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兴国县第二医院迎来了建院20周年。二十年间,二医人齐心协力,以梦为马,携手并进,在医疗事业的广阔天地中,共同描绘着宏大的健康蓝图。为庆祝建院二十周年,兴国县第二医院特推出《建院20周年科室巡礼》专题。
作为人体支架,骨骼犹如高楼建筑的钢筋骨架,托起生命之重。一旦骨骼出现问题,如骨折、骨裂等,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兴国县第二医院骨一科团队以专业力量搭建生命支撑系统,通过精准化诊疗体系、个体化康复方案及全程化健康管理,为群众构筑骨骼健康的稳固防线,用医者仁心托起患者自由行动的蓝天。

十二年风雨兼程 铸就科室发展丰碑
在赣南红土地的脉动中,兴国县第二医院骨一科已悄然走过十二载春秋。从“大综合”科室到“专科化”学科,从传统手法复位到开展多项三四级手术,这方承载着健康使命的医学阵地,用仁心妙手书写了一部以患者为中心的骨科发展史诗。
12年前,兴国县第二医院以敏锐的医疗洞察力和民生情怀,毅然组建了一支集骨科、创伤外科、神经外科为一体的外二科团队,由赣州名中医黄彩忠院长、主任医师钟恩春领衔。当时,虽有了骨科的细分方向,但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个外科的“小杂烩”。建科初期,面对设备短缺、技术瓶颈、患者覆盖范围有限的困境,科室团队以“大医精诚,厚德怀仁”的院训为灯,努力发展新思路、新项目、新技术及新疗法。“当时受技术和设备限制,不敢轻易开展手术,对于那些骨伤患者,大多还是采取保守治疗,或是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钟恩春回忆道,“但大家都斗志高昂,一股劲往前冲,不会的就学,不懂得就去钻研,一路披荆斩棘!”
回顾发展之路,荆棘与鲜花并存。在医疗技术革新方面,科室团队始终勇攀高峰,攻克多项复杂骨科难题。从科室开展的第一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到如今常规化开展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下(肩、膝、髋等)微创手术、各种骨折内固定手术、手足显微手术、各种慢创修复手术等,以及高难度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关节镜下各种韧带重建手术、断指(肢)再植等手术,一例例成功案例背后,是团队成员日夜钻研、同心奋战的汗水结晶。在发展历程中,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也渐渐清楚了自己专攻的方向,一起走过了“杂而全”的科室发展1.0时代,共同走进了追求“专且精”的科室发展2.0时代。
如今的骨一科,在特色专科建设方面枝繁叶茂,取得了优异成果,有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外科、手足外科、创伤骨科、创面修复外科等多个亚专业方向,手术技术追求精益求精,并向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不断迈进,科室实力持续提升,是县重点专科、县工会工人先锋号单位、江西省创伤急救联盟单位;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医联体单位、赣州市创伤外科、运动医学科、中医骨伤科疾病区域中心联盟单位;是医院创伤中心的主力军之一,在县域内乃至周边竖起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学科建设硕果累 精准医疗护健康
近年来,在骨一科团队不忘初心的共同奋斗下,科室从“骨”到“精”,快速提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学科建设方面,科室不断追求卓越,紧密围绕医院创伤中心建设规划,通过技术升级、流程优化与多学科联动,为周边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骨骼健康服务,造福县域及周边群众。
医院斥资购置了美国GE64排128层容积CT、美国GE1.5T核磁共振、飞利浦EPIQ5彩超等先进设备,为骨科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有力保障,关节镜系统、C型臂、手足外科显微镜、骨科专用手术床等高端装备,构建智能化手术平台,为骨科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助力形成“精准诊断—智能规划—微创治疗—快速康复”全链条服务。
作为医院创伤中心核心科室之一,骨一科深度融入“五大中心”建设,与骨二科、急诊科、ICU、脑科、麻醉科等建立 24 小时联动机制。针对重症复合伤,如高处坠落伤患者,骨一科联合多学科开展“一站式”抢救,从急诊复苏、手术到术后康复全程无缝衔接。此外,骨一科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通过专家下沉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帮扶,完成高龄骨折微创固定等手术,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基层。
十二年,沧海一粟,弹指一挥间。目前,目前的骨一科人才集中、设备齐全、技术先进,拥有床位63张,每年门诊量超2万余人次、住院1800余人次,年手术量达千余台,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大幅提升。除了开展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外,还着重致力于手足显微技术、关节镜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临床和基础研究,专业技术水平在县级医院中处于前列。

人才济济展风采 梯队建设谱新篇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历经十余年积淀,科室构建起“领军人才领航、骨干人才支撑、青年人才辈出”的三级梯队,现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外聘专家2人,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骨一科以“优秀医师传帮带”为核心策略,构建“金字塔型”医师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钟恩春主任医师,深耕骨科临床20年,擅长关节置换、各种复杂的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带领团队完成县域首例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科副主任钟贤及曹绪波、钟贞祥、欧阳国鸿等医生担当重任,已成为骨一科的中坚力量;年轻医生快速成长,科室王杰医师在2024年获医院“百名青年医师培养工程”项目支持。
在人才建设中,科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邀请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省中医院专家来院指导交流,同时选派优秀医护人员赴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技能。此外,科室还注重内部培训和学术交流,通过开展病例讨论、护理培训、参与医院的“三基三严”培训、“继续教育”学术讲座、“三讲三比三爱”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等,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真情服务暖人心 人文关怀显担当
在医疗领域,骨科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其发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更离不开真情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支撑。骨一科团队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带来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治愈,展现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科室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化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根据患者疼痛分值动态的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的分值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重视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健康宣教,根据病种的特色,拍摄制作功能锻炼视频,方便患者及家属学习,同时每周进行全科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让患者治疗有方、心中有光。常态化开展“小活动·大关爱”、健康宣教及义诊“五进”活动、家庭随访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到社区、到校园、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群众健康有“医”靠。
精医为人民,倾力于奉献。骨一科真情服务与人文关怀的实践,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康复效果,还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过去的2024年,荣获“县优秀护理团队”荣誉、医院5.12护士节“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优秀案例”竞赛优胜奖,护士陈弘参加兴国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2024年外科护理个案报告比赛”荣获三等奖,科室收到锦旗21枚、感谢信5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兴国县第二医院骨一科将继续积极探索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业务,聚焦骨科前沿问题,激发内在活力,做强队伍、做精技术、做实服务,勇攀医学高峰,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县域骨科诊疗水平的不断跃升,为苏区人民的骨骼健康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供稿:喻敬恩、孙晓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