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历史五味》第20期,我是观察者网的萧武。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山海情》感动了很多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农村和农民问题。
《山海情》一开始的背景是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准确的说就是固原。固原和我的老家甘肃庆阳相邻,从庆阳去省会兰州,需要穿过固原。庆阳和固原一样,都属于黄土高原,不过种植条件比固原好不少,所以还用不着移民搬迁,但有些山里的村子也搬出来了。
《山海情》一开始的时间背景是在1996年,前面几集很写实,都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的反映。当地的老百姓很穷,生活十分困难。所以,很多人质疑这个电视剧的第一波,就是指责电视剧夸大了当地的贫穷。
这是因为中国这些年发展太快,变化太大,有些人忘记得太快了,或者是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过那么穷。我在这里说说我小时候,我老家庆阳的情况。
1996年,我在上高中,课余时间要在家里种地。这一年庆阳大旱,几乎颗粒无收。因为之前十多年一直不太担心温饱问题,所以当时大多数农村家庭只用小部分土地用来种粮食,剩下的土地种杂粮,或者经济作物,余粮都不多。所以,这一年我家就断了粮,吃过玉米面,小米饭,凑合过完了这一年,熬到了下一年收获。
我们家有五口人的地,但在分地之后没有增加过人口,在村里相对来说属于土地比较充足的,而那些在分地之后才结婚、生子的人,就会出现一家有三四口人,但却只有一口人的土地的情况,会更加紧张。我家断了粮,就意味着村里其他人会更困难。
我上高中的时候住校,和我一起住宿舍的同学,绝大多数人都是周末从家里带一个星期的馒头到学校,家里一星期给两三块钱的菜钱,一两天才在学校食堂买一次炒菜,大多数人都是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酸菜就吃了。冬天馒头太冷,就要用开水泡了吃,放一点点盐,能放一点白糖的,属于条件比较好的。
当时绝大多数普通农村家庭一年都吃不了几次肉,过年才能吃,所以我们当时都很盼望过年,主要就是因为过年可以吃肉。家里一般还要炸油饼、炸麻花等等,可以吃很多不健康的油炸食品。早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人卖豆腐脑,一碗两三毛钱,我们买来后,要用馒头蘸着吃,因为里面有油泼辣子,也就是有油,但也不能常吃,一星期也就一两次。
我们学校在镇上,会考高考的时候要进城,到市区的考点去考。当时带队参加考试的老师会帮大家联系市区的旅社,一个房间两三个人,一晚上八块钱到十块钱,除了一瓶开水,不提供其它任何服务。即便如此,也有同学不住,而是早上从老家骑自行车四五十里路来考试,中午吃自己带的饭,下午考完,再骑自行车回家。
不仅老百姓困难,政府当时的日子也很困难。最严重的90年代中后期,我们镇政府因为发不出来工资,每天只有上午上班,下午就没人了。学校老师工资也发不出来,财政只能向企业借钱,我们镇上当时唯一的企业是砖瓦厂,所以就给老师发拉砖的票,来代替工资。
到2018年,庆阳市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2元,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4617元,仍然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为322名。全国最高的浙江省嘉兴市,为34279元,浙江省最低的丽水,为19922元,与甘肃省最高的嘉峪关持平。
都穷到这个地步了,政府为什么不像《山海情》里那样,给老百姓想办法呢?《山海情》里找专家,让老百姓种蘑菇,我们老家也想了不少办法。
80年代中期,粮食产量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大家不再担心吃不饱饭的问题,就开始想着种点啥能赚点钱,首先在庆阳流行开来的是种烤烟。
种烤烟这个活儿很辛苦,从三月份开始自己搭塑料棚培育烟苗,到四五月份移植到地里,还得浇水。我们浇水到现在都还是用水桶拉到地里去浇,一瓢浇一窝,还得覆盖塑料地膜。
到六月下旬开始烤烟,先从地里的烤烟上一片一片的摘下来。烟叶很油,而且很高,人要蹲在里面一片一片的摘,一天下来,整个手都是黑的,回到家洗手,要先用土搓,完了再用香皂洗,洗完手上还是有烟油味。
