81式轻机枪成为当时步兵班的标配武器,而QJB201型在性能上更胜一筹。想了解东方大国轻机枪的技术演进和性能提升?快来看看详细内容!
轻机枪发展历程70年代,解放军陆军开始试用74式轻机枪,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出现,这种机枪并没有大规模装备,可谓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接着陆军研制了81式轻机枪,与81式自动步枪通用部件,大量装备部队,成为当时步兵班的标配武器。
50年代,东方大国陆续仿制了53式、56式、58式轻机枪,其中56式轻机枪在六七十年代成为解放军陆军步兵部队的标配,得到了各级部队和战士的认可,性能可靠。
以色列的中山公司曾经在海外销售过这种机枪,并对其进行了专业评测,得出了“不错”的评价。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在一些老兵的回忆录中发现他们对56式轻机枪的赞誉之词。
近年来,解放军陆军开始换装20式枪族,其中出现了QJB201型5.8毫米班用机枪,全重4.4公斤,虽然比上一代重了近1公斤,但是在各方面性能上都要优于95式轻机枪。
从56式到QJB201型,我们仿制了一代又一代前苏联的轻机枪,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自己的一套技术体系。
70年代的74式轻机枪出现问题,80年代的81式表现可圈可点,到了90年代,我们还专门研制了95式班用机枪,却被认为“不够专业”。
这是因为我们从苏联手中接过来的技术图纸,一直都是以7.62毫米口径为主要技术指标开发产品,而西方国家则更倾向于中等口径的枪械。
解放军陆军的95式班用机枪也被认为“嫁接”了5.8毫米口径,与95式自动步枪一致,虽然可以算得上是一体化作战装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显得“不够专业”。
70年代试用的74式轻机枪装备数量很少,只能算是一种尝试;80年代推出的81式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产品,大量装备部队;50年代仿制的53式、56式等则成为当时步兵连最重要的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中山公司曾经在海外销售过这种机枪,并对其进行了专业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作战的需求,轻机枪的口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从7.62毫米转向5.8毫米,通用性和火力持续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还包括恢复中等口径的枪械,继续朝着提升装备水平和性能的方向努力。
结语东方大国轻机枪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技术进步的奋斗史,从仿制到自主研发,每一代产品都在不断提升性能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东方大国轻机枪在装备水平和性能上不断迭代,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你认为东方大国轻机枪的发展如何?快来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鄙视5.8口径
95式太短,有效距离应该也短吧!
看来又遥遥领先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