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双重妄想》:这是亚瑟的电影,不是小丑的电影

岳麓山上的树 2024-10-22 08:57:43

《小丑2: 双重妄想》是一部解构小丑的反小丑片。如果说前作聚焦尽皆癫狂代表兽性的小丑,那么本作则回归脆弱压抑代表人性的亚瑟。小丑的诞生是对传统英雄叙事的解构,而本片在反英雄小丑逐渐被神化后又重新解构,将他打回人形,讲述其复杂的人性:从来没有天生反骨的小丑只有反抗压迫的亚瑟,或者说从始至终都只有亚瑟,脆弱、破碎、暴力与疯狂都是他的本色。

影片延续前作剧情,故事从“小丑”亚瑟被捕后展开,他在狱中等待着审判日的到来。然而,就在亚瑟与自己的双重人格缠斗之时,他不仅偶遇真爱,甚至还释放出一直潜藏在内心的旋律。整部影片感觉像是另一个版本的《电视台风云》,不过讽刺的比较隐晦方向也不太一样,本片是以被推到“英雄”的底层人的呐喊吧,也是被个体化的集体阴影的重生。感觉这也是大部分观众失望的原因,因为不够爽,不够华丽,也不够释放情绪,但我恰恰觉得这是魅力所在吧。

第一部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集体无意识下的反精英的民粹行为,而到了第二部,亚瑟需要思考自己到底是小丑还是亚瑟。诚然小丑的身份赋予了其凌驾于精英之上的暴力化身,可归根结底他只是个缺少情感关爱的精神病人。小丑女作为一个可以把爱和恨“写在脸上”的人,她的爱恨无常在其他地方早已司空见惯,但她的爱对于亚瑟来讲,是一束光,但对于小丑而言,她爱的只是他的疯狂。他陷入比前作中更无望的挣扎,也陷入迷失的无尽深渊。最后结局犹如小丑射出的子弹,却正中亚瑟的心脏,一点点撕碎,一点点分裂,直至毁灭。

“好心”的律师为了赢得胜利,努力证明亚瑟有严重的分裂型人格障碍,然后过程中却不断勾起亚瑟的痛苦回忆,间接对亚瑟造成了二次伤害,本应严肃的法庭却因此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就是亚瑟开除律师,破罐子破摔的直接原因。律师真心想帮的并不是亚瑟,而是案子。这是整个社会为了指标和利益不择手段本末倒置的商业和教育风气的真实写照。就像亚瑟亲口向媒体质问的一样,你们关心的不是我,而是想看小丑,想看我的笑话。

整部影片反英雄,反期待,开始于所有人的冷漠,也终结于所有人的冷漠,癫狂的世界不配得到亚瑟的谅解,就让小丑的臆想成为点燃一切的引线。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如果说上一部是以反英雄的叙事让亚瑟一步步成为小丑,以一种反叛甚至煽动的姿态将他推向“神坛”,那到了这一部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它拽下“神坛”,没有小丑以及他以为的爱情,一切都是亚瑟的妄念和想象。仅有的,只有亚瑟本人,一个痛苦的、破碎的、充满着悲剧宿命的凡人。

所有人都把小丑当成一个代言人、一个符号,亦或是怪物亦或是英雄,去投射自身的心理需求,却没有人能接受他是个集脆弱无助与疯狂暴力于一身的普通人。最有趣的是,当亚瑟终于诚实地自我暴露、自己把自己请下了大众叙事的神坛后,小丑的经典人设“塌房”后,给差评的电影观众的心态与哈莉·奎茵、与小丑的吃瓜群众至此也形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共振与闭环。崇拜小丑的人无法接受自己被啪啪打脸,银幕内外的看客何尝不都是见证一个流量明星崛起和衰落的粉丝们的缩影?

所以本片与其说是延续,不如说是突破。庭审戏不断讨论前情,镜头上不断复刻,但最终将第一部结尾的狂欢解构。这是亚瑟的电影,不是小丑的电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不是他人口中我的人生。电影中亚瑟的处境,也是导演创作这部电影时的处境"是拍一部大多数认为好的电影,或是拍一部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好,但是自己满意、喜欢的电影"。所以就像湖南企发文化文案总监说的,我们看到的是小丑,但从来只有亚瑟。这也可能是我们人生的处境是成为他人话说下的奴隶让他人满意,又或是让自己满意成为真正的自己。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