摘完之后,用《山海情》里面的那种架子车拉回家,再用绳子一片一片的绑在杆子上,再放进烟炉,开始烧煤加温,昼夜不断,差不多七八天出炉。
基本上三亩地就需要一个烟炉,烟炉实际上就是我们那边三米乘五米的房子的样子,里面架上三四层横木,再把绑好的烟叶架上去烤。往里面架上去的时候,感觉人都要窒息。烤完又要从烟炉里拿出来,放在外面晾,稍微受点潮,否则太脆,无法保存。
这个过程差不多持续到中秋节前后结束,然后开始分检,主要是按品相、质量分检。到十一二月再拉到国家统一收购的站点去卖。
我们家从85或86年开始种,一直到94年,前后差不多十年,非常辛苦,而且熬人。因为放进烟炉两天之后,就要从小火升到中火,然后再到大火,煤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火太小了不行,太大了也不行,很复杂。
这期间基本上一两小时加一次煤,当时是我爸负责加煤,定好闹钟,基本上一个夏天都不怎么能好好睡觉,暑假的时候可以白天我替他加煤,他休息,晚上他再接着干。等到我开学了,他就只能一个人不分昼夜的这样,睡一两个小时,起来加一次煤。
种烤烟一开始的收益还是可以的,三亩地差不多能有个三四千块钱的收入,全家的所有劳动力都投入进去,一年到头,也就是平均一亩地一千块钱左右的收入。但当时没有其它就业机会,劳动力不值钱,所以计算成本的时候不算劳动力,大家都还是乐意的。村里有人胆子大,就承包别人家的地,种几十上百亩,雇人干活,也能发家致富。
到90年代之后,乡政府提出,要靠种烤烟让全镇三万多老百姓脱贫致富,于是一度硬性规定,全镇所有家庭都必须种,只要是分了地的家庭,就必须要种,不种的要罚款。结果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烤烟收购价格开始逐步下跌,农民收益越来越少,加上化肥、地膜、劳动力等其它要素涨价,尤其是通胀一波接一波,老百姓就逐渐不愿意种了。
到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流行种辣椒,主要是各种菜椒,收益也不错,一亩地能有个千把块钱收入,但种辣椒相对来说,没有种烤烟那么辛苦,只要有人来收购,然后长途贩运,这个事情就可以维持下去。但持续了四五年之后,也基本上没人干了,也是因为种的人越来越多,就不赚钱了。
再就是苹果。我们庆阳的苹果是全国最好吃的苹果,因为光照足,海拔高,虽然水分不大,但是很甜。从90年代初,有些亲戚就在家里搞苹果园,收益也不错。有亲戚从自己搞苹果园,把果子卖给贩子,发展到后来自己做贩运生意,也发家致富了。我家也栽了五亩地的苹果树,但没怎么好好培育、施肥和修剪,所以也没有过收益。2000年以后觉得没有意义了,就全部砍掉烧了。
这期间,政府也曾经鼓励农民大规模的种植苹果树,但收益很不稳定,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差一点。总的来说,因为果树从种植到见效益,周期比较长,大多数人等不及,就改种别的去了,所以并没有像之前烤烟和辣椒那样推广开。再加上2000年之后,年轻人逐步以外出打工为主,不再继续好好种地了,种植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五六年前,有些在外面打工回来的人,利用推广土地流转的政策,在村里租地,搞种植。一度有人大规模种植从新疆引进来的薄皮核桃,挂果也很快,但后面发现也不怎么赚钱,这几年基本上都砍掉了。
还有之前基建比较多的时候,有人种松树、柏树、槐树和隔离带的灌木,但现在基本上都烂在地里了。我家有一亩多地,就被人租去种了树,现在人都找不到了,也不给地租钱,树就扔在那里,也没人管。
《刘老根儿》播出的时候,有人受到启发,也承包了我们村的林场山地,准备搞成刘老根儿里那种农家乐,要开发旅游。但承包了之后,以此为抵押,拿到了国家的贴息贷款,连给村里的地租钱都没付,人就找不到了,等被找到之后,直接进了监狱。
前几年国家大规模扶贫的时候,还有人在村里承包了一块地,搞了羊场,说是要养羊,也是同样的套路。银行和政府来检查,就把村里其他人家的羊租下来,一只羊一天给几块钱,放在羊场,等考察结束了,这些羊再各回各家。
反而是这几年,村里有个小伙子,以前在富士康打工,现在回来在村里养鸡养鸭,也养羊,把这个羊场租了一部分,真的在养羊,但他似乎没拿到国家补贴。
