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渡河边,住数千太平军后裔,他们说:自己的命是石达开给的

星辰指引方 2024-12-09 19:09:14

站在高山之巅,远眺石棉县滚滚大渡河,内心总会升起一股愁思。

峡谷不时吹过一阵疾风,仿佛传来了太平军在此征战的喊杀声。

大渡河边有一面积不大的村落,名曰古路村,是一彝族小寨。

全村只有133户人家(2020年统计数据),散落在大渡河峡谷的绝壁之上。

此前,唯一可以通行的“天梯”依山而建,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与世隔绝。

据他们所说:“我们是太平军的后裔,祖辈的命是石达开将军保全下来的。石将军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不再参与尘世之事。”

令人奇怪的是,如果他们真的是太平军的后裔,怎么会逃脱淮军的屠刀?

石达开又是怎样保全他们的?要想解决这几个问题,还是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出走天京的石达开

石达开,14岁接触上帝教,16岁成为拜上帝会的重要骨干,20岁参加、领导金田团营起义。

在太平天国核心领导集团中,他既是最年轻英俊的首领,也是一位“文武备足”的杰出将才。

可惜的是,天京事变的爆发,彻底让天国内部的矛盾摆在了台面上。

1857年六月,生性多疑的天王洪秀全越来越不相信手下,在天京开始了大清洗,誓要剿除反叛势力。

对于石达开,洪秀全也不是完全放心,史料记载“天王以翼王劳苦功高,宜留辅弼”为名,逐渐“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

翼王石达开渐渐感到一股寒流来袭,心想如果今日不走,将来说不定身死何处都不知。

于是,石达开领着十万精锐之师,自安庆入江西,逃离了天京地界。

当然,石达开离开时,发表了一篇告全体军民书,称自己是远征,而非“分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勉报主恩仁。”

客观分析,石达开的出走虽然保住了自家性命,但也分裂了天国的力量。

以曾国藩为首的淮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绝佳的时机,趁着石达开离开天京之际,展开了对太平军的围攻。

另一方面,出走的石达开又该去向何处呢?

其实早在1852年,天国内部就有过讨论,就东下江南,还是西进四川进行过争论。

石达开的建议是:“先行入川,再图四扰。”

很明显,石达开的意思是走第二条路。

从历史的角度看,四川虽然有过军事割据、独立称雄的例子。

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只要中原政权没有产生极大的动乱,不发生神器易手的局面,四川是无法永葆太平的。

从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到三国时期的刘备,再到明末的张献忠,都是如此。

对于石达开而言,北面是天京,自己刚出来,总不能调转枪头朝自家人开枪。

东面是福建,属于穷乡僻壤,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向西前进。

1858年,石达开派人向洪秀全递交了一份密信:“臣虽西奔,仍为天朝戮力。”假如说能占领四川,暂时自保,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年之后,做足准备的石达开率部急进四川。

可惜的是,六月的一次战役中,石达开未能突破清军的防线,只得回师广西。

1861年九月,史书记载“聚众数万出广西”,由桂南北上,取道湘西山路,于1862年1月31日,进军至湖北来凤。

不久,石达开的先锋部队傅、李二部也赶来此地,和石达开本部胜利会师。在来凤休整了几天,石达开将主力分成三队,向四川挺进。

之所以石达开会产生攻打四川的想法,一来是无路可去,二来从全局分析,挥师入蜀也有其合理性。

此时的四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客观上成为了清政府防守的重中之重。

可是,实际上,四川却又是清王朝防守环节的一处薄弱点。

为什么怎么说呢?一来是经济原因。

自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以后,“东南粮仓”之于清政府,就不复存在。

没了最重要的税源地,又要剿灭太平军,站在清政府的角度上,肯定是要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除了四川一带,恐怕没有更好的地方,西北地区穷的叮当响,关外三省是龙兴之地,这都不可能为清政府提供大量的军响。

根据史料记载:“军兴之后,四川等省,办理借捐,以充兵饷。”

