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清大型“光绪元宝”背“宝源”宫钱(直径:62mm,厚:10.5mm),十分稀见,厚大俊美,曾为海外名家的收藏。宫钱是民俗花钱家族中非常特殊的一支,是专为皇家礼俗需要而铸造的钱币,被用作祭祖、祝寿、赏赐、挂灯、坠袱之用等等。
比之民间大量铸造使用的花钱,宫钱的存世量相对要少的多。一般来说宫钱的形制、文字需由皇上亲自审定,由内务府直接委派钱局铸造,材质务求精良,工艺务求上乘,故传世宫钱无不精美异常。
宫钱好比瓷器中的官窑,由于沾了皇气儿而身份不同,身价也自然高了。宫钱的材质除黄铜以外,还有金质、银质、玉质,工艺上也有手雕、鎏金、錾刻、掐丝等等,极尽奢华。
宫钱的另一大类是年号背天下太平钱(简称天钱)。目前发现的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七个年号。天钱很早就见于著录,清光绪二年(1876年)刊行的由清代钱币学家鲍康所著的《大钱图录》即收录了“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同治通宝背天下太平”及“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三种,并考证“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生祔时,则更易新建元铸者。”意思是故宫奉先殿里的包袱上都坠着这种钱,每到先皇驾崩,新帝即位则改铸新的年号天钱并换下旧的天钱。由于钱币有一定重量,把它坠在包袱角能起到压服作用。在故宫“猗籣馆”有关溥仪宫中生活的展览中有一件展品正是坠袱宫钱的原物,可知奉先殿天钱的用法也大致如此。
从目前存世的天钱来看,版式多样,精粗各异,材质不同,大小版别近百种。但真正够得上宫钱标准的天钱并不多,绝大部分是地方官铸或民间翻铸、仿铸。
这与清代民窑瓷器仿官窑落官款的性质差不多。宫钱为皇家所用,铜质至少达到六炼以上,颜色金黄,抚之细润;式样必合规制,大小、文字必经严格审核;铸造不惜工本,十里挑一甚至百里挑一都有可能!选不上的按理说应该销毁,但不排除有一小部分通过钱局流入民间,被当作母钱来翻铸。因为天下太平意味着安居乐业,是老百姓所追求的,民间翻铸、仿铸天钱为了讨吉利、求安康,需求量也不会少。
地方官炉也铸造天钱,性质多为开炉、纪念、祈福、吉祥之目的。特点是形制规整,铸造精良,文字风格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地方官炉铸天钱不可能直接拿天钱的宫钱做母翻铸,要重新设计、制作雕母。风格上往往与地方局的行用钱相似。这类钱铜质也较精但比宫钱略逊,比民仿要好的多;工艺水平也是介于宫钱和民仿之间。地方官炉铸造的天钱的存世数量也很少,有些甚至少于宫钱,因而价值也较高。
天钱历来受到钱币收藏界的重视,但要收齐一套七个年号的天钱也非常不易。其中的“宣统通宝背天下太平”存世极罕!宣统天钱铜质细腻、黄中闪青,与光绪天钱、万寿无疆背大雅等宫钱的铜质相近;形制上,也与光绪天钱如出一辙,大小基本相同,都是宽缘,且外缘极为平滑,外缘表面有一道道细密的旋纹;重量上,宣统远厚于光绪,重量在60-75克之间,而光绪则在40克左右;字体上,宣统与光绪在气息上是相通的,特别是面字,宣统天钱的字体貌似软弱,实则内含骨力!宣统天钱的伪品特征是,多做出各种包浆,因为铜质不好掌握,多轻薄,大多未见过实物而对照光绪天钱的厚度铸的;文字多疲软无神,乃仿照《故宫清钱谱》中的拓片依样画葫芦所致。
以上文字摘自中国嘉德拍品描述,偶然读到,深感有一定的知识量,在此转录,以飨藏友!
厚10.5mm?
一眼假
我有光绪元宝背白骨将军