在三农研究学界,这种种植经济作物的做法,也叫高效农业,或者特色农业,在个别地方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增加农民收入,但不具备普遍性,也没有推广意义。而且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明确提出,政府鼓励种什么,农民开始大规模的种什么,什么东西就要贬值,降价,效益就要下降。之前我老家种烤烟和辣椒,就都经历了这个过程。
到现在,我老家村里农民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人已经比较少了,除了靠近城镇的地方有人建大棚种菜,供应城市之外,距离城镇比较远的村子,基本上主要都是种玉米、小麦为主,加上现在粮食价格比较高,种子改良,收益也比较高。对五六十岁的农民来说,可以一边在附近打零工,一边在家里种地,可以增加收入。
这里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农业生产,尤其是这种经济作物,基本上都是投资比普通的农作物要高,收益也更高,但同时风险也更高,而且生产周期长,大多数只能以年为单位,所以农民得到信息之后决策,实施,再到收获的时候,这个周期都要以年为单位,往往等到农民收获的时候,市场上的供应已经大幅增加了,价格也下降了,农民只能亏钱。
举例来说,农民今年种什么,往往是基于他们看到今年什么东西价格高,而市场上价格高的农产品都是去年就已经种下去的。而且,农村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少,多数是直接看市场价格,当一个农民发现种某个产品有利可图的时候,其他农民也会发现这个信息,从而导致生产规模同时扩大,市场供应猛然增加,到下一年收获了,价格就下降了。
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包产到户之后,农民种什么,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千千万万的小农作为经营主体,既缺乏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的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比较低,一旦一次决策失误,可能会把几年的积蓄都搭进去,有些家庭可能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旦出现基层政府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情况,就会出现前面我说的那种局面,以行政命令强制种什么,结果导致整个产品的利润率下降。
近十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还是在普遍提高的,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2004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之后又有了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并且补贴午餐,都是在实实在在的减轻农民的负担,农民都可以从中受益。现在也在农村推广养老金制度,发放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我老家每个农民六十岁以上,每个月可以领120块钱。
那么农村为什么会有改善和发展呢?主要还是靠工业反哺农业。国家能够取消农业税,又给予很多补贴,是因为财政收入结构中,工业占比越来越高,已经不依赖农业了;农民增加收入,也主要依赖于外出务工,尤其是年轻人。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此,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工业产能和基建能力。
即使是农业本身,粮食产量提高也是靠化肥和种子改良,我小时候种小麦,亩产二三百斤,现在已经普遍在七八百斤,农民就不再担心吃饭问题。也是因为粮食产量提高,才能够有粮食用来喂猪养鸡,增加肉类供应。虽然现在我老家也不是天天能吃肉,但至少不用等到过年才吃肉了。
所以,现在农村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三四十年前的温饱问题了,而是如何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在城市里稳定下来,变成城市人口和工业人口,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就是最近几年扶贫工作中常说的,扶贫主要是靠产业扶贫,寻找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路,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让农民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