清政府在四川搜刮的越重,就越容易激起四川的民变,统治基础也就更加薄弱。

第二是政治原因,四川向来游离于中原政权的管辖之外。

大家都知道,军队是政权的基石,尤其是在战争年代。

而偏偏是在四川,总督常年更换。

从咸丰元年-十一年,四川总督换了是一次,短的不过半年。

可以想象,四川的政治有多混乱。

咸丰帝也看到了这点,便说:“川兵疲玩已久,毫不足持”。

也真是这个原因,咸丰帝让湘军的骆秉璋“迅速启程,由便道入川,毋稍延误”。“便道”二字,体现出了事态的紧急情况。

兵败大渡河

在来凤休整几天,石达开便派李福猷领着前锋部队,由冷水溪-蚕溪、大中坝等地,和四川地主武装产生了混战。

石达开领中军,自石梁河经磨刀洞,向涪州前进。

可惜的是,石达开的二十万是拖家带口,大大减慢了行军速度。

即便李福猷击败了一些地主武装,开辟了一条道路,但在过长江的时候,还是迟了一步。

四川总督骆秉璋早就下令,将渡河船只集中在北岸,太平军在王家渡一带渡河的愿望破灭了。

失去了绝佳的渡河时机,石达开连续发起了对涪州的攻击,皆未能取胜。

部队长期征战,人困马乏,沿途有些新兵加入,不仅没有起到增强部队实力的作用,反而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些新兵,没有经过政治思想的改造,经常劫掠群众的粮食,还奸淫妇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太平军又是用人之际,也不好处以极刑。这样一来,石达开领导的太平军失去了群众基础,只能是像散兵游勇一样。

1863年1月8日,横江大战的序幕正式拉开。尤为可笑的是,3天之后,是天王洪秀全的生日。

身陷美女簇拥的寝宫之内,这位洪天王是不亦乐乎。他左拥右抱,天神也并未下凡,反而由于他的昏聩,导致胜利的天平倒向了清军。

石达开主动出击,兵分三路,逼近清军大营。

当天清晨,阴云低垂,石达开指挥太平军猛扑清军,其他各路太平军也纷纷出动。双方连日激战,战局逐渐陷入僵持阶段。

清军一方,火器占据着优势,又哄骗了群众,称太平军是长毛妖孽,也享有人和。

太平军一方,唯一有利的便是地形。

相持之下,太平军出了叛徒,供出了一条通往太平军大营的小道。

骆秉璋顺着这条秘密小道,出其不意,让太平军后院失火。

翼王石达开纵有经天纬地之才,面对这一情况也是回天乏力。

横江一战,入川的太平军损失惨重,牺牲的将领共有50名之多,4万战士殒命横江,这也标志着石达开再无翻盘的可能性。

横江失利后,石达开败退云南。

1863年3月初,石达开再度率兵入川。

5月14日,太平军三四万人抵达大渡河南岸,准备建造船只,强渡大渡河。

可惜,天公不作美,时值洪水雨季,一夜丰于,大渡河河水猛涨,石达开只得等待时机。

可这一等,等来的是死亡,骆秉璋率兵包围了石达开。

尽管石达开也曾尝试过突出重围,但都没能成功。

陷入绝境的石达开也动摇了,为了给仅存的将士们留条活路,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将士的做法。

史料记载:“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安三军,义士必作。大丈夫既不能开疆报国,奚爱一生;死若可以安民全军,何惜一死。”

最终,石达开向骆秉璋投降。当然也有传闻说,是骆秉璋设计劝降石达开。1863年6月25日,石达开惨死在四川成都。

然而,等石达开一放下武器,骆秉璋就举起了屠刀,朝向了太平军将士。

混乱之中,一两千太平军将士得以在当地彝族的庇护下,保全了性命,他们自此在大渡河安家,和彝族杂居、婚配,并遵从石达开的遗命,不和外人来往,只隐居在古路村。

石达开留下的遗言,主要还是“哀莫大于心死”,看透了人间的黑暗面。

不想自己的将士再陷入纷争中去,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结语:

有人评价石达开最后不该产生幻想,在敌人“招降免死”的幌子下,用放弃战斗的办法为部众偷生。

可是,石达开面临的境遇,恐怕没有人会想象的出来。

没有天降神兵,会拯救石达开。他除了以自己的生命,换将士们的安全,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又能怎么做呢?作为后来人,实在是不太苛责于石达开。

参考资料

《太平军在四川的战斗》 四川大学学报

《关于石达开入蜀的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

《横江大战:决定石达开命运的战役》中国西部

2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