总结起来就是,农民的出路在城市,农业的出路在工业。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工业。
用户39xxx40
文章很内容过于真实,让人看了不禁湿了眼眶。咸阳淳化县黄甫乡,离庆阳不远了,83年出生的我,在吃粮还不稳定的年代,我父亲在86年就栽了几十颗苹果树(矮化品种),后面栽了快8年的烤烟,接着是辣椒,专一务果树。就是靠着烤烟和苹果供我和我妹上的大学,姐姐上的高中,农民真心不容易啊!想起乡镇征收农林特产税,在苹果只有指头蛋大的时候,产量就测算出来了,然后就是催款(每年大概3000到4000元的样子,最多6000多元),连续两年遭受冰雹,收成都不够交税的日子,真心让人恶心。为了借钱交税,月亮地里去亲戚家借钱,回来过河时我掉下水了,母亲手足无措,还好我没淹死。唉,想多了都是泪。
あ☞up 回复 02-07 13:59
我陕北,地理条件比起关中十万八千里,看过平凡的世界没?十年九旱,小时候我们这边叫交公粮,大概交到我5-6岁的样子才结束。早土豆,晚洋芋,吃个窝头都不错。父母扛过来了,现在政策确实不错。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授四十米大刀 回复 02-06 20:42
兄弟,我乾县的,感觉还没那么苦
あ☞up
很中肯的一篇文章,西北贫瘠的土地上,现在还是穷苦人多,网络发达了,灯红酒绿的以为人人都有钱,可是脱贫攻坚路还很长
aKTV
95年交不起小学学费的多的是,
超级大美女q
说实话,看了《山海情》我才知道96年了还有那么困难的地方。我感觉我好幸运生在沈阳的农村,73年出生的我过的是幸福快乐的童年,小时候就吃大米饭。可以烫头发,可以到市里买裙子看花灯。感觉我们的祖国真大,太不容易了。现在各地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看到祖国每个角落都真正的繁荣昌盛!
某c都是人才 回复 02-09 21:14
我出生在云南农村,97到01年连续洪灾,饭都吃不上,一年200块钱的小学学费都交不起
某c都是人才 回复 02-09 21:15
93出生,10岁以前饿过肚子,基本都吃玉米面做的饭,读书一年200都交不起,云南人
明天会更好
很真实的文章,记得上高中时还从家拿麦子换饭票呢!那是03年前后
暖壶盖儿
衡水,大平原,交通便利!92年我拿着两毛钱坐在村口等!等那个推着泡沫箱卖冰棍的!两毛钱是最贵的!因为我是长重孙!我叔我姑都没结婚!我老爷爷,爷爷都给我钱才吃得起两毛的[汗]他们一般都是五分的!
飓风过岗 伏草惟存
99年我去陕北,有些地方还不如涌泉村呢
Alisa
我2004年去过庆阳,那时候庆阳的有些地方还是很穷,一个农村大姐篮子里装的鸡蛋来市里卖,是论个的,她说她不认识称,也没有称。
正人先正己
甘肃秦安70后。 看到剧情里面的人物造型,感觉很真实!!
百度找不到我
1995年,那年我家有台黑白电视机,十几户人家晚上来我家看电视,1997年,我家装电话机,1000米范围内的邻居在我家打电话,五分钱泡泡糖,一毛钱冰棍,两毛钱雪糕,五毛钱的蛋筒冰激凌是不敢随意吃的,七毛钱的华龙方便面是捏碎了一人一把抓着吃的。考试超过90分的,多一分奖励一毛钱。
用户12xxx47 回复 03-04 02:48
我父亲在煤矿上班88年就是我出生那年,买了个彩电,是熊猫还是菊花。九几年的时候煤矿效益不好,记得有一年年28都没发钱,矿山要不来钱,年29给煤矿工人发了一板海带还有带鱼。真正煤矿工人拿上高工资应该是06开始。
zhencaishiliao9 回复 02-21 11:53
冰棍刚拿出来还粘舌头[得瑟]
流亭西
现在中国都还不少穷的地区,何况九十年代,这个社会不是你看不到就不存在的
风起
西部,山区还是很穷的
劍主零叁
90年我们家菜都吃不起,想吃豆腐都是奢饰品
劍主零叁 回复 02-07 18:27
嗯嗯,很多人不信,我们家那时穷过年借2块钱,几个月没还,被人堵门骂,不是不还是还不起
李丽 回复 02-07 16:42
对头,改善生活,买块豆腐,天天都是土豆,一家种的
转身fan
92年的,在我记事的时候我这边还不能保证24小时通电,我就记得有一年好像好久好久都没电,后来栽了好多电线杆子,这才正常通电,坐标湖北随州
Volen 回复 02-17 21:43
91的五六岁的时候家里还有煤油灯,我姐晚上点着写作业,因为晚上老是停电,一直到我读二年级以后,供电才稳定,五六年级才通了暖气,现在想想那时候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冬天那么冷,我是河北的。
木暮
2006年,我父亲一个月才1600元工资,何况1996年
momo_娜 回复 02-08 00:57
02年做手工一天10元。
来啦啦阿拉 回复 02-16 15:00
06年我姐在超市打工一月才三百块钱
步惊云
90年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没通电
白剑
中肯,我湖南的经历过
用户65xxx22
以前是看的见的穷,现在是看不见的穷,各种负债
理不直气也壮
直到90初,现实生活比电视里的更贫穷,我所在的地方农村要吃几个月杂粮才能温饱,相比总产量,要交的“公粮”占的比重相当高,而且那时候种子质量差、亩产低、化肥少、抗干旱能力差、农药也刚兴起。
曹操
9几年,我们那还全是土路,碎石子路,一下雨,就跟烂泥打滚。大部分人家是七架或五架梁瓦房,地面有钱的铺水泥块,没钱的就是泥土。墙壁就是稻草,爆竹纸,捣烂了混石灰,抺墙。时间长了,石灰,泥土全往下掉。墙脚还会长草,老鼠洞
巴普洛夫实验中的那条狗
这是小编自己写的吗?希望小编是认真做自媒体的,自媒体如今整体质量不敢恭维![呲牙笑]
石斛 回复 02-18 15:55
观察者网的萧武,做历史类节目的,人送绰号萧特尔特。
一路彩虹
90年,福建闽西北山区,衣服基本还打着许多补丁。小孩子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
绵羊骑士 回复 02-22 16:41
我是闽东山区的,八九十年代也非常穷
用户13xxx66 回复 02-21 00:29
我也是福建闽西北的三明,90初我爸说要给我买牛仔衣穿,我哭着喊着不要,以为是牛皮做的,心想那么臭我才不要,95年我家买了21寸的日本三洋大彩电,我记得是同村3户人一起去镇上买的,是村里第二批有电视的人
0_0
现在有些山沟沟里,除过通了电,其他也是啥都没有
简单
想不到
李香
我84年的,江苏扬州的,可是也很穷,我上小学时,学费太高,我和哥哥每学期学费1000多,爸妈一到开学就发愁,村里的路很糟糕,下雨时自行车都是扛着到学校,好在现在日子好过了,所以看山海情,虽然不同于北方的贫苦,却也能体会那种不易,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吧
胖子哥按时吃饭
现在还是这么穷。多新鲜。
用户58xxx78
很真实,我小时候,也这样但比你哪边好得多,我是江南经济区的,我只记得小时候,还是95面的时候,每次晚上睡觉因为门不行,所以要拿东西顶着,年底的时候我隔壁老师就要去讨薪,吃肉基本过年才有的吃,每次走亲戚就感觉特别好,后来记得零几年的时候不记得具体的可,顺不交田税了,那时候记得我家每年要交2000多,哎哟那个高兴的。不过后来就不中地了,反正小时候确实比现在苦!小屁孩也不金贵,哪像现在啊!
用户13xxx15
我城里的,95年之前家里基本都是自己蒸馒头,中午出去吃个米线都属于奢饰,还记得吃米线那叫一个香[笑着哭]
用户57xxx88
河南,大平原,作者经历的我大都经历过,我中考时六个人一间房,但我们感觉很好了,因为初中打了两年地铺,天天去井里打水,桶经常掉里面,一个食堂的小伙子人好,有时晚上会帮学生打捞,学校地势低,下雨时校园全是水,我在里面趟水脚面感染了,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来转化为牛皮癣,说起来都是泪,我还是80后,真的太苦了,农村的改变是从村村通开始的,感谢这个伟大的政策吧
兔兔眼镜
鲁西,92年时候家里反正没通电,头上的小疤就是太小又不听话傍晚乱跑撞的[汗]
matting
2000年初,山东西部大部分农村打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00元。
阿伟
太真实了,我是甘肃平凉的上学的时候强制种烤烟,还要到固定的地方卖,一点都卖不上价格去累死了,摸过烤烟的手黏糊糊的黑色物质,洗不掉,用泥土搓
风中海盗旗
地区差异很大,我85年15岁初中毕业,暑假父母说要让我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苦,帮我找了个地方打工。给个体老板做晒图工,活不重,就是氨水熏的眼睛疼。一天一元钱工资工作8小时,干了50天得了50元钱,全部自己留着做零花钱。江苏无锡。
飞沙郎
这部剧看的是情怀!
青苹果
苦瘠甲天下 当年西海固的穷远比电视剧表现的更穷 即使今天也比全国大多数地方要贫穷 同样贫穷的还有定西 河西 白银
用户12xxx54 回复 02-22 23:11
大西北农村九十年代缩影,河西比西海固差的一样有许许多多
用户17xxx50
闵宁村是98年搬迁到的,兴经镇(三村)良田镇早些。从上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自行车就没骑满3个月,直到有了电动车的出现自行车没丢过。
哈哈郎
说的太真实了,小时候我们村统一种过苹果、葡萄、桑苗,种的全赔了,哎,水平达不到就是乱作为[好生气]
&孤雪傲霜枝£
[得瑟]本来就不真实,现实更艰苦,艰苦成度电视剧是拍不来的
芝麻 檽米汤圆
现在都穷~
时空穿梭
科技兴国
kisu
说得好,
后会无期
我八岁了才通电,我九二年的,也就是说我这里千禧年才通电
众始之祖
我也记得小时候,水稻收成不错,但收购价却一路走低,收稻的商贩来我家报的价格很低,父母咬着牙卖掉了~每年还有农业税~以农业哺乳刚起步的工业~
。。。??
九八年前后吧,上小学二年级三年级这样,冬天零度左右,穿四件衬衫,那是真冷啊,没办法,家里穷,没钱买。
用户16xxx61
出生于浙江的我感觉自己很幸运
醉生梦死
我地地道道的固原人,剧情确实真实
用户18xxx56
90年的西海固,比电视机更穷
用户23xxx40
97年我老家不是那么穷,但是真的有好多人连电费都交不起。好多家连黑白电视都没有。
wangpwng
诚实的作者,真实的故事,关注农村不能靠想象,只要经历过的才知道啊!
零点.亲吻
比这还穷,
用户13xxx93
难得的好文章[点赞]
用户11xxx94
说的真好
wszwt64
1990年读三年级,刚入少先队,学校当时发的校服很漂亮,女生是白上衣蓝色背带裙,男生是白上衣蓝色小短裤,穿上美极啦。山东农村,穷,但当时村民基本上都买了14寸黑白电视机,金龙牌落地电风扇,感觉童年还是很幸福的。感谢国家,感谢父母。
下雨天不出门
95年我农村老家才正常通电,平时都是点火水灯,97年去隔壁家看了香港回归的直播,当时村里就几台黑白电视机
脱脱不花
好文章[点赞]
谭潇
1990,你几岁?
Liar killer
记忆里有饿的受不了的滋味,有光脚跑的时候,2010年第一次拿到一个月工资,2000。兴奋的睡不着。
JGrant
太真实了
胜利在望
都是忆苦的啊?我天津村的,83年就开始全国去旅游了,那时还没有那么多旅行社,纯粹的自由行。境外旅游放开后,又开始出国旅游,记得面对瑞士风光感慨生在那里的人好幸运时,导游说:您知足吧,生在中国,生在“大村子”里,还能跑到欧洲来旅游,已经很不错了!我深以为然!虽然现在俺们村经济下滑,虽然现在网上净贬低俺们村的,但是我从小生长在这里真的没受过什么苦,所以应该知足了。我也祝愿全国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让所有的苦难都成为过去。
蓝色火焰
深有同感
kun
现在只能说温饱解决了,其它就算了
悱雾`
现在有些山沟沟里,除过通了电,其他也是啥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